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张义民

月刊

1001-3997

mdm1963@163.com

024-86899120

110032

沈阳市北陵大街56号

机械设计与制造/Journal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百万。几十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维后向台阶不同宽高比对流动传热特性影响

    沈洁惠徐加辉喜冠南
    125-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三维非稳态数值模型对中低雷诺数下三维后向台阶不同宽高比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有限容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空间离散,模拟出三维后向台阶内流场及温度场.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先前的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宽高比AR不断地增大,最大时均努赛尔数值不断增大且之间的差值越小,同时最大时均努赛尔数在x方向位置不断向台阶下游移动,在z方向位置几乎保持不变.当雷诺数Re=1100,宽高比AR=8时,底面传热得到强化;宽高比AR=4时,底面传热效果较差.

    三维后向台阶流动传热宽高比数值模拟

    一种微机电封装中粘接层间剥离应力计算方法

    封宝柱戴强罗钧文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和经典Sujan方法,研究了微机电系统封装中芯片与基板之间粘接层在受到均匀温度载荷时的剥离应力,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弯矩与曲率的关系,求出曲率方程,进而经由挠度求得剥离应力.经过与Sujan方法和有限元仿真结果比较,显示新的方法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了剥离应力的变化趋势和在封装结构末端应力集中处的最大剥离应力且新方法与有限元仿真的差值比Sujan方法减小约13%.该方法可为计算封装结构剥离应力提供参考.

    微机电系统粘接层剥离应力有限元仿真

    采用分布式控制单元的线控4WS系统研究

    张庭芳郭劲林曹铭张超敏...
    134-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四轮转向(4WS)和线控转向(SBW)技术的优点,设计出一种符合要求的线控4WS系统,该系统可实现驾驶员转向意图采集、车轮主动转向控制以及方向盘路感传递.设计线控4WS系统控制单元时,采用分布式的ECU控制结构和CAN总线通信,有效缓解了单一控制器的工作负荷,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率和可靠性.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对线控4WS系统最优控制进行建模仿真,将仿真结果和相同条件下的台架实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分布式控制单元的线控4WS系统软硬件设计合理,可实现设计目标.

    线控4WS系统分布式控制CAN总线通信仿真和实验

    PKPCA-LRM在滚动轴承性能退化评估中的应用

    王萌王奉涛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滚动轴承作为旋转机械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其可靠性和寿命直接影响着机器的可靠性和寿命,为解决滚动轴承可靠性难以估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概率核主成分分析(Probabilistic 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KPCA)和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LRM)的滚动轴承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提取轴承的时域、频域和时频域特征值组成高维混合域特征集,并引入相对特征值降低轴承个体差异;然后用PKPCA挑选能够表征轴承退化状态的特征值作为Logistic回归模型的协变量;最后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滚动轴承可靠性进行评估.通过IMS滚动轴承全寿命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概率核主成分分析轴承性能退化混合域Logistic回归模型小波包样本熵

    ADAMS与ANSYS在自卸车副车架强度分析中的研究

    李海岗司景萍李小菊贺桂敏...
    142-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副车架在卸载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分析时所需要的载荷边界条件难以精确测量的实际问题,以某矿用自卸汽车为研究对象,依据多体系统动力学和第四强度理论,联合应用ADAMS和ANSYS两大软件对自卸汽车副车架进行卸载工况下的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合理的虚拟样机,就能够通过ADAMS/PostProcessor获得副车架在卸载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分析的精确载荷条件;在货物处于下滑临界阶段,不论是正常卸载,还是极端危险卸载,与副梁的屈服极限343MPa相比,副车架的最大应力值分别增大了1.7%和12.5%,其强度不满足作业要求,为副车架结构的改进提供重要的力学支撑.

    自卸汽车副车架ADAMSANSYS强度分析虚拟样机

    磁流变减振器对军用越野车平顺性及操稳性的影响

    侯锁军黄一鸣史文库
    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军用越野汽车在坏路面行驶中平顺性及操稳性提升的问题,首先建立了设计的一款单出杆双筒双线圈磁流变减振器的理论模型,经过理论仿真和台架试验研究了其示功特性和阻尼特性;设计了基于模糊算法的八板块控制算法,分别在B级路面、D级路面、波形路面上进行了平顺性试验,结果表明和被动减振器相比,驾驶员处振动强度下降达(14~20)%.在蛇形试验中,车身侧倾角、侧向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下降幅值达(10~40)%.在制动试验中车身俯仰角下降幅值达(30~42)%.通过整车试验说明研制的单出杆双筒双线圈磁流变减振器以及控制策略对于提高军用越野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稳性是可行的、有效的.

    单出杆双筒双线圈磁流变减振器控制策略平顺性操稳性试验研究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动车组模型噪声分离

    同晓雅陈春俊张振杨劼立...
    153-15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表明高速列车的噪声由多种因素混合而成,有效的分离出各种噪声对列车的减振降噪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动车组模型试验提出一种适用于分离试验段观测噪声的盲源分离方法.对观测噪声进行EEMD分解,使单通道欠定问题转化为正定问题;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源信号数目的估计,提出利用至少包含源信号信息90%的主成分重构观测信号;对重构的观测信号利用独立分量分析进行分离.仿真实验说明该方法可有效的分离出源信号.在动车组模型风洞试验中,试验段传声器的观测信号主要是由气动噪声和风机振动噪声混合而成,所估计的源信号数目与试验条件一致.分离出的气动噪声和风机振动噪声源信号与原始源信号的主要频率一致,相关系数都大于0.65,属于强相关,说明了该方法对动车组模型试验噪声分离的有效性.

    动车组模型EEMD主成分分析独立分量分析噪声分离

    PHEV转矩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分配策略

    郭翠玲
    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小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消耗和减少尾气中有毒气体含量,提出了迭代动态规划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相结合的能量管理方法.建立了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模型,以车速和加速踏板开度为依据给出了换挡策略;建立了能量管理问题模型,使用迭代动态规划方法求解了最优控制律,但是此控制律无法应用于车辆的实时控制;提出使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探索最优控制律与车辆状态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根据车辆状态确定最优控制律,实现了最优控制律的实时控制.使用CCBC工作作为验证工况,与基于规则控制策略、等效燃油消耗最小方法相比,控制方法的百公里油耗分别减少了18.56%、3.93%,且有毒气体含量明显少于另外两种方法,证明了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转矩分配换挡策略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X-Y平台的模糊PID力/位置混合控制

    侯伯杰张五臣高一鸣
    163-165,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X-Y工作台进行打磨、抛光等作业时,保证位置跟踪精度的同时对接触面需施加一定的控制力.基于X-Y工作台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力/位置混合控制方法.在位置控制回路,采用常规的PID控制方法.在力控制回路,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实时对PID参数进行整定,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运用MATLAB中fuzzy工具箱,通过和Simulink有机结合,降低了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的仿真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相较于常规PID控制方法,位置控制精度和力控制精度有明显改善,提高了系统鲁棒性.

    X-Y工作台混合控制自适应模糊PID

    基于ADAMS的辊子式小规格瓷砖直角输送机构参数优化

    刘菲邹炎火曾文浩杨永泰...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辊子式直角输送机构的输送参数对小规格瓷砖输送质量的影响,通过仿真优化得到最优输送参数.首先基于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在ADAMS中建立了辊子式小规格瓷砖直角输送多体模型;接着根据小规格瓷砖输送要求给出了瓷砖稳定输送约束条件;然后采用全因子设计试验方法对辊子式小规格瓷砖直角输送模型进行了运动仿真分析;最后根据仿真结果对输送机构的输送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优化的输送参数进行了多块小规格瓷砖的仿真试验与样机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辊子式小规格瓷砖直角输送机构的输送参数严重影响了小规格瓷砖的直角输送.在相同输送速度比下,安装高度差的减小会提高小规格瓷砖的直角输送质量;输送速度比的减小会使小规格瓷砖转动角度增大,使小规格瓷砖更易于实现直角输送.得到了安装高度差为2.5mm、速度比i=0.3时,辊子式小规格瓷砖直角输送机构具有满足输送要求的最佳输送质量.

    小规格瓷砖多刚体动力学理论运动仿真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