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张义民

月刊

1001-3997

mdm1963@163.com

024-86899120

110032

沈阳市北陵大街56号

机械设计与制造/Journal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百万。几十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随机临近嵌入和逻辑回归的滚动轴承可靠性评估

    高淑芝陈一丹张义民陈国庆...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临近嵌入与逻辑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滚动轴承运行可靠度评估方法,该方法可以解决滚动轴承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可靠度问题.首先,对振动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构成特征参数集;其次,使用随机临近嵌入降维算法对特征参数集降维,构成低维特征向量集;再次,引用小波去噪法对特征向量集进行降噪处理;最后,将降噪后的数据带入逻辑回归模型中评估滚动轴承的可靠性,并由西安交通大学滚动轴承振动信号数据集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滚动轴承随机临近嵌入逻辑回归小波去噪可靠性评估特征提取

    小型强化内燃机波致疲劳模拟与结构优化

    孟凡栋程祥军张佳明赵奎奎...
    5-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Rover K16内燃机模型,建立了热机耦合仿真模型,并得到了文献的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最大应力出现在活塞顶部上表面中心处,并随着顶部厚度增大而降低.对活塞进行了爆震工况下的寿命预测,当活塞顶部厚度由7.6mm提高至12.6mm时,普通爆震工况下疲劳寿命对应的行驶里程由2.42万公里增加到21.13万公里.将顶部结构改为平顶或凸顶时,活塞寿命大幅提升且薄弱区域变为泄油孔处.通过优化活塞销孔参数降低了泄油孔处的应力集中情况,改善了疲劳寿命.最后,对凸顶无泄油孔灰铸铁活塞在超级爆震工况下的疲劳寿命进行了仿真,得到内燃机可连续运行22.68万公里,达到了规定的22万公里里程.

    小型强化内燃机爆震强度疲劳结构优化

    基于椭球计算的集员滤波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

    王凌燕焦冬秀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未知故障信号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椭球计算的集员滤波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为了防止数据冲突和降低能量消耗,通过加权一次丢弃调度来控制传感器单元和滤波器之间的信息分发.然后有效将分布式集员滤波方法应用于处理WTOD协议下未知但有界的故障检测问题.进一步通过处理具有一定不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对两个最小迹意义下的椭球进行了优化.最后仿真案例结果证明了提出方法能够有效实现传感器网络的未知故障信号检测,且不需要了解所有状态,极大地扩展了适用范围.

    集员滤波传感器网络故障检测加权一次丢弃调度

    应用YOLO v4模型的赛道锥桶检测与识别方法

    李强陶立波杨爱喜Agyei PHILIP...
    20-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快速检测与准确识别赛道锥桶,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 v4模型的赛道锥桶检测与识别方法.首先依据复杂多变的赛道场景采集了多张锥桶图像作为数据集原始数据,在工控机上进行锥桶数据集制作、训练和模型选取;然后搭建基于YOLO v4模型的锥桶检测与识别系统,选择三种较为常见赛道场景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仍能快速检测并准确识别目标锥桶,特别是在锥桶较为密集且多个锥桶目标重叠的场景下,置信度达到0.91以上,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且实时检测的平均帧率达到35f/s,能够满足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对感知系统准确性和实时性的需求.

    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YOLOv4赛道锥桶目标检测锥桶识别

    电机-行星齿轮集成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刘长钊董小琪孙承洁王勇...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新型一体化电机-行星齿轮集成系统构型.该构型取消了电机输出端轴承支撑,电机输出轴直接与太阳轮连接并由其支撑.针对该新构型,建立了电机-行星齿轮系统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稳定转速和变速过程下系统动力学特性,揭示了该集成系统的机电耦合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由于行星齿轮机构的对称性,取消电机输出端轴承支撑并不会明显恶化系统动力学特性,反而在行星齿轮机构对称性遭到破坏时,可以明显改善系统动力学特性,从而验证了所提构型的可行性.

    电动车电机-行星齿轮集成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

    新型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气隙磁密分析

    俞建荣张业帅马丽梅刘强...
    34-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微纳卫星飞轮用单圈磁钢无刷直流电机气隙磁密低且干扰磁密大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圈磁钢构型的无刷直流电机.介绍了飞轮及新型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等效面电流法建立新型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推导了气隙磁通密度公式.采用有限元法对有效气隙磁密和干扰磁密进行了磁密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无刷直流电机相比,新型无刷直流电机有效气隙磁密由0.45T提高到0.55T,气隙平顶宽度由54°拓宽到87°,干扰磁密由0.31T降低到0.065T,有效提升了电机的稳定性能和力矩输出性能,降低了功耗.

    微纳卫星新型无刷直流电机等效面电流有限元法磁密分析

    改进全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小目标检测

    徐雪峰郭广伟黄余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遥感图像中小目标的检测进行研究,提出改进全卷积神经网络的检测新算法.首先,分析了分层概率图模型和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模型.然后,提出分层概率图模型中分层马尔可夫随机场的后验边际模式的递归获取步骤.最后,将全卷积神经网络和分层概率图模型联合,实现对全卷积神经网络的改进,构建遥感图像小目标检测新方法.此外,在所提方法中,选用随机森林技术从分类学习样本中估计每个类和分辨率的后验概率.基于对某地区卫星数据集的处理,将所提出的检测方法与其他四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检测方法对低矮植被、车辆、树等遥感图像中的小目标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率.

    小目标检测遥感图像全卷积神经网络分层概率图模型随机森林

    自适应贴合力矩的扭矩转角法拧紧工艺分析

    陈津刘增辉周烁张伟...
    43-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螺栓连接是航空发动机装配最重要的连接方式之一.针对航空发动机螺栓传统拧紧工艺中预紧力分散性大和控制精度较低等问题,这里系统地研究了螺栓连接装配工艺中的扭矩转角拧紧工艺.首先对螺栓装配拧紧工艺中的扭矩转角法进行理论和误差分析;接着以M10螺栓为例进行扭矩转角法的有限元仿真,分析了设置动态拐点扭矩下螺栓拧紧过程中预紧力和螺栓应力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自适应贴合力矩的螺栓扭矩转角拧紧方案;最后以该型号螺栓为例进行试验验证,获取螺栓的自锁力矩,并确定自适应贴合力矩下的扭矩转角法的最优拧紧工艺.

    螺栓连接拧紧工艺贴合力矩自锁力矩扭矩转角法预紧力

    薄板小间隙对接焊焊缝特征点的识别

    孟祥超孙有平何江美杨春洋...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薄板小间隙对接焊焊缝特征点检测问题,应用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Shi-Tomasi角点检测算法,根据线激光照射到焊缝表面形成间断的激光条纹,采用图像预处理以及图像形态学变换的方法得到便于进行焊缝角点检测的焊缝图像,然后运用Shi-Tomasi角点检测法对焊缝图像进行角点检测,从而确定出焊缝特征点的位置.通过Labview进行了焊缝特征点识别程序的编写,并在厚度为2mm,焊缝间隙分别为0.3mm、0.4mm、0.5mm、0.6mm的铝合金薄板上进行了特征点识别检测,误差范围不超过0.15mm.结果表明,Shi-Tomasi角点检测算法相较于传统角点检测算法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的提取到焊缝特征点的位置.

    薄板小间隙对接焊缝Labview特征点Shi-Tomasi角点检测

    阵列虚拟稀疏特征驱动的板损伤区域定位方法

    王长林朱高亮钟永腾
    53-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稀疏与密集传感器阵列在Lamb波损伤监测优势,利用有限元技术提出阵列虚拟稀疏特征驱动下的复合材料板损伤区域快速定位方法.首先,基于稀疏阵列布置与有限元仿真的思想,将监测结构离散成若干个子区域,定义每个子区域的节点为被监测结构的稀疏点,建立每个稀疏点相对于传感器阵列的波达时间特性,即Lamb波阵列虚拟稀疏特征.其次,基于密集阵列的信号空间构造思想,建立实测信号的波达时间的导向矢量矩阵,并与虚拟稀疏特征库进行相似度比较,快速地定位损伤区域.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定位出损伤区域.

    损伤区域定位复合材料板Lamb波阵列虚拟稀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