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技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

魏星

双月刊

1674-6635

atd@cadg.cn

010-57368778 68322631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中国建筑设计集团

建筑技艺/Journal Architecture Technique
查看更多>>《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本刊编委会由建筑设计界的专家及有影响力的建筑师组成,编委会主任由崔愷设计大师担任,并得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专业团体的支持。 应2008年底编委会的提议,本刊于2009年4月更名为《建筑技艺》,简称AT。《建筑技艺》秉承过往特色,以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为办刊宗旨,全面报道国内外精彩新锐的建筑设计实例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及建筑技术,强调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的配合,突出节点细部构造、实施技术等。 主要栏目:名师档案、主题建筑、技术专栏、人物专访、建筑与文化、产品速递等。 读者对象:建筑师、房地产商、结构工程师、科研管理人员、大中院校教师学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镶嵌几何理论的建筑表皮材料溯源与演进

    康馨予张龙巍任晓涵战莹...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溯了建筑表皮所采用的镶嵌材料的历史发展,深入研究镶嵌准则,归纳镶嵌表皮在建筑中的功能特性,并介绍了材料与镶嵌技艺结合对于建筑的不同优化方向,旨在为其在现代建筑表皮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路径,为将来更多材料与建筑的完美结合提供理论依据和参照.

    镶嵌几何建筑表皮材料溯源演进

    重庆崖线型绿道夏季热环境及影响要素研究——以佛图关公园为例

    杨真静杨党燊何媛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崖线型绿道是依托重庆特有的山崖线型空间修建的绿道,通过改善夏季热环境,对健康出行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佛图关公园内的绿道进行测试,探究其热环境现状与影响机理.发现不同空间形式的绿道热环境差异显著,日照时长和地表均温与UTCI①呈强正相关,在提高绿道热环境方面,绿化山体优于树木,绿地优于石材铺装的下垫面.

    崖线型绿道室外热环境UTCI

    框界自然,叙事园庭——中国驻欧洲某馆改造工程中的建构技艺

    易灵洁李兴钢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框界自然,叙事园庭"为线索,通过对室外立面遮阳"景窗"和室内公共空间"景墙"的详细记述,呈现中国驻欧洲某馆改造过程中的设计思考和建构技艺.

    框界自然叙事园庭景窗景墙改造更新建构技艺

    相合共生——深圳万科云城

    金爽邢野曾瑞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圳万科云城项目以与城市对话、与周边地块协调为基本策略.从城市、气候、细节方面阐述推导过程,以混合共生、功能共享为出发点,将体量拆解、幕墙细节处理作为单体设计的重点.

    城市秩序混合街区功能共享空中平台

    从空间设计到自然感知——问山叠水(环西丽湖绿道二级驿站)

    费凡秦曙章明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现象学出发,从物、秩序与特性、光线与时间的角度,诠释环西丽湖绿道二级驿站在塑造自身空间的同时如何放大人对自然的感知,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升华.

    城市绿道建筑现象学人与自然场所精神

    多要素城市空间缝合——合肥市五十中新校分部

    王世伟吕捷李政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肥城市职能几经更迭,城区呈放射状向周边扩展,人口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片区功能呈碎片化趋势,其中政务文化新区作为城市扩张下的新片区,形成新旧混杂、"拼贴城市"的空间格局.合肥市五十中新校分部以城市空间缝合为理论依据,从城市与建筑两个层面探索多要素设计方法.

    校园设计空间缝合建筑设计教育建筑城市空间

    创造环境适应型生态校园——泉州市委党校新校区设计思考

    郑世伟刘旻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校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泉州市委党校新校区以红色文化为源点,传承闽南地域文化与建筑智慧,运用绿色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法,创造与环境共生融合的生态校园.

    党校环境适应性绿色建筑闽南特色

    大型集采中心设计——山东厨玛特国际商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

    王宇雷应慧珺
    11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厨玛特国际商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被称为商厨行业的"宜家",从规划立意、空间设计、建筑形态、绿色建造等方面探讨大型集采中心的现代化空间设计理念.

    商厨行业异形建筑绿色建造

    连接古今,向史而新——南充嘉陵江清晖阁项目实践

    高锐杨艳梅何青松尹喆...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历史建筑的重塑肩负着连接古今的双重使命,其重塑普遍面临在地性表达不足、功能老化、城市关系孤立消极等问题.将叙事空间理论与历史建筑更新设计理论进行融合,通过挖掘南充清晖阁重建项目实践过程中"时间、空间、事件"的要素与关联,通过"空间延伸、时间重现、事件编排",实现清晖阁特色还原以及现代功能技艺与传统形态的高效融合.

    叙事空间历史建筑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