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南京机械工程学会 南京机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南京机械工程学会 南京机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曾永健

双月刊

1671-5276

editor@njmes.org njmes_101@jsmail.com.cn

025-84207048;84217296

210018

江苏省南京市珠江路280号1903室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Journal Machine Building & Autom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传播机械与电气行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以及国内外机电行业前沿信息和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的综合性机电技术期刊,也是江苏省机电行业唯一的集数控、智能化、机电一体化和敏捷制等先进制造技术的技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积雪问题的数值研究

    聂建于培师赵军华赵凡...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高速列车在高寒雨雪地区行驶时,转向架区域容易形成积雪,对高速列车的安全行驶造成威胁.在积雪轨道上行驶的高速列车,其转向架区域积雪中雪粒来源于地面积雪,因此基于壁面切应力,建立风致积雪雪粒运动模型,研究地面积雪中雪粒在列车风作用下的运动情况.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基于雪粒沉积准则,建立转向架区域雪粒沉积边界模型,研究风致雪粒运动情况下转向架区域积雪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高速气流在转向架正下方区域出现高速上扬的现象;转向架区域的车体板件、构架和轴箱等为主要的积雪部位;转向架区域雪粒沉积数量与转向架的位置、雪粒的密度和直径及壁面条件有关.

    高速列车转向架区域积雪壁面切应力风致雪运动

    基于非线性接触特征的角接触球轴承动态响应分析

    张均华周勇陈辰王领...
    8-1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角接触球轴承几何结构特征,建立一种基于复杂工况下角接触球轴承动态响应分析模型,并考虑角接触球轴承非线性接触特征的影响.将考虑能量损耗的耗散接触力模型和Coulomb摩擦力修正模型引入到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方程中,采用Newton-Rapson法获得含间隙的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特性,并在滚动轴承实验台上进行动态响应特征实验,分析不同工况下间隙对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间隙的引入增加了角接触球轴承元素之间的非线性接触特征,并会引起高频冲击,而工况条件的变化会引发角接触球轴承动态响应的变化.

    角接触球轴承非线性接触动力学性能耗散接触力模型

    齿轨列车轮对-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

    王振寰赵鑫
    13-1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显式有限元法建立齿轨列车轮对-轨道有限元分析模型,针对齿轨列车运行具有较大影响的轨道坡度、列车运行速度、轮轨摩擦因数以及牵引系数等关键参数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上述参数变化对齿轮齿条、轮轨间垂向接触力与牵引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坡度重力作用对齿轨列车轮对-轨道系统啮合振动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坡度增加,轮轨黏着作用逐渐减弱,因此齿轮齿条承载增加,轮轨承载减小;随牵引系数增加,齿轮承载增加,齿条接触力随牵引转矩增长而增大,而轮轨垂向接触力受其影响并不明显;随着运行速度增长,齿轮与车轮周向速度差增加,使得齿轮齿条间啮合振动加剧,即轮轨与齿条接触力波动范围增加.建议将齿轨列车大坡度路段运行时速度控制在 10~15 km/h.

    齿轨列车显式有限元法轮轨瞬态接触齿轮齿条啮合

    中低速磁浮车辆悬浮故障工况动力学分析

    张小平李苗马卫华罗世辉...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中低速磁浮车辆电磁铁失效失去悬浮力时的故障工况对磁浮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三悬浮架中低速磁浮车辆动力学模型,对直线运行和曲线通过性能的各项动态指标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电磁铁失效故障对平稳性指标和导向间隙影响较小,对悬浮间隙、悬浮模块点头角和通过速度影响较大;发生电磁铁失效故障时,直线路段需要限速 60 km/h运行,R100 曲线路段需要限速 38 km/h运行.

    中低速磁浮车辆故障工况平稳性曲线通过

    预紧力对复合材料螺栓接头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岳烜德谢颖刘蕾李鼎...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复合材料单螺栓单搭接头实验模型,对预紧力及装配应力对其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研究中设置 11 组不同大小的预紧力,得到预紧力大小对接头拉伸刚度和峰值载荷的影响规律.使用 3D-DIC全场应变测量系统得到接头表面应变场,分析反映装配应力水平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直径6.35 mm的螺栓,随着螺栓预紧力的增加,复合材料螺栓接头的拉伸刚度与峰值载荷先增加后减小,预紧力为 12 kN左右时接头获得最佳力学性能,此时峰值载荷为 16.66 kN,拉伸刚度为 19.12 kN/mm.

    复合材料螺栓接头力学性能实验

    扭紧力矩对SWRM10K螺栓疲劳性能影响的研究

    张艳斌沈诚孙东洋张继旺...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扭紧力矩分别为0、12.5、22.0、29.5和35.0 Nm的SWRM10K钢螺栓进行轴向加载疲劳实验,获取螺栓的疲劳S-N数据.对比不同扭紧力矩下螺栓疲劳S-N特性,分析扭紧力矩对螺栓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SEM观察螺栓试样的断口形貌,结合EDS分析裂纹萌生区元素分布,揭示螺栓疲劳断裂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扭紧力矩能有效提升该螺栓疲劳极限,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提升效果明显下降,扭紧力矩值接近 29.5 Nm较为合理.在该扭紧力矩下,螺栓疲劳极限为 141 MPa,与未施加扭紧力矩相比提升了62.1%.螺栓疲劳断口分为3个区域:裂纹萌生区、扩展区和瞬间断裂区.在高应力幅下,裂纹萌生于试样表面,由晶体滑移引起;在低应力幅下,裂纹同样萌生于试样表面,但由晶体滑移或夹杂物引起.

    扭紧力矩螺栓疲劳S-N特性断口形

    Ti含量对TiZrNbMoV难熔高熵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晁理想徐明沁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不同Ti含量对TixZrNbMoV(x=0、0.5、1.0、1.5、2.0)难熔高熵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Ti元素,可以有效抑制析出相的产生,改变合金微观组织.Ti元素的加入,虽使得合金的强度有所下降,但对合金的伸长率提升却很大.当x=1.5 时,Ti1.5 ZrNbMoV合金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为 1451 MPa、伸长率达到 26.5%.Ti元素的加入在试验合金中产生了析出强化和固溶强化的效果.

    Ti含量难熔高熵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基于近场动力学的复杂界面双材料结构研究

    石玥张林黄钰棋
    37-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将近场动力学方法应用于复杂界面的双材料结构,以锯齿形界面为例,基于PD"串联"键理论开发复杂界面双材料结构PD求解程序,通过单、双材料平板进行拉伸仿真分析,利用FEM解验证PD方法及程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PD方法在准静态模拟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PD程序所得位移结果:在y=0.005 m处,x位移相对误差低于 5%;在x=0m处,y位移平均相对误差低于 6.08%.程序所得位移结果在小模量比、小载荷下更准确.

    近场动力学有限元双材料"串联"键理论界面形状

    新型平板式动态汽车衡结构设计及校准研究

    江文帅杨晓翔赖征创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整车式动态汽车衡制造成本高、施工周期长等诸多问题,设计一款分离式秤面的新型平板式动态汽车衡,该秤体由秤台、秤台连接板、传感器、底板和承载框架组成.传感器作为秤体中最核心部件,设计一种梁式称重传感器结构,阐述测量机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传感器中电阻应变片粘贴方案,并说明秤体中传感器的布局方案.使用ANSYS软件对秤体整体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秤体结构的总变形和等效应力.对新秤的静态标定进行校准研究,提出一种使用权重影响因子计算载荷数值的校准优化方法,通过数值模拟 48 种不同工况,求得秤体中 48 枚应变片节点处的剪应变权重影响因子数值,为新秤的校准提供了数据支持.

    平板式动态汽车衡梁式称重传感器数值模拟静态标定校准优化

    燃油喷射方向对微型涡扇发动机燃烧室性能影响的研究

    崔瑞轩雷雨冰李峰闫泽华...
    48-5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微型涡扇发动机燃烧室,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燃油粒子蒸发与燃烧效率的关系,研究在燃烧室供油管中燃油喷射速度大小不变的条件下,燃油喷射方向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超过 45°的范围内适当增加周向喷射角有利于增加燃油粒子的驻留时间,有利于更大粒径的燃油粒子在到达燃烧室出口前完成蒸发,从而提高整体的燃油蒸发率并提高燃烧效率;随着周向喷射角从 0°增加到 15°,燃烧效率从 96.3%提高到 97.2%.

    涡扇发动机微型燃烧室燃烧效率燃油粒子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