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研究与实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研究与实验

郭文安

双月刊

1003-160X

027-67868275

430079

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研究与实验/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教育理论刊物。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会刊。刊登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关注教育热点问题,致力于教育改革实验和实验技术的开发,报道中小学教育实验最新动态。主要栏目有教育纵横谈、教育心得研究、教育实验研究、学校专栏。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师生及教育科学工作者。主要阅读群:全国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师范院校以及中小学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学视域下的中小学班级建设

    曹斯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学视域下的班级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三类群体在班级日常生活中通过相互交往、相互作用形成的班级生态系统.各类群体在班级与外部自然或人文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形成有利于学生、教师及家长群体和谐发展,可持续生长的班级生态共同体.当前的班级建设存在着各种要素整体关联不够、组织结构失序和反馈调节缺失等生态性问题.班级建设生态化的实践策略主要是积极引导多群体在班级建设中释放活力,构建多群体交互作用的组织结构和提升复杂环境中的自我恢复能力.

    生态学中小学班级建设

    美国《家校合作国家标准》的内容、特征与启示

    吴航郭啸尘吕雪雯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校合作标准的建设是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关键一环.美国家长教师协会是全美规模最大的志愿性儿童权益保护组织,该组织出台的《家校合作国家标准》是评估家校合作质量的有力抓手.该标准在迭代变更中呈现出循证、对话、赋能、全纳四种特征.借鉴美国《家校合作国家标准》的建设经验,我国应明确家校合作质量标准设立的重要性,提升协同育人质量评估本土化、科学化水平,构建对话式家校的合作样态,促进家校合作的公平化发展.

    家校合作家校合作国家标准协同育人

    王亚南在中山大学的教育活动考察

    郑刚姜澄董泽芳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0年9月,王亚南受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的聘请,任该校法学院经济系教授,正式在大学讲坛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在校执教期间,王亚南立足于教育本职工作,开拓创新,务本求真,坚持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立场,科学研究中的"中国"立场和师资建设中的"进步"立场,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而且培育和团结了一批马克思主义事业建设人才,为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亚南中山大学教育立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抗战时期浙江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改革

    刘正伟韩江雪
    13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1年,为适应战时社会需要,加速培养人才,以及改革国立校院实施统一招生带来的种种弊端,教育部废止了国立院校统一招生办法,要求各国立院校在实施数校联合招考的同时探讨自主招生的方法.1943年,浙江大学在实施联合招考的同时,进行科学的调研,借鉴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八年研究"的经验,正式实施通过中学成绩审查办法招收新生,扩充选拔优秀学生的渠道,提升大学生源质量,以后又不断改进.中学成绩审查招生办法的实施不仅扩充了优秀人才的选拔类型、范围和途径,构建了科学的人才选拔评价系统,实现了中学与大学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也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统一招考联合招生浙江大学中学成绩审查法

    对话交融中的教育觉醒——雅斯贝尔斯教育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研究的启示

    申国昌白静倩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跳出西方历史上对人存在问题的认识桎梏,雅斯贝尔斯试图用"交往"来解析人存在问题的本质,并对教育交往活动进行论析: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本真的教育即通过主体共在的精神交往促进主体灵魂转向的实践活动.雅斯贝尔斯教育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价值,未来教育交往史应加强对教育交往中共同体的关注与体认,加深对教育交往中苏格拉底式对话的还原和解读,加大对教育交往中主体共在精神交往活动的挖掘和探究,进而牵引着教育交往史研究者不断深度剖析交往主体中的个体及共同体,解读历史中"精神交往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解析现实中"变革的教育"和"教育的变革".

    雅斯贝尔斯教育交往理论教育交往史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4年重点选题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