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张义民

月刊

1001-3997

mdm1963@163.com

024-86899120

110032

沈阳市北陵大街56号

机械设计与制造/Journal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百万。几十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人都可挖掘的巨大潜能—谈科学方法论的应用效果

    闻邦椿
    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章首先举出如何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及全局形态的普适型的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来挖掘可以被人们利用的巨大潜能.作者通过亲身实践,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通过对总结出的科学方法论体系和规则的学习与运用,挖掘出了能被利用的巨大潜能.

    科学方法论体系和规则挖掘潜能培养人才实现创新

    纯电动车辆传动系统扭振模糊PID主动抑制仿真

    刘辉陈胤奇马越张勋...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集中质量-弹性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输入转矩突变工况下传动系统的冲击振动.将传动系统扭振响应转化为车辆加速度,以抑制车辆加速度波动为控制目标,采用PID控制器对传动系统扭转振动进行主动抑制.为提高扭振控制器对模型参数变化和建模误差的鲁棒性,采用模糊控制对PID控制器参数进行了实时整定.设计低通滤波器对车辆加速度进行滤波,以得到了车辆加速度的跟踪目标,并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该低通滤波器的解析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抑制电动车辆传动系统冲击振动,对传动系统中主要非线性因素和参数变化有较好的鲁棒性,且能消除电机高频转矩波动对车辆性能的影响,为纯电动车辆扭振控制器设计提供了参考.

    电动车辆扭振弹性轴模糊控制主动抑制

    自循环水平往返冲击工作原理的研究

    陈英杰樊军董平刘福德...
    10-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原油开采的深度增加,井深和钻速成为直接影响开采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水平扭力冲击器这一钻井液驱动的钻井辅助装置起到决定性作用.针对国内对辅助钻井工具工作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垂直冲击器的这一现状,提出一种自循环水平往返冲击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启动与往返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水平往返冲击过程中压力变化引起位移速、速度及加速度化而呈现出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并通过模拟仿真与室内冲击器试验进行了对比拟合,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为水平扭力冲击器的设计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辅助钻井工具水平扭力冲击器工作原理设计制造

    改进TCD算法的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刘本学焦炳银郭沛东刘贝贝...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际工程领域中,零件的疲劳破坏给工程界带来了难以计量的损失.所谓疲劳,是指零件在承受远低于其屈服极限的循环载荷时突然失效的情况.疲劳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关键距离法(TCD算法)最初由Taylor等人提出,该理论将试件缺口附近区域某点,线上的应力特征值作为疲劳失效判断准则.拟选用疲劳试验机对45#钢缺口试样在四种应力级下进行疲劳试验,对45#钢缺口试样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运用了传统TCD算法以及改进TCD算法对45#钢缺口试样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改进的TCD算法相对于传统TCD算法获得的预测结果更令人满意.从而为工程上缺口构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了理论计算方法.

    疲劳破坏传统TCD算法改进TCD算法疲劳寿命预测

    离心压缩机叶轮振动特性实验研究与仿真分析

    姜世杰张一晗史银芳闻邦椿...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离心式压缩机叶轮振动特性的实验测试和仿真分析.首先自主设计搭建了接触式实验测试系统;其次,利用该系统针对压缩机叶轮进行了动态实验研究,完成压缩机叶轮振动信号的采集和分析;然后,根据试验中的实际叶轮建立离心式压缩机叶轮三维物理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叶轮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将离心式压缩机的仿真分析结果与现场实验结果相对比分析,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仿真结果与动态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仿真方法可以用于进行离心式压缩机叶轮的设计和分析.

    离心式压缩机叶轮振动特性动态实验信号采集有限元分析

    伸缩臂式起重机阶梯柱模型的临界力计算对比

    姚峰林孟文俊赵婕石国善...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大型全地面起重机伸缩臂稳定性的临界力的问题,针对五阶以上n阶阶梯柱理论计算的空白和国家标准的缺失.基于微弯曲理论列写微分方程,得到理想柱的挠曲线,使用此曲线和瑞利李兹法可得理想柱欧拉临界力.对于n阶阶梯柱,使用理想柱挠曲线和抛物线两种假设曲线结合瑞利李兹法,可分别求得阶梯柱的临界力和等效长度系数.基于纵横弯曲理论,建立n阶伸缩臂的阶梯柱的分段微分方程组,并利用数学归纳法推导出n阶阶梯柱压杆稳定性的递推公式.针对递推公式当中的超越方程,结合结构受力特征,列写补充方程,使用Levenberg-Marquardt数值最优化算法求解具有n个未知数的超越方程组,利用此算法能够求解出n阶阶梯柱的长度系数.以上三种方法得到的长度系数与GB3811-2008,ANSYS 17.0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提出数值算法的精度最高;并且在阶梯柱的阶数较高时,传统的前两种算法将产生较大误差.

    伸缩臂阶梯柱递推公式数值求解瑞利李兹法

    选择性集成迁移算法在轴承故障诊断领域的应用

    刘冬冬李友荣徐增丙
    28-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工况复杂多变而产生数据分布不一致,导致传统机器学习进行故障诊断分析时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选择性集成迁移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基于相似度原理,将相似度高的源域数据迁移至目标域,增加了有效训练样本的数据量,然后结合集成SVM进行故障识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类内类间数据样本分散度的特征选取方法.轴承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选择性集成迁移学习可以有效解决工况多变导致设备故障诊断精度低的问题,而且特征优选后诊断精度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故障诊断机器学习迁移学习工况多变特征选择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直驶稳定性协调控制研究

    贺志颖王文格黄龙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直线行驶跑偏及行驶稳定性问题,提出驱动转矩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分层控制逻辑,上层控制逻辑层负责车速跟随控制、附加横摆力矩计算、驱动防滑控制;下层控制逻辑层负责驱动转矩协调分配.基于车辆动力学软件Carsim和MATLAB/Simulink搭建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协调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在高附着、低附着和对开路面等典型工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转矩平均分配及无控制,协调控制策略使车辆横摆角速度保持在0±0.05(°)/s,且车轮滑转率控制在最优滑转率范围内,提高了车辆直驶稳定性.

    四轮独立驱动直驶稳定性分层控制协调控制

    机刻光栅复合基底对薄膜内应力的影响研究

    张宝庆张绍泽曹聪高劲松...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械刻划制备大尺寸中阶梯衍射光栅是亚微米级的成槽挤压过程,在薄膜成槽变形过程中应力的产生与分布会直接影响槽形质量.受限于实际加工及检测手段,无法对薄膜内应力进行有效研究与计算.通过建立无基底纯铝膜模型、仅存玻璃基底铝薄膜模型与具有玻璃—铬复合基底的真实铝薄膜等三种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压痕试验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受压区域应力分布情况,总结受压薄膜内应力分布规律.实验研究表明,"三明治"式复合基底有助于薄膜内竖直方向内部应力的分布优化.此研究创新了基底效应与薄膜内应力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方法,同时为机刻光栅制备工艺提供借鉴指导.

    机刻光栅复合基底残余应力薄膜压痕模拟

    二重滚珠式动力吸振器的参数设计

    向重卫张小龙
    41-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机械或结构的强迫响应,尤其是适应现代化结构复杂的大型机械或建筑物的共振,设计了一种结构较为简单、便于运用的二重滚珠式动力吸振器.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二重滚珠式吸振器的动力学模型,通过解析与数值计算,研究了该吸振器的振动机理及各主要参数对其吸振效果的影响.利用吸振器定点定理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了三定点的坐标特点,求解出了最优频率及阻尼.研究表明,此吸振器可有效控制机械或结构共振点附近的振动响应.

    振动控制动力吸振器二重吸振器滚珠最优参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