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灾害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灾害科学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昆虫学会江西省植物保护学会江西省植物病理学会
生物灾害科学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昆虫学会江西省植物保护学会江西省植物病理学会

王海

季刊

2095-3704

swzhkx@163.com

0791-83828147

330045

江西南昌经开区志敏大道1101号江西农业大学期刊社

生物灾害科学/Journal Jiangxi Plant Protec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寡雄腐霉生防机制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进展

    薛原王真娣袁嘉雯董延鑫...
    149-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寡雄腐霉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微生物,具有广谱、高效和环保的防治特性,同时还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为当今绿色农业生产、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通过概述寡雄腐霉的生物学特性和对植物病虫害的生防机制,包括竞争、重寄生和分泌抗生物质等作用,以及寡雄腐霉在与植物互作中促进植物生长和诱导植物抗性的机制,并论述和展望寡雄腐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其在田间试验的实际效果以及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潜在贡献。寡雄腐霉作为一种潜在微生物农药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推动植物病害绿色生物防治进程,促使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寡雄腐霉生防机制农业生产应用研究进展

    淀粉包封生防菌缓解植物病害研究进展

    裴洲洋刘瑜郭丛卢书云...
    15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防治菌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农药替代品,但是其活性易受环境影响,导致稳定性和效率较低,而使用包封技术可以提高生防菌的生物活性,降低使用剂量。利用淀粉包封技术覆盖生防菌是一种新型的生防菌保护方法,可以提高病害防控的效果。淀粉基材料在生防菌包封中有诸多应用,尤其对伯克氏菌和绿僵菌等的包封以提高其生防性能,其制备技术包括乳化、挤压、流态化喷雾、可溶性的物理过程和聚集、超临界流体过程、溶剂挥发的化学过程,尽管机械能较差但淀粉基材料存在便宜易得、经济有效。通过对淀粉作为包封基质进行生防菌保护的全方位概述,以期开发更加安全、环保、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淀粉生物聚合物生物防治包封技术植物促生根瘤菌

    中国油菜菌核病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王伟
    172-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但油菜菌核病是造成油菜产量降低和品质损失的三大重要病害之一,一定程度上阻碍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益微生物防治油菜菌核病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防治措施,不仅绿色高效,还可以改善土壤肥力。通过围绕油菜菌核病的症状、核盘菌特性及其侵染原理,梳理了中国油菜菌核病微生物防治研究现状,提出了当前油菜菌核病在微生物防治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以及未来油菜菌核病微生物防治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油菜菌核病防治及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油菜菌核病核盘菌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白蚁及其共生物药用研究进展

    涂泽琳钟伟朱春红唐春芳...
    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蚁是世界性害虫,但白蚁资源却有着很高的利用价值。由于人们通常只关注于白蚁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从而限制了人们对白蚁药理作用的认识。白蚁本身矿质元素丰富,可精制成防病治病的药品和效果明显的保健品。白蚁体内含有药物成分,至今已经有十多种白蚁应用于临床医疗。白蚁巢和白蚁菌圃含有多种微生物和各种氨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并能精制成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白蚁巢共生物,如蚁巢伞属、白蚁球菌、黑柄炭角菌都有较好的医疗作用。由白蚁巢、黑柄炭角菌制成的白蚁巢胶囊和乌灵参胶囊已用于临床。通过对白蚁机体、白蚁巢和白蚁菌圃、白蚁巢共生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研究重点及潜在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为白蚁及其共生物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白蚁机体白蚁巢和白蚁菌圃白蚁巢共生物药用作用

    中国异长足虻亚科(双翅目,长足虻科)名录

    刘若思边勇黄素萍杨定...
    187-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长足虻亚科 Diaphorinae 隶属于双翅目 Diptera 短角亚目 Brachycera 舞虻总科 Empidoidea 长足虻科Dolichopodidae。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异长足虻亚科的分类现状,列出了中国异长足虻亚科名录。

    异长足虻亚科长足虻科小异长足虻属异长足虻属

    武汉地区砂梨园节肢动物识别图谱及两种主要发生害虫概况

    董秀娟杨晓平张靖国胡红菊...
    198-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解武汉地区砂梨园区中节肢动物的发生危害情况。[方法]采用人工鉴定的方式鉴别节肢动物所属类别,并将其取样拍照制成图谱。[结果]共调查到节肢动物种类有11目43科74种,两种主要发生害虫分别是梨瘿蚊和梨小食心虫,梨瘿蚊一年有3次发生高峰,分别在4月上旬、5月上旬和6月上旬,梨小食心虫一年有4次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中旬。[结论]武汉地区砂梨园区中节肢动物发生种类丰富,梨瘿蚊和梨小食心虫2种主要害虫是当地监测和防控的主要对象,应选用化学药剂或综合应用措施进行防治。

    砂梨节肢动物种类梨瘿蚊梨小食心虫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的寄生研究

    曹平佘蕾王丽娜唐艳龙...
    213-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明确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能否有效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使其成为高效的替代寄主。[方法]将松褐天牛肿腿蜂按照蜂虫 1:1 的比例接种到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上,观察其能否产生子代,并记录子代发育情况统计及数量。[结果]用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时,寄生率分别为 75%和 85%,其中66。67%和 70。59%的个体可繁育出肿腿蜂子代,两者无显著差异。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产卵前期分别为 8。53 d和 7。94 d,子代卵历期分别为 6。07 d和6。19 d,子代蛹历期分别为 17。80 d和17。50 d,均无显著差异;子代幼虫历期分别为6。31 d和 5。43 d,子代幼期历期分别为 30。30 d和29。00 d,差异显著。用小灰长角天牛幼虫繁育时,子代雌蜂数量和子代总数分别为 28。30 头/管和 29。70 头/管,平均用蛹繁蜂时分别为25。50 头/管和27。00 头/管,比幼虫繁育时数量略低;平均子代雄蜂数分别为 1。40 头/管和1。50 头/管;平均雄性比例分别为 5。28%和5。71%,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小灰长角天牛幼虫和蛹均可有效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

    松褐天牛肿腿蜂替代寄主发育历期子代数量

    双条杉天牛成虫口器、触角及其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耿翠翠王杰张平
    218-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双条杉天牛(Senmanotus bifasciatus)是柏属(Cupressus spp。)类植物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其成虫触角和口器结构与其搜寻和取食寄主植物的特性密切相关。弄清口器和触角感受器类型及其分布位置,探究双条杉天牛成虫与寄主植物互作机理。[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双条杉天牛成虫口器、触角及其感受器的类型、分布位置。[结果]双条杉天牛口器上分布感受器有 6种,即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芽孢感受器、板形感受器、栓锥形感受器和鳞形感受器。触角上分布感受器有6 种,即刺形感受器、钟形感受器、Bobhm鬃毛、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和栓锥形感受器。雌雄成虫的口器、触角及其感受器类型和分布位置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明确口器和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及其分布位置,且在雌雄成虫间无明显差异,为探索快速高效搜索双条杉天牛成虫定位寄主植物的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双条杉天牛口器触角感受器

    油茶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陈洁宇姜毅龚涵龚文芳...
    224-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炭疽病影响油茶正常生长发育并降低其产量。通过对抗性优良的普通油茶"攸杂 2"和易感炭疽病的"华硕"油茶 F1 子代进行病原鉴定,为油茶炭疽病抗性育种及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普通油茶"攸杂 2"×"华硕"油茶F1子代中主要发病叶片,通过分离提纯和分子鉴定等方法鉴定感染菌株种类;同时根据生物学特性改变生长环境,了解菌株的生长习性。[结果]在调查的474株"攸杂2"×"华硕"F1子代中,出现了明显的抗性分离现象,群体整体的抗病指数DI为 31。1,抗病等级处于抗病(R)。通过分子鉴定比对和柯赫氏验证后得出该群体侵染菌株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使用不同培养基培养菌株后,在PSA(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两种菌生长情况最佳。CMA(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情况最差;使用Czapek培养基通过改变碳源、氮源、pH、光照条件后发现,果生炭疽菌对于环境酸碱度pH的适应范围更加广,胶孢炭疽菌则适应酸碱度为中性的环境;以牛肉膏作为氮源更适合两个菌株生长;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可以使两个菌株生长状态最佳;两个菌株全光照培养的生长情况最佳。[结论]油茶"攸杂 2"×"华硕"F1子代感染的炭疽病真菌为果生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根据这两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油茶病害的防治措施;同时F1子代个体间的感病性状分离,为油茶炭疽病遗传规律的挖掘和选育高抗品种奠定基础。

    油茶油茶病害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不同试剂对萝卜种子消毒效果的影响

    邓心怡秦玉芝周倩
    238-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易行、消毒效果良好且不影响种子萌发的消毒方法。[方法]采用平板抑菌试验和种子萌发试验,比较了NaClO、CuSO4、NaOH、Na3PO4对萝卜种子的消毒效果及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分别用1%NaClO、1%CuSO4、2%NaOH、10%Na3PO4 加 1%SDS对萝卜种子进行消毒,并计算抑菌率、发芽率和发芽势。并用 84 消毒液替代NaClO,洗洁精替代SDS分别对萝卜、番茄和甜瓜的种子进行消毒。[结果]1%NaClO加 1%SDS的消毒效果好,且不影响种子萌发。NaClO和SDS在日常生活中较难购买,且固体的NaClO和SDS易吸潮变质不易保存,因此用 84 消毒液替代NaClO,洗洁精替代SDS对种子进行消毒。先按说明稀释 84 消毒液,加入 1 滴黄豆大小(约 0。05 mL)的洗洁精混匀,再将蔬菜种子浸泡 10 min后捞出,清水冲洗 3 次,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种子消毒效果。[结论]建立了一种简便易行、实用经济的蔬菜种子消毒方法,即使用常见市售 84 消毒液和洗洁精替代市面不常见的NaClO和SDS来进行种子消毒,既能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物又不影响种子萌发。

    种传病害种子消毒84消毒液洗洁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