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评论
教育评论

黄新宪

双月刊

1004-1109

0591-87272726 87842091

350003

福州市五四路217号

教育评论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学术理论刊物。刊登中外教育理论及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思想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教育史、教育改革、各级教育、教育综述等。读者对象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及师范院校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维坐标中的"教育之诚"——论"诚"作为教育的本真性伦理

    李占彪周亚文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之诚"不仅包括了对人对己的恭敬坦诚,而且指本体论上对道与理的虔诚坦白.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的三维坐标定位"诚"的价值,目的在于论证"诚"是教育的本真性伦理.从本体逻辑出发,"诚"是人道与理性等伦理范畴的逻辑支点,没有"诚"的人道是虚伪的,没有"诚"的理性是无力的.从认识论的视角出发,借鉴儒家、道家、佛家的学习观念,可证成"诚"是知识学习的方法要旨,是直观本质的关键所在.从价值论的立场出发,教育是从长辈的赤诚之心生发而来的,"诚"是教育应该遵循的普遍公理,只有"诚"的教育才是最终有效的.

    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直观本质本真性伦理

    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的政策分析与机制构建

    郑婕琚小双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颁布系列中小学教师退出政策,这是政治源流、政策源流、问题源流共同作用的结果.梳理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政策,明确我国教师退出政策的"前世今生"、中小学教师退出的方式与类型及针对对象,有助于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政策的落实问题:不合格教师认定困难,包括认定标准较为笼统、认定证据不易收集、认定对象情况复杂、认定结果考虑"人情";教师退出责任主体不明,指向中小学校难以掌控教师人事权、教育部门难以运用教师解聘权;教师退出程序不完善,表现为教师退出程序的规范性缺失、系统的补救制度尚未确立.构建科学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应细化教师退出评估标准,确保评价结果公平公正;明确教师退出责任主体,确保利益相关方多元多样;完善教师退出程序,确保退出机制有尺度有温度.

    教师退出中小学教师退出政策机制构建

    "双减"背景下教师减负的现实境遇与治理方略

    朱华周鲁予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是夯实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中小学教师减负是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也是基础教育一个长期存在的重要治理议题."双减"政策出台,为加快建设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提供了政策动力,赋予中小学教师新的期待和挑战.中小学教师在积极主动落实"双减"新挑战的同时,不可避免面临"有限"与"无限"的时间矛盾、"主业"与"非教学事务"的两难抉择、"接纳"与"排斥"的心理冲突等现实境遇,加重了教师工作负担,亟待治理.中小学教师减负问题的治理,要以主体、制度、认知三重维度为实践指引,着重从融合共治时间、完善制度建设、深化心理疏导三方面纾困解难.

    "双减"政策中小学教师减负减负治理

    怀特海与罗素的教育目的观之比较

    白娴棠王梦茹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怀特海与罗素的教育目的观存在许多相似性,两者教育目的的重心都是培养人的智慧,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是要在教育过程中把握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二者的教育目的观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怀特海批判英国的教育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论述他的教育目的观;罗素则批判传统的绅士教育已不适应当前社会,他的视角立足于个人本位.这些对教育目的观的不同看法来自于两人不同的个人经历和哲学思想.

    怀特海罗素教育目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