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几丁质合成酶 2(Liposcelis entomophila chitin synthase 2,LeCHS2)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其在嗜虫书虱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以期为嗜虫书虱的防治及特异性杀虫剂的新靶标筛选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克隆获得了 LeCHS2,其完整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为4 524 bp,编码1 507个氨基酸,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发现,其具有17个跨膜结构域,预测蛋白分子的质量为172.9 kDa,理论等电点为6.24,不具有信号肽.LeCHS2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8种昆虫几丁质合成酶2(chitin synthase 2,CHS2)的同源性为49.05%~53.67%.系统发育树显示,LeCHS2与人体虱(Pediculus humanus corporis)CHS2 亲缘关系最近.实时定量 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 LeCHS2 基因在嗜虫书虱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发现LeCHS2在嗜虫书虱的中肠和后肠中高表达,说明该基因主要在中肠、后肠中发挥作用;若虫期的表达量高于成虫期的,在若虫期第1天、第11天表达量最高.为研究LeCHS2的功能,本研究采用壳聚糖(chitosan,CS)与三聚磷酸钠(tripolyphosphate,TPP)交联产生纳米级递送载体,形成CS-TPP-dsLeCHS2的复合物进行 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连续饲喂 CS-TPP-dsLeCHS2 24、48、72、96 h 后,LeCHS2 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干扰效率,LeCHS2基因表达量分别下降79.4%、47.0%、40.0%和25.0%,连续饲喂8 d后嗜虫书虱的存活率为56.6%.干扰LeCHS2后,对腹部外部形态观察发现,嗜虫书虱的体长缩短了 17%,腹部厚度减少了 18%,体重显著下降;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围食膜缺失导致肠道上皮细胞裸露,说明LeCHS2的功能与中肠围食膜的形成有关,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饲喂法干扰LeCHS2后对嗜虫书虱围食膜的形成有破坏作用,从而影响其进食和消化吸收,使其生长发育受阻并最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