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张义民

月刊

1001-3997

mdm1963@163.com

024-86899120

110032

沈阳市北陵大街56号

机械设计与制造/Journal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百万。几十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发动机曲轴轴系激振力矩减振器设计分析

    吴卫东于国庆
    174-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曲轴扭转振动是发动机振动噪声的主要来源,对其加装减振装置可有效降低噪声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针对发动机激振力矩的来源进行分析.对激振力矩进行谐次分析,分析如何在无发动机动特性曲线的情况下得到发动机各谐次激振力矩的幅值与相位差.获得发动机转速范围内的主谐次与次主谐次激振力矩,基于激励力矩分析结果,设计硅油橡胶减振器主要参数,基于扭转振动测试台对减震器的减振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结果可知:根据根据轴系固有频率特性,在转速范围内主、次谐次为6谐次与5谐次;设计的硅油橡胶减振器,将轴系5、6谐次的扭振振幅最大值降低了51%以上;在发动机怠速工况下,前4谐次的振幅明显减小;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分析方法和设计过程的准确性,为此类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发动机曲轴轴系激振力矩扭转振动硅油橡胶减振器

    大型感应交流电机内冷却扇改型优化分析

    晋社民郭瑞杨瑞吴卓琦...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ANSYS软件中Fluent模块,对某6.3MW大型感应交流发电机流体场及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使用蜗壳式直叶片内冷却扇的原电机冷却系统,电机腔体内冷却空气流动易受电机流道结构及绕组部件阻挡,使得冷却系统出现通风量偏小,零部件换热效率较低等问题.基于降低电机轴消耗功率及提高冷却系统换热效率的优化思路,提出使用轴流式内冷却扇的冷却系统.通过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系统内冷却扇效率、系统通风量、主要发热部件温度分布及内冷却扇局部区域流场等计算数据,得出使用轴流式内冷却扇的冷却系统更符合该电机的流道结构并具有更优的换热性能.

    感应交流电机冷却系统数值模拟内冷却扇蜗壳式内冷却扇轴流式内冷却扇

    汽车副仪表板异响分析及研究

    李世杰马金艳李琦郑红伟...
    183-186,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响是汽车内饰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以某款电动SUV的副仪表板为例,通过卡扣刚度试验法、模态分析法、路谱采集、以及基于SNRD中的E_Line建模法进行异响分析及研究.对副仪表板模态未达到目标值25Hz这一问题结合模态振型与异响产生机理提出多种优化方案进行间接异响分析使之整体模态达到目标值;基于SNRD中E_Line建模法将试验采集的路谱作为输入对副仪表板容易产生异响风险的边界进行直接异响分析,对副仪表板存在的异响风险性在产品结构设计初期进行最大化的预防及控制.

    异响副仪表板模态优化ELine

    重型变速箱振动噪声特性仿真分析

    胡溧郭金鑫李瑾宁杨啟梁...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重型变速箱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巡航工况下振动与噪声辐射的仿真分析.借助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重型变速箱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验证,仿真计算变速箱壳体各轴承支座处的支反力.将求解得到的支反力加载到经过验证的变速箱壳体有限元模型的相应位置,利用模态叠加法,求解变速箱壳体的结构响应.最后,通过声学边界元法计算得到变速箱该巡航工况下的噪声辐射.对仿真得到的巡航工况下变速箱壳体的结构响应及噪声辐射进行时频分析,确定该重型变速箱巡航工况下的振动噪声特性,为变速箱的后期优化提供依据.

    重型变速箱多体动力学结构响应声学边界元

    基于稀疏算法的压缩机振动位移信号压缩技术

    王浩冯坤胡明辉张文海...
    19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振动信号长期连续监测存在的数据存储量过大,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对机械振动信号的压缩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振动位移信号来自于现场使用的离心压缩机机组.将三种典型的最优稀疏表达方法:基于框架的方法(MOF),匹配追踪(MP)和基追踪(BP)作为压缩算法对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同时,将压缩比(CR),均方差(MSE),能量保留百分比(ER)和频谱相似度(COR)作为衡量指标来比较以上压缩算法压缩性能.结果表明匹配追踪(MP)稀疏表达优于其它两种方法,能够用来压缩振动信号,而不会丢失过多信息.

    振动信号压缩时频稀疏表示框架方法匹配追踪基追踪

    离散制造业信息系统集成应用研究

    何船陈威潘克强陈兴燕...
    196-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由于客户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离散制造业的柔性、敏捷制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希望通过信息系统来提升企业的制造水平的愿望已非常迫切,但如何实现各系统间的有效互联,形成以业务驱动、信息引领的管理模式还是一个难题.通过阐述MES系统、ERP系统构建的业务流程及管理模式,对两个系统间的集成业务关系及所用的集成技术进行研究,说明如何有效通过系统集成来搭建统一的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生产制造全业务流程的管理,从而提升离散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离散制造业MES系统集成ERPESB

    基于虚拟样机的片式凸轮箱性能改善研究

    毛璐瑶张华伟刘辉张帆...
    200-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片式凸轮插针机主要应用接线端子的插针作业,目前某国产插针机片式凸轮箱工作速度较低,在高速运转时会出现较大振动及夹针夹不到和夹不紧的情况,使其工作效率较国外同类产品有很大差距.为分析限制片式凸轮箱高速运行的主要因素,首先对其进行振动测试,排除了共振是引起其高速运转出现较大振动的因素.然后对片式凸轮箱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出弹簧为限制其高速运转的主要因素.最后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其进行参数优化,获得四组满足要求的弹簧参数.选取最优的组合进行分析校核,满足片式凸轮箱600r/min稳定工作的设计要求,为片式凸轮箱性能改善提供重要依据.

    片式凸轮箱振动测试虚拟样机运动学仿真弹簧参数优化

    离散制造机加车间三维可视化监控系统

    邱枫刘治红吴跃徐曼菲...
    205-207,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离散制造机加车间数控加工中心故障维修响应滞后,制约设备能力发挥的问题,进行三维可视化监控系统研究.系统基于OpenTK图形接口库和Visual Studio编程软件进行开发,突破二次误差作为度量代价的模型减面技术和动态扩充线程的实时数据驱动技术,解决现有可视化监控3D场景占用资源多和系统大数据量并发时系统卡顿的问题,实现了车间设备状态的三维实时监控和故障快速定位.通过将系统在某离散工厂关键工序机加车间进行部署应用,实现了设备状态秒级监控和故障快速定位,设备故障维修响应时间在系统部署前基础上缩短70%.

    离散制造三维可视化监控

    香蕉地深松锄草联合作业机的设计与试验

    梁雨峰吴鹏张喜瑞杨洛宾...
    208-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热带香蕉种植园的传统翻耕作业,造成土壤耕作层以下不断压实形成犁底层,雨水无法快速渗入土壤形成表面径流而带走大量的土壤和有机质的情况,设计一种香蕉地深松锄草联合作业机.该机采用可调深松铲与可调带翼锄草铲联合松土锄草机构.一次完成香蕉地的深松和锄草两个作业.运用相关理论对深松铲、锄草铲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运用ANSYS对其进行应力、位移分析,对锄草率以及深松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深松铲和锄草铲在香蕉地进行深松锄草作业时,铲尖受到土壤最大阻力分别约为3757N、1535N,ANSYS进行分析,得知其最大应力分布在铲尖前端,分别为370297Pa、29158Pa,其最大变形值微小,分别为0.106×10-4mm、0.542×10-7mm;田间试验显示,在相同作业条件下,流线型深松铲深松作业时需要的牵引阻力比传统型深松铲低44%,作业后深松效果好,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锄草铲铲刃夹角越大,锄草率越高,铲刃夹角为120°左右时,锄草效果最好.

    深松铲锄草铲受力分析ANSYS田间试验

    基于人机工程理论的复兴号动车组驾驶室分析方法

    马胜全闫福刚郭柏苍金立生...
    214-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列车驾驶员的工作环境并降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通过对列车驾驶室的布局设计进行人机工程校核与优化,在提高驾驶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列车行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以复兴号某车型的驾驶室为研究对象,利用RAMSIS软件开发环境建立了具适用于本研究的三维人体模型;依据《UIC 651标准》等相关标准对列车驾驶室的驾驶员伸及性、前方视野性、空间性、仪表盘视野性以及坐姿舒适性等方面进行了人机工程校核,针对欠缺合理之处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G1评价方法对已设计的驾驶室布局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对列车驾驶室布局设计方法优于传统车型的驾驶室设计,对列车驾驶室的布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列车驾驶室布置人机工程RAMSlS软件分析G1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