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高跃

双月刊

1009-8348

jxsyhgjz@sina.com

025-58985645;58985672

210033

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金陵分公司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Journal Advances in Fine Petrochemicals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石化集团金陵分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精细石油化工科技情报中心站联合主办的《精细石油工进展》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月刊,每月25日出版,刊号CN32-1601/TE,邮发代号28-142。《精细石油化工进展》坚持以新颖性、实用性、及时性特色,致力于新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重点报道国内外精细石油化工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以及产品市场状况的研究、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的先进经验等‘主要面向全国相关企业的生产、科研、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关专业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合物型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王金树张玉平高树峰周芳芳...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顺丁烯二酸酐(M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改性单体,与丙烯酰胺(AM)聚合,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P(AM/DMAM/DMDAAC/MA)四元共聚物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了pH、单体用量、聚合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降滤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3 h、AM/DMAM/DMDAAC/MA单体质量比为7∶2∶2∶0.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5%时,得到的四元共聚物黏均分子量为3.98×106;当温度达到 180℃、四元共聚物在基浆中的加量为0.5%时,滤失量保持在 7.8 mL,符合SY/T 5621-93的API 滤失量标准.

    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顺丁烯二酸酐(M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降滤失性能钻井液降滤失剂

    化学驱新技术及华北油田化学驱现状与展望

    杜慧丽游靖李凤群张田田...
    5-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学驱是大幅提升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化学驱理论和技术持续创新,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聚合物驱矿场提高采收率约14%,二元复合驱和三元复合驱矿场提高采收率均在18%以上,纳米驱油技术预期采收率可达80%以上,中相微乳液驱表面活性剂体系性能不断突破,矿场取得良好增油效果.针对华北油田复杂断块砂岩油藏的实际情况,采用以可动凝胶为主的深部调驱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油田采收率.为进一步提高华北油田采收率,可以在深化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化学驱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有序接替,配套开发化学驱地面工程,以期实现油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油田采收率化学驱复合驱表面活性剂华北油田

    乌干达KF油田完井液体系优选及性能评价

    王滨朱海峰冯桓榰项明...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乌干达KF油田储层特征及其对完井液的技术需求,开展了完井液体系的优选及性能评价工作.通过对有机胺抑制剂、缓蚀助排剂的加量优选和完井液体系配方研究,形成了一套以抑制性能为主兼具防水锁和耐腐蚀性能的有机胺完井液体系,该完井液体系配方为配制水+1.5%(质量分数)缓蚀助排剂HZ-1+有机胺抑制剂YZ-1+10%(质量分数)KCl.结果表明:该体系的防膨率达到95.2%、表面张力为27.2 mN/m、界面张力为2.04 mN/m、腐蚀速率为0.047 mm/a,对储层的渗透率恢复率在85%以上.可见,构建的完井液体系可满足乌干达KF油田完井阶段的技术需求.

    KF油田完井液体系有机胺缓蚀助排剂抑制剂

    双子型有机缓蚀剂研究进展

    王春雨郑云香李亚平张妍...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生产中油井酸化压裂、CO2驱油、酸洗除垢、污水管道锈蚀等过程中均涉及金属的腐蚀,加入缓蚀剂是解决各类腐蚀问题最便捷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双子型有机缓蚀剂有双季铵盐、双席夫碱及双曼尼希碱等类型.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双子型有机缓蚀剂的发展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各类双季铵盐、双席夫碱及双曼尼希碱有机缓蚀剂的制备及其在防腐蚀领域的应用,并对绿色高效有机缓蚀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有机缓蚀剂双季铵盐双席夫碱双曼尼希碱

    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示范区气体示踪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广中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能够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国内CO2驱油封存主要应用于低渗透油藏,其混相压力高(超过30 MPa),注采井间压力落差大.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描述CO2井间分布,但是不能定量、及时描述CO2分布规律,驱替前缘描述难度大,同时CO2气窜现象较为突出,制约油藏高效开发.开展井间CO2气体示踪监测技术研究,通过CO2气体示踪剂评价优选,完善注入工艺,对监测数据分析,达到对注采井间气体的有效监控,明确注采井间CO2分布规律,同时准确预判气窜方向,防范风险和环境污染,为CCUS注采调控和气窜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CCUS气驱评价优选示踪监测CO2

    裂缝-孔隙性致密砂岩液相侵入机制研究

    唐汉林
    27-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部分致密砂岩气藏具有裂缝-孔隙性双重介质特征,且致密砂岩基质孔道极其细小并具有强水润湿性,在钻完井过程中极易受到水相侵入损害.本文结合致密砂岩气藏水相侵入问题的研究现状,开展不同静水压力和不同裂缝宽度条件下的液相侵入可视化实验,从微观角度对致密砂岩裂缝内的水相侵入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相在侵入过程中主要受毛细管力、流体自身重力、毛细管壁面对流体产生的黏滞阻力以及惯性力共同作用;由于致密砂岩孔隙的空间尺度小,分子间力(主要是指流体分子与固体表面间的作用力)作用显著,黏滞阻力作用加剧,流体在流动过程中表现出非线性渗流特征.

    致密砂岩毛细管力液相侵入非线性渗流渗流特征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渗流特征研究

    鲁高敏闫丽伟王辽宁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其独特的缝洞结构,取心时难以获得具有完整缝洞结构的天然岩心,限制了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的开展,阻碍了缝洞型油气藏流体渗流规律的研究.采用露头岩石制作缝洞型岩心,并通过制备的岩心研究缝洞型储层的渗流特性.结果表明:制作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岩心可以用于室内实验研究;裂缝型岩心中微裂缝是控制气体流动的主要因素,油对气体渗流能力的影响高于水的影响,油降低气相流动作用比水的作用稍微显著些;缝洞型岩心中水会优先充填孔洞,导致油水同流区域较宽(0.496),缝洞型储层只要有部分裂缝未进水,气井就具有一定的产气能力,气相相对渗透率(Krg)大于0.05.气水相渗实验结果表明:缝洞型储层衰竭开发残余饱和度仅为0.01,油采收率较高;裂缝型储层受油和水影响,残余饱和度为0.11,相对缝洞型储层,其衰竭开发效果差.

    缝洞型碳酸盐岩缝洞型岩心渗流特征油水渗流气水渗流油气渗流

    铋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研究进展

    汪强石文楷孙丽侠宋忠诚...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铋基金属有机框架(Bi-MOF)材料综合铋基光催化剂和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的优点,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Bi-MOF材料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水热/溶剂热法、微波法、共沉淀法、机械化学法和高温退火法等;梳理了Bi-MOF材料作为光催化剂在处理废水、固氮、制氢、还原CO2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现阶段Bi-MOF材料在光催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对Bi-MOF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铋基光催化剂MOFs材料光催化铋基金属有机框架

    铋基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改性及光催化研究进展

    韩梦阳陈飘张晓燕张胜余...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催化技术在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研究也取得了很多进展.光催化剂在不同领域的作用机制不同,大多数光催化剂都需要克服带隙宽、光生电荷易复合、电荷利用率低等缺陷.由于铋基光催化剂的价带中存在Bi 6s和O 2p杂化轨道,使得大多数Bi基光催化剂具有较窄的可见光利用带隙,因此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铋基半导体为研究对象,针对铋基半导体材料的优缺点,在简单介绍 3种Fe3+掺杂BiOCOOH、氧空位BiOCl/Bi4O5Br2 和CoWO4/Bi2WO6 Z型异质结铋基半导体纳米材料改性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综述铋基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及其改性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铋基半导体光催化异质结催化剂光降解

    三硅氧烷羧酸钠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余增陈洪龄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TSO)和丙烯酸乙酯(EA)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和酯水解反应,合成一种新型三硅氧烷羧酸盐表面活性剂——七甲基三硅氧烷丙酸钠(TSO-SP).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测试了产物的表面张力、泡沫性能、消抑泡性能、乳化性能、接触角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目标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7.94×10-3 mol/L,最低表面张力为26.18 mN/m;2 g/L的TSO-SP溶液的起泡量为2 mL,5 min内稳泡率为25%,TSO-SP对3种起泡液的消抑泡性能由大到小依次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烷基糖苷-0814(APG-0814);TSO-SP对玉米油的乳化效果要远优于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350 Pa·s)和环己烷;1 g/L的TSO-SP溶液可以润湿固体石蜡表面,平衡接触角为72°;TSO-SP的热解温度为33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七甲基三硅氧烷丙酸钠硅氢加成羧酸盐表面活性剂丙烯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