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傅维利

双月刊

1002-8064

jykx915@sohu.com

0411-84258254

116029

辽宁省大连市黄河路850号

教育科学/Journal Education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主要刊登教育改革方面的论文及实验报告,探讨当前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重大教育方面的问题,及时反映国内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越师范、回归教育:关于教育学本科专业定位的思考

    张斌贤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讨论近二十年教育学本科专业面临的形势变化的基础上,本研究着重分析三种关于教育学本科建设的主流见解,认为"以就业而论专业""以本科而论专业""以师范而论专业"的建设思路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学本科专业长远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强调立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研究生教育高速发展的时代条件,摆脱原有认识局限,超越师范、回归教育,从构建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角度重新确立教育学本科专业作为基础性专业的定位。

    教育学本科专业专业属性专业建设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强国视域下的大学画像:价值、方法与要素

    孙杰远朱会华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迈入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新征程,大学发展必然形成崭新画像。大学画像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大学发展态势,助力大学提升内部治理能力、构建系统思维、践行社会价值。大学画像以大学为研究对象,以系统论、共生理论为理论方法,构建应用系统,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与应用基础。大学画像以普遍性、关键性、客观性、可获得性为要素选取原则,从价值、条件、产出三要素出发,旨在科学系统地刻画大学核心竞争力全貌。

    教育强国学科建设大学画像方法要素

    论颜元的身体教育观及其现代价值

    李晓华胡惠贞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针对宋明理学脱离实际、虚悬空疏的弊端,批判理学的人性二元论,从"性"和"形"融通为一的人性一元论出发,在理气之辩的基础上提出身体即为气质的原型,身体是作圣成圣之具,身体通过习行实践完善人性的身体观。以其身体观为基石,颜元形成了围绕身体的"践形尽性"的身体教育观,包括培养身心兼顾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与实践联结的立足于客观事物的教育内容,讲习辩相结合的注重主体间互动交流的教育方法。在当今身体"缺席"的教育态势中,颜元的身体教育观对复归与时代相契合的身心融合的教育宗旨、构建凸显实践的学校课程体系、优化回归互动交往的教育方法具有现代价值。

    颜元身体观身体教育观

    多源流理论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立法议程探析

    陈志忠叶发保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轨道是提升教育实效和凝聚力量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多源流理论对分析爱国主义教育立法进程的动态机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研究发现:专门立法不足、法治化程度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不高、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等构成了问题源流;党和政府部门的指导意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社会公众的建言献策、专家学者的专业建议形成了政策源流;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人民对高质量爱国主义教育及其法治化需求形成了政治源流。三源流两两反复互动、交汇耦合,开启了爱国主义教育立法的"政策之窗",助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多源流理论立法议程"政策之窗"《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基于社会与情绪学习的学校体系建构研究

    赵爽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学校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基于行政逻辑、文化逻辑、知识逻辑形成的学校体系,能够从资源和制度方面为学习提供外部保障,却不能充分满足学习活动发生所依赖的个体感知觉系统的内在自然需求,并因此有可能阻碍真实学习和有效学习的发生。"社会与情绪学习"作为新学习观的代表,充分体现了学习的参与、交往和建构的本质,并形成了以学习者作为整全儿童、让真实学习活动发生和基于发展性任务挑战的"儿童与学校共生发展"理论框架,为构建基于社会与情绪学习的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双向驱动、协同共生型学校功能体系提供了依据。基于此,学校要构建以安全感和艺术美感体验为基础的空间环境、以尊重平等和多元包容为基础的交往系统、以松弛感和归属感为基础的学习氛围,以此为师生的社会与情绪学习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学习活动社会与情绪学习协同共生功能体系整全儿童

    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价值意蕴、时代任务与实践要求

    刘向军石丽萍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要求。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助于解决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问题,同时也为教育强国建设凝聚了强大力量。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要紧扣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学生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以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增强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的时代任务。围绕时代任务,要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顶层设计为主线,以建设"针对性"和"吸引力"兼具的思政"金课"的高效课堂为抓手,以打造一批"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为手段,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同向同行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保障。

    教育强国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时代新人

    情境学习视角下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9节省部级优课视频的Nvivo分析

    高潇怡任佳妮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课堂中的学生参与是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建构科学经验、开展科学实践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和科学学科特点,生成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的分析框架,采用混合方法对9节小学科学课视频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生行为参与类型多样,集体沉默现象值得关注;课堂听讲和被动应答频次较高,提问等行为呈现次数极少;理解性回应频次最高但时长短;创造性回应和总结反思性回应明显不足,且在课堂中较晚出现;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状况存在学段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问题和互动情境、教师的提问和理答策略、学生感知到的认知责任是影响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促进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的建议。

    学生课堂参与科学课堂师生互动情境学习理论

    跨校非正式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的交往类型、运行方式与行动特点

    丁杰孙朝仁王一军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组织冲突,推动跨校非正式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建设,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跨校非正式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具有自主表达、目标导向、载体驱动、平台依附等多种交往类型,在不同的视角上包括角色分工、个体经验学习、团队互助学习、集体行动路径等运行方式。面向成员分散行动的群体决策过程、追求实践创新的行动研究、群体直觉式自然研究方法,是跨校非正式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特点。其中,群体直觉式自然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临床问题、草根声音、行动循证、协商规训四大基本要素。

    跨校非正式教师共同体教师教育科研知识分享群体决策直觉式自然研究

    第三空间审视下教师在线教学的角色转化与认知胜任能力

    夏惠贤胡红珍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在线教学整合了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技术和数据,从大规模的班级授课走向技术赋能的个性化教学,回应了在线教学促进教育公平的本质内涵。在线教学如何从教育资源共享公平转向在线教学过程公平,第三空间以一种批判性教学法的隐喻扩展了在线教学公平化的内涵。第三空间下的在线教学拒绝知识的二元对立,强调知识的多元协商,关注教学的人文关怀,强化正向的自我价值,促使在线教学迈向过程公平化。基于第三空间的在线教学特征,教师从事在线教学的应然角色被定位为学生已有经验激活的设计者、参与感知获得的促进者、知识迁移应用的协助者、深度学习的评价者。为保障第三空间下在线教学角色功能的正常发挥,教师需要具备数字素养、网络道德品格、课程设计能力、沟通管理能力与教学反思能力,保障教师胜任第三空间下的在线教学,落实在线教学过程的公平化。

    在线教学第三空间教师角色胜任能力教学过程公平

    教师培训如何逾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周序王卉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教师培训当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一线教师往往对培训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但培训若仅停留于对案例经验的介绍,则对一线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又帮助不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让理论和实践"相互进入",即培训专家要主动进入实践当中,并带领和帮助一线教师进入理论当中。这种"相互进入",可以通过"两次跨越"的机制来实现。培训专家需要从理论跨越到实践当中,从而根据理论知识来有针对性地筛选相关的培训案例;再从案例出发带领受训教师跨越回到理论当中,引导教师逐步理解隐藏在案例背后的理论知识。如是,则有望逾越教师培训当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教师培训理论实践"两次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