首页期刊导航|江西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社会科学
江西社会科学

龚建文

月刊

1004-518X

jxsheke@163.com

0791-8596531 8592529

330077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江西省社科院内

江西社会科学/Journal Jiangxi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西省社会科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所刊发的文章注重理论性、学术性、原创性。在学术界影响较大,所刊发的文章被引用率和转载率都居全国同类刊物前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话语及其文明效应

    王新生刘云杉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主义文明主导的西方式现代化内在矛盾日益凸显,其全球话语在文明交往与发展中呈现出现实困局.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全球话语相比,中国式现代化基于自身实际和世界大势,以更高位阶的世界性、建构性、多元融合性的全球话语,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全球话语,深刻把握和主动引领世界历史的走向和人类文明交往,为扬弃西方现代化理论体系、构建全新的人类发展与交往话语提供了思想和价值支撑,是人类打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神话、开创全新美好前景的话语启蒙.

    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现代化全球话语

    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丰富内涵、建构境遇与提升路径

    付高生龚剑飞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融入了现代化潮流,并成功探索出植根中华文明、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型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及其相较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优势,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赞誉,这是当前学界探讨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现实起点.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兼具国际话语权的共性特征与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既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发出现代化声音的话语权利,也是中国影响世界现代化潮流及其话语格局的话语权力.面向未来,中国要抓住机遇、化解挑战,通过扩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优势、形成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优势、提升中国对外话语传播效能等路径不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性认同,逐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西方现代化国际认同

    中国式现代化模式"世界性认知"的话语出场及建构

    杨帆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模式已经成为国际学界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不同范式的话语内容表达以及学术认知建构.基于此,这一模式的世界性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国际学界在对中国式现代化模式进行话语认知建构的过程中,主要形成了"融合论""搬用论""创造论"等不同类型的叙述范式.上述三种主要叙述范式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际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理探究.而对上述叙述范式进行省察,可以发现其依然存在着一些学术不足与缺憾.对此,国内学界可以在剔除其不合理成分的前提下,适当吸收、借鉴与改造其中有益的学术成分.

    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性认知话语出场

    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口高质量发展——基于收入结构视角

    史新杰陈伟周宏
    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基于收入结构视角,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有效提高农户家庭总体收入水平,归因为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农户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而对农业纯收入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并加速农户离农倾向.机制检验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促进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和家庭创业,进而提高农户收入水平,实现农村人口高质量发展.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对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和非平原地区的农户家庭增收更有利.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数字经济水平并成为嵌入乡村社会的新要素,对提升农村人口高质量发展效果显著.强化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需多维度加大对农户职业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户数字素养及其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回报率.

    数字乡村建设农村人口高质量发展收入结构就业

    双重制度逻辑对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影响研究——来自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证据

    吴剑峰李慧兰吴易明
    4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多元制度逻辑理论视角看,国有企业嵌入的双重制度逻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数字化战略的异质性.由于国有企业的政治特殊性和市场竞争性,其存在以党组织参与治理和国有企业层级为代表的国家逻辑,以及以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强度为代表的市场逻辑.基于2010-2021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结果表明,党组织参与治理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实施数字化战略;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市场竞争强度越高,越倾向于实施数字化战略.与此同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强度能强化党组织参与治理与数字化战略的正向关系.这表明在国有企业数字化场景中,国家逻辑与市场逻辑呈现协同互补的叠合关系.

    数字化战略多元制度逻辑国家逻辑市场逻辑

    碳排放约束对产业承接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胡伟辉毛小明骆康
    5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约束能否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回答该问题对于产业承接地实现"双碳"目标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运用2018-2022年江西省县域工业和企业数据,实证检验碳排放约束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发现:碳排放约束能够直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大南昌都市圈和赣南苏区、无"两高"主导行业地区以及水源涵养重要区的促进作用更强;碳排放约束通过劳动生产和技术创新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而资本投入未显示出中介作用;另外,碳排放约束通过"两高"企业进入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非线性关系.因此,政府要加大碳排放约束力度,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劳动、技术和资本等中介要素动能,严控"两高"企业准入关.

    碳排放约束"双碳"目标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承接地

    康德还是歌德?——从宗白华的不同选择看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路径差异

    李勇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个人学术思想的构成方式、人生观和美学观念来看,宗白华明显亲近歌德而疏远康德,这种选择不仅仅是由宗白华个人的喜好决定的,而且是由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中国文化以观物取象为基础的序秩理数思维与西方文化中数理逻辑思维之间的差异,导致康德的典型西方哲学在中国的接受困难,而歌德的人文体验式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学者对歌德的思想采用了兼容式接受路径,而对康德的思想采用了互补式接受路径.选择哪种接受路径取决于中国文论自身建设的需要,这种需要包括体现中国性、建构完整的话语体系以及能够解释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世界文学现象.为了建构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无论是歌德式的文论还是康德式的文论,都应该通过不同的路径被接纳进中国文论中.

    宗白华歌德国康德西方文论中国化

    批判、译借、转换——郁达夫现代散文文体观的建构与实践

    任悦姚爱斌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古代文章写作以文类为本位、个性化表达被压制的批判中,郁达夫借用外来理论资源,建构起以语言形式为实质内涵的现代散文文体观:一方面以"心—体"二分的论文模式,把含有文章整体观念的传统文类之"体"理解为散文文类的语言形式,将散文写作的重心从对文体规范的遵循转向了个人表达的完整充分;一方面又以"文体"对译"Style",将个性化语言表达作为现代散文的更高诉求.在其批评与创作实践中,也以"个人文体"(Personal Style)为高标,甄选出一批优秀作品,为现代散文写作确立了典范,他也为现代散文史留下独具特色的作品.

    郁达夫"心—体"二分个人文体语言形式现代散文文体观

    重估现代文学发生的"长江路径"

    蒋林欣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文学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其中,长江流域是最活跃的文化地理板块.长江流域繁荣的开埠文化使长江文化有着先发优势和聚集效应,从而孕育了中国文学的诸多"现代性",养育、汇聚了大量的文学新人才,催生了包括读者、媒介、作者等要素在内的现代文学场域.开埠文化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文学中民族主义、启蒙主义、现实主义等主要文学思潮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因此,重估现代文学发生的"长江路径",有助于厘清现代文学精神特质的源流并充分发掘长江流域文化的价值.

    现代文学长江路径开埠文化地理空间

    北大简《周驯》所见礼学问题及其儒家属性探微

    柯昊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周驯》中关涉众多礼学问题,包括古礼范畴中的宗法训诫传统、祭祀制度、礼制秩序,透过礼学视角可知这篇文献具有儒家属性.《周驯》所涉"驯"与先秦时期的"训""诰"体密切相关,是周礼中的宗统、君统德训传统的重要内容.《周驯》诸章所载"奉祀""乏祀"均为宗庙祭祀,具有"奉祀""立嗣""置贤"的核心内涵,也构成整篇主旨.简文中有"发剋(克)殷而为铭于席端",之中的"席"和"铭"均涉及礼制,传世和出土礼学文献均有记载.《周驯》包括众多悬而未决的礼学问题,在整理、释读和研究时需要以周礼为背景,而其中所体现的儒家属性也值得深入探讨.

    《周驯》"训"体宗祀席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