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安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安全
建筑安全

总编:周燕

月刊

1004-552X

jzaqzz@.163.com

028-83379323

610081

四川成都解放路二段95号

建筑安全/Journal Construction Safety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建设领域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期刊,其主要职能是传达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交流安全生产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探索建筑业安全生产的规律和措施,研究建筑安全理论、推动施工安全技术及先进案例防护产品、设施的应用,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传递国内外建设信息等。本刊是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建筑安全生产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喉舌,是展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和科技成果的窗口,亦是我国建筑业务各级领导、各企业经验、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搞好施工安全工作的良师益友。并以其权威性、可读性、可操作性受到建筑行业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喜爱,被誉为“建筑安全工作者之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围堰工程施工中桩体变形原位监测研究

    王子晴李伊富汤明礼
    38-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钢板桩围堰结构在施工使用中的变形过程及特征,根据围堰平面长度,在重点关注区域共布设13个测斜管进行变形观测.研究表明:各监测区累计位移量主要在48.65~211.88 mm之间,桩体水平位移主要发生在0.0 m高程以上,呈现"上大下小"分布规律;最大曲率基本发生在0~3.5 m高程范围内,0 m高程以下桩体曲率均较小;根据监测数据判断,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监测孔水平位移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围堰处于稳定状态.结果证明,采用变形监测技术可准确发现工程施工中异常位置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围堰桩体结构安全.

    钢板桩围堰测斜管变形监测稳定性围垦工程

    某大桥超长超深大直径钻孔桩卡钻处理

    李进洲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型桥梁建设中,超长、超深、大直径钻孔桩的施工常面临塌孔和卡钻等技术难题.以某长江大桥的工程案例为背景,对钻孔作业中卡钻事故的具体情况、成因、处理方法及打捞过程等环节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工程管理视角,识别了卡钻的主要原因,包括钻孔速度快导致的塌孔、砂层厚度大引起的局部扩孔或塌孔,以及钻孔垂直度控制难度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套钻打捞法"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际施工案例展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采用套钻打捞法不仅能提高事故处理工效,还能降低安全风险.

    长江大桥超长超深钻孔桩卡钻事故处理

    超宽超重转体T型刚构关键参数研究

    张龙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城市主干路上跨运营铁路转体T型钢构桥梁项目设计建设为例,对超宽超重转体T型刚构内力的横向分布机理、成桥和悬臂状态的剪力滞效应、大吨位球铰的受力特点进行研究.分别利用有限元梁格模型、全桥实体模型、球铰的局部实体精细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上述关键设计参数的规律,可以对今后上跨的运营铁路桥宽超重的T型转体刚构以及类似工程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超宽超重转体刚构剪力滞球铰

    高速公路施工工点数字化安全管控系统应用

    郭家驹唐飞
    51-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速公路安全风险较大的隧道、桥梁、高边坡、驻地等施工工点,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施工工点数字化安全管控系统.采用云平台技术、视频监控、毫米波雷达感知、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施工工点安全风险提前预判,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实现高速公路施工工点安全监控的数字化、智能化.经四川省在建高速公路试点使用,证明其具有管理与处置效率高的优点,可以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信息共享、协同联动.

    数字化云平台大数据感知设备

    道路工程多孔玄武岩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探讨

    焦永乐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多孔玄武岩的特性,结合道路工程实例,从混合料的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环节着重分析多孔玄武岩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并提出碾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通过对碾压关键参数加以控制,现场取样并以静压法检验,实测结果显示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90 d抗压回弹模量各自的平均值均达标,施工效果良好.此外,从加强对原料品质的控制、理清碾压速度与摊铺速度等方面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优化和改进措施.

    道路工程多孔玄武岩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

    某超限高层住宅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分析

    李涛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高层住宅为例,对其超限情况进行分析,从基于性能设计的角度出发,明确了该建筑物的性能目标,并采用MIDAS和PKPM软件对该建筑进行大震、中震、小震的结构计算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抗震性能目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改变连梁尺寸、设置双联梁、设交叉暗撑、统一选取1%作为楼板配筋率等相应的加强措施,对结构关键部位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保障建筑结构安全.

    性能设计抗震超限

    建筑基础摩擦摆隔震支座参数的确定方法研究

    刘帅宾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雄安新区某小学建筑为例,阐述建筑基础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应用,介绍了双主滑动摩擦面型支座的结构组成,给出了摩擦摆隔震支座抗震性能参数的基本公式,提出了建筑基础摩擦摆隔震支座的支座板厚度、摩擦界面大小、球冠体尺寸等参数的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摩擦摆支座的具体加工参数,并采用实验验证了参数设计的可靠性,为建筑基础摩擦摆隔震支座参数的设计提供参考.

    隔震支座深化设计抗震性能支座尺寸

    湿陷性黄土地区冲击碾压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郭佳帅董国峰梁岩杨瑞环...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冲击碾压法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工艺,其处理效果稳定,从而被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工程广泛应用.某综合商场位于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区,以其地基处理为依托,阐述了冲击碾压的施工原理、特点、施工工艺,通过相关试验参数的收集、分析,确定了碾压遍数与沉降量、压实系数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了最优的施工参数.经过大面积施工,检测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证明试验段确定的参数合理可行.

    湿陷性黄土冲击碾压建筑工程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及云模型的边坡稳定性评价

    王洪麒张坤李建华吴量...
    70-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坡工程的稳定性是岩土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因其稳定性具有随机性和模型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及云模型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工程地质资料和现场实际调研,构建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最后,结合评价指标权重和通过云模型计算出的单指标隶属度,得到评价指标的综合隶属度,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边坡的稳定性等级.将所建立的稳定性评价模型应用于具体工程实例中,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定量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可靠性和实用性.

    改进层次分析法云模型边坡稳定性评价隶属度评价指标

    浅析建筑施工用塔式起重机安拆、使用"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

    艾洪新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近年来建筑施工用塔式起重机安全管理形势,探索塔式起重机安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创新安全管理模式,运用"一体化"管理、智慧工地平台、第三方专业机构,"三位一体"实现更加全方位、具体的安全监管,提升了建筑施工用塔式起重机安全管理水平.

    塔式起重机"一体化"管理智慧工地第三方专业机构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