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嘉应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嘉应学院学报
嘉应学院学报

邱国锋

月刊

1006-642X

JYUJED@JYU.EDU.CN

0753-2186639

514015

广东省梅州市梅子岗

嘉应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ali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社会科学刊物。反映该校各学科及带有地方特色的科研成果,与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为领导对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东台山客家方言述略

    李宁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台山客家人于康熙初年移民自粤东一带.咸丰、同治年间散居于台山境内的客家人退居赤溪半岛,人口仅剩十分之一.台山客家方言保留了"兴梅型""新客家话"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与梅县、兴宁客家方言一脉相承;但在一些语言细节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周边粤方言的影响.在此,依据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调查,报告台山客家方言的基本面貌及其特点.

    广东台山客家方言粤方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客家围龙屋文化基因及其形成机制——以仁厚温公祠为例

    周枫婷何小荣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客家民系是汉族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其迁徙历程、生存守则、精神内涵都寓于客家文化基因之中.作为客家文化在建筑上的集大成者,客家围龙屋兼具防御与开放、包容与独立、规则与灵活等特点.在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借用生物学中的基因概念,对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仁厚温公祠进行文化解构,探究客家围龙屋文化基因的形成机制,并分析其所代表的客家围龙屋文化基因与中华文化认同之关系.

    客家围龙屋文化基因仁厚温公祠中华文化认同

    粤北古村形成与发展的多元文化因素

    吴良生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北因其独特的地理交通条件,历史上人口流动大,多种文化融合于此,构成了古村的多元文化因素.从客家人在粤北的播迁、客家与当地畲瑶等民族的融合和粤北交通对村落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论述多元文化在融合中是如何影响粤北古村的形成的.

    粤北古村客家文化

    档案记忆观视角下客家侨批档案的价值构建及收集保护路径

    李绮古志强周晓平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侨批档案日益得到重视,研究领域和内容也日益广泛,为挖掘和传承侨批价值奠定良好基础.在档案记忆观视角下对客家侨批档案所蕴含历史、文化、教育和经济服务等价值的记忆构建进行深入阐述.同时针对当前客家侨批收集保护面临的对其重要性认识、保管条件、资金投入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困境,提出"加大宣传提升认知水平""多措并举加强收集和管护""争取可持续资金支持""加强合作推动开发和共享"等四方面相应的解决路径,以推动客家侨批档案精粹社会记忆的传播和传承.

    客家侨批价值构建收集保护路径

    从方言熟语看客家人对山区动物的认知表现

    温恬温昌衍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不同的方言可以看出不同地域的人们心理认知特征.在此,从客家方言中与动物有关的熟语考察客家人对山区动物的认知表现.考察发现客家人对山区动物的认知表现如下:一、对山区动物观察细致、认识深刻;二、对山区动物可怕的一面不太畏惧,坦然视之;三、对身边动物的情感常常一分为二,正反并存;四、在动物身上赋予了山区人的思想观念.

    客家人方言熟语动物认知

    论明清小说的党争书写

    汤克勤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党争频仍、严酷,人们对"朋党"一般畏之如虎,避之不及,也有对之反思,提出"君子之朋""小人之朋".明清小说体现了古代朋党观念的多个层面,其党争书写表现为以下特点:小说人物基本上隶属于君子朋党和小人朋党两个群体,正邪对立,正反相照.其小说情节主要是:利用"朋党"之名攻击政敌;君子朋党往往斗不过小人朋党,遭到小人朋党的迫害.在党争中,君子朋党和小人朋党的胜与败,实际上皆由君王操控;朋党双方最后均遭受君王制裁甚至消灭,结局悲惨;有的明清小说客观上写出了"党争亡国"的思想.某些明清小说能迅速反映时代思潮,生动体现出朋党观念,这是其值得肯定的价值之一.

    明清小说党争书写朋党观念

    现代旧体诗的通变路径研究

    徐钰茹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传统诗歌在不断探索新途,既努力确证自身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合法性,也求新求变,关涉新的时代社会问题,表现新的文化精神,终于踏出自己的新生之路,即复古出新、异质求新和以俗为新.这是现代旧体诗革新生变的动力,也是中国文学历久弥新的原因,对于今日文学的发展也有参照和借鉴意义.

    旧体诗通变路径复古出新异质求新以俗为新

    论广东山区地名用字"崆"——从广东最高峰"石坑崆"说起

    苏若阳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崆"类地名常见于粤北和粤东山区,如广东最高峰"石坑崆".作为地名的"崆"在各地也写作"埪""硿",都属于方言用字.其本字为"空",在客家方言中用以表示山间凹陷、坑谷,后来也转指山岳名称.此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广东客家地区,可视为客家方言特征词.

    地名客家方言

    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逻辑管窥

    仇小敏郑裕涛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作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也应得到充分重视.因此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精神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夯实深厚基石;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内在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有内在逻辑的有机统一体,才能继续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并不断创造出新的伟大奇迹.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内在逻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钟伊熳赵子波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辉璀璨、历久弥新.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价值意蕴.如何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并将其融入到高校党建工作,这既是一项促进文化传承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一项丰富高校党建工作的范本研究.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价值、困境与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找到一条"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路径,以供借鉴参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党建工作方法路径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