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张义民

月刊

1001-3997

mdm1963@163.com

024-86899120

110032

沈阳市北陵大街56号

机械设计与制造/Journal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百万。几十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汽车悬架结构优化及整车制动性试验

    任成龙辛江慧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车辆自身的安全性能是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汽车的制动性能是其主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ADAMS/Car软件,参考某轿车相关参数建立了麦弗逊前悬架模型并进行仿真试验,分析前轮定位参数并以此为目标函数,通过ADAMS/Insight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优化后的悬架结构参数和前轮定位参数.建立包括优化后的前悬架的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汽车制动性能仿真试验;根据优化后的硬点坐标,调整悬架的结构参数并进行实车紧急制动试验,获得试验汽车的制动距离,对比分析后得出试验汽车的制动性能及其与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研究汽车主动安全和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汽车悬架制动性结构优化试验

    水力溢流法微粉分级系统的设计

    梁博士任天平管士聪
    174-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自然沉降法微粉分级方式无法高效分级细粒度微粉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水力溢流法的单桶微粉分级系统.以斯托克斯沉降定理为分级原理,通过控制溢流速度在溢流分级区产生一个速度可控的均匀上升流场来实现微粉分级,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来解决溢流速度控制过程中的非线性和延时性的问题.在完成微粉分级系统设计后进行了立方氮化硼的分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水力溢流法微粉分级可以通过控制溢流速度来限定微粉分级的粒度上限,该方式能实现对两微米以下的微粉进行分级,分级后的微粉粒度分布很集中.

    微粉分级模糊PlD控制恒定流速控制水力溢流法

    混合动力客车锂离子电池组散热分析与优化

    韩磊赵津肖光飞胡秋霞...
    17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客车集团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在实车实验时出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温度过高的问题,在AMESim软件中搭建了该客车锂离子电池组的串联风冷散热模型,得到了锂离子电池组的实时温度变化情况,分析了电池组温度过高的原因,提出优化该客车原有电池组散热结构的必要性;针对原因进行散热结构的优化设计,利用Fluent软件仿真分析锂离子电池组的温度场和速度场,验证优化效果.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案能够解决本客车出现的散热问题,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混合动力客车锂离子电池组散热结构分析优化

    基于循环平稳的疲劳损伤检测方法

    王猛松张二亮李大磊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称循环加载是疲劳试验中常用的加载方式,该加载方式的试样振动信号具有循环平稳特性,通过采集试样疲劳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并进行循环平稳性分析,提取二阶循环统计量的特征参数可描述试样损伤状态.研究目的是提取循环加载疲劳试样的循环平稳性指标,反映试样疲劳损伤累积规律.开展疲劳过程中循环加载试样振动信号的循环平稳性分析,基于提取的二阶循环统计量,建立监测变量在线描述试样损伤状态.开展疲劳试验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疲劳损伤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循环平稳性疲劳损伤累积振动信号监测变量

    风力机结构动力学新模型与动态响应求解计算

    宁伟孙文磊
    185-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风力机所受风力来流的随机性和风力机结构的复杂性,风力机在随机风载荷下的动力学行为分析一直是风电行业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采用刚体有限元法,将柔性塔架与叶片通过刚体单元与弹性阻尼节点进行离散,建立了风力发电机结构动力学新模型,利用模态叠加原理与Newmark法对动态特性进行了求解计算,编制相应的MATLAB仿真程序.以某型NERL 1.5MW风力发电机组为例,研究了固有频率及振型,湍流风条件下的位移、速度响应.计算结果同风力机软件GH-Bladed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刚体有限元法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准确可靠,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动力学分析计算.

    风力机固有频率动态响应刚体有限元法

    基于虚拟现实的动车组虚拟检修仿真研究

    周韶泽杨文庆聂春戈张海峰...
    190-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高速动车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传统动车组检修培训成本高、效率低、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虚拟检修视点模拟方法和改进的漫游碰撞检测算法模拟动车组检视检修,采用关键帧插值方法模拟检修拆装过程,开发和实现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车组虚拟检修培训系统.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设计的可行性,能够满足检修人员在虚拟检修环境中目测和拆装仿真的要求,使虚拟检修仿真效果更加逼真,为提高动车组检修技术培训效率提供有效工具.

    动车组虚拟检修视点模拟碰撞检测关键帧插值可行性

    启动时间对双机驱动刮板输送机功率平衡影响

    崔红伟李隆刘伟
    194-197,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解决刮板输送机在双电机驱动下的功率不平衡问题,采用模糊PID对控制器进行了设计.应用AMESim和MATLAB/Simulink建立了可控启动装置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联合仿真模型,分析了顺序启动机头和机尾启动时间差对双机功率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顺序启动对双机驱动下功率不平衡现象有直接关系,随着双机驱动机头机尾启动时间差的逐渐增加,驱动过程的功率不平衡现象会先减弱后增大,当启动时间差为2s左右时可以明显改善功率不平衡现象.相比于PID控制,模糊PID控制在软启动过程能更好地改善双机驱动过程功率不平衡现象.因此,采用模糊PID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双电机驱动刮板输送机功率平衡的快速调节,具有较好的跟随性和鲁棒性.

    刮板输送机可控启动装置双机驱动功率平衡模糊PlD联合仿真

    汽车传动系统扭振问题的遗传算法优化

    蔡芸董大伟闫兵李福平...
    198-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前置后驱微型客车存在中低转速下车内轰鸣声的问题,分析研究表明该轰鸣声由传动系统扭振引起.首先建立传动系统扭振当量模型并进行自由振动计算和强迫振动计算,开展传动系统扭振测试,并将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以此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在此模型基础上对该车型传动系扭振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基于遗传算法对传动系扭振问题进行优化,提出两种降低扭振幅值的方案:优化传动系统关键参数;加装双质量飞轮.对优化得到的数据制作样件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加装双质量飞轮方案对降低扭振幅值效果更加明显.上述工作对解决同类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遗传算法扭振优化

    转动惯量比对飞轮转子系统稳定性影响

    任正义周元伟张绍武黄同...
    203-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轮转子系统的结构布局对其高速旋转的稳定性有至关重要影响,以600Wh飞轮储能转子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模及理论分析得到了转动惯量比与旋转运动稳定性之间存在的关系,采用转子动力学专业分析软件SAMCEF Rotor分析了两种不同转动惯量比转子的涡动频率振型,临界转速等.有限元分析结果和理论建模分析结果互为验证,结果表明:当转动惯量比接近1时,对工作转速超过一阶临界转速的飞轮转子系统,转动惯量比小于1时稳定性较转动惯量比大于1时更有优势,研究结果对以后大容量飞轮储能转子系统结构设计有重要参考依据.

    飞轮储能转动惯量比转子动力学SAMCEFRotor涡动频率临界转速

    降速工况下滚动轴承微弱故障特征信号提取新方法

    栾孝驰沙云东
    207-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降转速工况下滚动轴承微弱故障特征信号的提取,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阶次分析、三次样条插值分析与包络谱分析相结合的新方法.基于滚动轴承微弱故障实验测得的降速工况下的转速信号和振动信号,首先对转速信号在时域内积分获得角位移-时间信号,再对该信号进行线性插值获得等角度间隔的角位移-时间信号,然后利用该时间序列对振动信号进行三次样条差值获得等角度间隔分布的重采样振动信号,最后对重采样振动信号进行包络分析及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阶次包络谱.通过对滚动轴承微弱故障实验信号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出滚动轴承微弱外圈故障和滚动体故障特征信息.该方法为轴承微弱故障特征信号提取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降速工况滚动轴承微弱故障特征阶次包络谱三次样条插值重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