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研究生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研究生教育研究
研究生教育研究

侯建国

双月刊

2095-1663

yjsjy@ustc.edu.cn

0551-63600931

230026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生教育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Graduate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凭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的优势地位,网罗全国高教战线上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纵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主张及其实践经验。刊物特点是:注重论文的思想性、学术性与创造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可操作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院校支持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22年Nature全球研究生调查数据的分析

    任增元韩思雯翟睿轩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士生教育作为高校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其培养质量对一国科技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基于2022年Nature全球研究生调查数据,将博士生院校支持划分为组织支持和导师支持,具体包括组织经济支持、组织学术支持、组织情感支持、导师支持四个维度.借助AMOS 24.0软件,构建博士生院校支持、科研压力、学术经历满意度、科研能力之间作用机制的多重链式中介模型.结果表明:院校支持各维度均能显著预测博士生科研能力,经济支持维度存在负向预测作用;四个维度均能通过学术经历满意度显著预测科研能力,组织经济支持维度存在"遮掩效应";科研压力和学术经历满意度在组织情感支持、导师支持与科研能力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为此,高校应重视导师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将促进学术成长作为组织工具性支持的重要目标向度,及时提供满足博士生实际需求的组织情感支持,以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能力.

    院校支持科研能力链式中介模型科研压力学术经历满意度

    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

    李锋亮刘漫卿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9-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来华留学研究生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寻、验证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为:第一,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这一结果十分稳健.第二,技术进步、物质资本积累和需求结构调整是来华留学研究生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间接渠道.据此建议: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扩大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严格招生标准,着力提升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质量.

    来华留学研究生产业结构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

    社会互构视域下工科女博士"社会性成人"的叙事研究

    尚宇菲
    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士生社会化是理解博士生培养的代表性视角和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切入点.基于社会性别理论和社会互构论,以工科女博士群体为例,建立工科女博士"社会性成人"的分析框架,运用叙事研究方法考察其博士生教育经历.研究发现,工科女博士在专业社会化与性别社会化两个维度,知识、身份与情感三个层面实现"社会性成人",这是女性与社会环境悖向同变的结果.博士生教育经历具有秩序强化或再造的功能,它对工科女博士"社会性成人"产生正反双重作用,女性在专业秩序和性别秩序的影响下体验到"双重强制"与自我冲突.工科女博士群体"社会性成人"的历程及其特点,以女性群体经验的形式折射出人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的困惑与矛盾.博士生教育应当将性别视角融入学理研究、在育人实践中保有性别观照,为工科女博士"社会性成人"提供指导和支持.

    工科女博士社会性成人社会互构叙事研究

    打开跨学科教育的"黑箱"——研究生跨学科课程的知识整合与传递

    王嵩迪
    35-4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加速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课程学习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跨学科课程建设突显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回答研究生跨学科课程究竟应该如何进行知识的组织与传递,服务于跨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研究运用伯恩斯坦知识话语理论,依据跨学科课程内容中交叉融合的学科知识类型,区分出了水平性知识整合模式、阶层性知识整合模式、交叉性知识整合模式三类跨学科课程知识整合模式,并揭示出不同模式下跨学科课程适用的教学方式,以期为我国高校研究生跨学科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充分发挥跨学科课程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上的基础性作用.

    跨学科研究生课程知识整合伯恩斯坦知识话语理论

    基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长鹰无人机为例

    张凤马永红张飞龙
    43-5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软实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必须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但当前还存在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使得教育、科技、人才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是高校有组织科研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以长鹰无人机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现了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度融合,不仅成功研制了国家关键技术领域的重大型号,还培养出一大批为国家服务的拔尖人才.出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发挥研究生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的双重考虑,通过单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参与项目的总工程师、教授、研究生进行深入访谈和实地调研,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在长鹰无人机这一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拔尖创新人才是如何培养的,识别出多元主体、支撑条件、组织形式、运行方式、质量保障等重要因素,进一步建构出基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科教融合研究生教育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三导师制"对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教育硕士培养的影响研究——关键问题与优化路径

    陈晓清范辰生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师团队建设是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访谈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三导师制"下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及其三类导师,得到相关信息并进行编码处理.结果显示,"三导师制"在全程指导、专业素养、教育情怀与满意度上初见成效,但存在导师间缺乏协同、师生间互动不足以及高校导师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三导师制"的实践效果,应制定导师结对工作机制,定期评估指导绩效;依托教育信息技术,突破跨组织学习障碍;开展项目式教学,探索多元灵活的教学和评价体系.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三导师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学关系

    研究生导师心理育人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及提升对策

    姚裕萍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心理育人的重要职责,是预防、干预研究生心理危机和促进研究生心理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研究生导师心理育人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价值意蕴,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培育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扎实推进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和对研究生导师心理育人政策指向的遵循和深化.在研究生导师心理育人工作中,存在心理育人制度阙如、心理育人意识缺失、心理育人资源缺位等实践困境.为有效突破这些困境,高校亟须创新优化研究生导师心理育人的政策环境、持续提升研究生导师心理育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切实强化研究生导师心理育人的资源保障.

    研究生导师心理育人价值意蕴实践困境提升对策

    基础学科自主培养博士毕业十年的职业去向分析——以物理学为例

    罗斯纤李峰郭江江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9-2012届全国物理学博士的职业追踪数据,详细分析物理学博士毕业十年后的就业单位、职业类型以及地区层次.研究发现:我国自主培养的物理学博士科研韧性较强,毕业十年后的学术部门就业比例、仍以科学研究为职业的比例均超过70.0%;职业路径多元化,非学术部门就业比例、在科研院所和企业从事科学研究职业的比例有升高趋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就业呈现不同的分层特征,高校就业的"逆向流动"、企业就业的"求稳偏好"明显;就业地区选择存在明显的分层和固化.综合来看,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培养主体的物理学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物理学博士就业基础学科人才人才自主培养

    权宜之计抑或自我解放——硕士研究生"主动延毕"的扎根理论研究

    丁翠娟汪安冉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延期毕业"通常被视作是"失败"的无奈选择,但随着风险社会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延期毕业逐步转换为出于利益考量的主动选项.研究发现,主动延毕被视为一种兼顾自我发展与权宜就业的综合选择,具有保留体面、彰显勇气和自我缓冲的利好性,可细分为"逐梦""权益""彷徨""和解"等四种类型,而每种类型会受制于不同的结构性条件而表征出不同的行动逻辑.然而,无论何种类型的主动延毕,都面临共性的现实张力:徘徊的心理压力、矛盾的意义建构、争议的沉没成本等.总体来看,主动延毕具有明显的"后疫情时代"特征,与"慢就业""设置间隔年"等新兴现象相互勾连,是"个体—社会"在资源分配和利益追求的差异化境况下共同形塑的,深受当前就业结构化困境、加速社会引发的时间焦虑等因素影响.主动延毕不是"投机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是个体为了缓和焦虑、充实自我的延续性人力资本投资,不应被社会污名化和区别化对待.

    硕士研究生主动延期毕业时间焦虑慢就业间隔年

    博士生视角下导生错配的表现类型及其反应策略

    曾剑雄张国栋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90名博士生(含17名未完成学业者)的半结构式访谈,结合冲突管理理论,运用质性研究的主题分析方法探究博士生与导师错配的表现类型及其反应策略.研究发现,博士生与导师的错配主要表现为三种错配类型,即个体价值观错配、学术兴趣错配以及需求期望错配.同时,博士生在面对这些错配时呈现出不同的反应策略:调整自身心态与情绪,学会与之共处;积极寻找多元化方案,主动解决问题;既无法与之共处又无法解决问题,产生退学意向;达到无可挽回的地步,终止关系.建议从优化导生互选制度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研究小组;完善导师更换制度,搭建导生平等交流平台等方面化解博士生与导师错配问题,发展和谐导生关系.

    导生错配错配类型博士生博士生导师导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