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科学
建筑科学

赵基达

月刊

1002-8528

busc@263.net

010-64517786 84272776

100013

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

建筑科学/Journal Building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创刊于1985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筑科学类综合性技术期刊。本刊内容丰富、可读、实用,在建筑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本刊依托建设部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得到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有许多国内建筑界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了编委会,使得本刊更具权威性、指导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实体试验及FDS模拟的气承式膜结构储煤棚防火性能研究

    杜鹏任国栋刘祉伊晏风...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气承膜结构被广泛用于储煤建筑,具有造价低、自重轻、施工周期短、环保性能高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火灾风险,亟需对气承膜煤棚的防火性能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选取某实际的PVDF气承膜煤棚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膜材燃烧试验研究膜材燃烧性能,采用缩尺寸实体试验研究裂解临界温度,通过理论计算分析煤堆火灾危险性和膜结构裂解辐射强度,采用FDS数值模拟重点分析单一火源在不同位置的温度和烟气场分布情况,分析膜棚的防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PVDF膜材属于B1级难燃的PVDF材料,在火灾时的裂解临界温度为330℃;不同位置的火源会使烟气的运动规律发生变化,膜棚发生裂解主要是火源直接与膜材接触导致达到330℃的临界温度,燃烧与热辐射强度无关.本研究采用了煤堆火灾危险性分析、膜材料的燃烧特性测试、裂解临界温度等多种研究方法,并通过缩尺寸试验和模拟试验互相结合的手段,具有可靠性强,准确度高的特点.研究为气承式膜结构煤棚的防火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气承膜煤棚PVDF实体试验FDS模拟

    济南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设加强层和斜墙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陈灏恺郝玮储德文陈才华...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济南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IFC)项目主塔楼设计并实施了 1∶40缩尺的振动台试验,塔楼建筑高度428m,抗震设防烈度7度,结构体系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在中区楼层设有环带,在高区楼层集中设有伸臂、环带和斜墙.本文介绍了试验相似比选取、模型简化、测点布置等试验设计关键点,给出了模型损伤、自振特性、加速度、位移、动应变等典型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互为印证,认为结构设计达到预期要求,伸臂和斜墙重合的楼层及其上方为抗震薄弱部位,建议对该部位进一步加强抗震措施.

    高层建筑振动台试验斜墙伸臂桁架抗震薄弱部位

    ETFE膜结构顶板和侧墙的火灾燃烧试验研究

    杜鹏袁沙沙刘祉伊李晶霞...
    10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膜结构被广泛用于建筑结构中,具有造价低、施工周期短、环保性能高等优点,但是建筑结构采用B1材料也存在一定的火灾风险,亟需对膜结构的防火性能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选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ETFE膜)作为侧墙和顶棚进行研究,通过全尺寸实体燃烧试验研究膜裂解条件,通过相似理论分析预测火灾高度,以分析顶棚和侧墙的烧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火源功率下建筑结构被烧穿现象主要与火源高度的相关性最大,在火源功率为10.0MW的条件下,火焰高度大约为9.10m;ETFE膜顶棚被烧穿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必须与火焰直接接触,二需在200℃左右的火焰接触超过2min;当ETFE膜作为侧面时,设置火源功率2.0MW的火焰,火焰与膜水平距离1m时,膜不会被引燃.研究为B1材料的防火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顶棚侧墙消防安全实体燃烧火灾

    双摩擦铰阻尼器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段树坤唐亮黄刚张勇波...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转动摩擦阻尼器阻尼力随加载位移不断变化问题,提出了双摩擦铰阻尼器形式,在设计位移范围内阻尼力较为恒定.对双摩擦铰阻尼器滞回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对比了不同摩擦片试件的试验现象,标定了起滑位移、摩擦系数等主要特征参数,其中铜纤维摩擦片摩擦系数约为0.27,钢铜板摩擦片摩擦系数约为0.18,提出了阻尼器恢复力模型;识别了预紧力、摩擦面数、累计加载位移等参数对不同摩擦片试件的预紧力损失、摩擦力、摩擦系数等参数主要影响规律.

    摩擦阻尼器拟静力试验滞回性能摩擦系数消能减震

    钢管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管民生林民杰王刚张承...
    12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钢管约束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18根钢管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短柱试件轴压试验,分析了钢管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短柱中钢管和核心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发展规律.以机制砂岩性(石灰石、卵石)、混凝土强度和含钢率为考察参数,根据钢管与混凝土变形协调条件,结合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钢管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短柱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得到核心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建立了核心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计算值和试验值比值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1.005和0.052,验证了核心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本构模型的准确性.

    钢管混凝土短柱试验研究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核心混凝土本构模型

    绿色混杂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多尺度分析

    李妍赵山木姚子奡李冬一...
    130-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掺量与不同直径的绿色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SCC)抗压性能及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本文分别展开了 1.5mm与0.22mm直径的绿色纤维,在不同掺量下对其在28d养护龄期下宏观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同时从微观层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微观结构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色纤维能够较好的与自密实混凝土相结合,发挥出良好的力学性能.随着绿色纤维掺量的增大,绿色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呈上升趋势,当绿色纤维的体积分数达到1.5%时绿色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能发挥出最好的抗压性能,大于1.5%时有所回落.此外,相比于1.5mm的绿色纤维,0.22mm绿色纤维能够更好地与自密实混凝土相结合,发挥出更好的力学性能.

    绿色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固废利用

    施工期RC框架结构内力与变形规律现场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

    张世杰瞿天亮陈适才
    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施工期混凝土结构存在的复杂非线性受力和变形规律,本文通过开展结构施工期现场试验来研究钢筋内部约束和构件外部约束影响的非线性结构反应,首先进行了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场试验,测量和分析了结构的应力应变变化发展过程,其次进行了基于ABAQUS的非线性数值模型的验证与分析,最后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施工期混凝土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期梁截面温度发展趋势相似,由于约束水平不同,边跨梁截面的应变大于中跨梁截面的应变;施工期框架柱的位移分布接近直线分布形状,但其剪力随着跨数的增多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分布规律.

    施工期RC结构变形规律现场试验

    软土地区布袋注浆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分析

    彭仪普汤致远邓湘洋李剑...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土体、桩体及桩-土接触面的摩擦,并对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及传力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桩长、桩间距对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性状的影响.本文基于有限元程序ABAQUS,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布袋注浆桩复合地基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控制单一变量分析随桩长、桩间距变化的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性状的变化.研究发现复合地基桩顶处存在较明显应力集中现象,在桩身上部逐渐衰减且在下部速度加快.随着荷载增加,桩身上部侧摩阻力增加且分布趋势随桩长变化而产生的差别不大,发挥程度随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结果表明:布袋注浆桩能够将荷载传递到深部土层,侧摩阻力在桩身上部得到稳定发挥,下部侧摩阻力发挥程度大,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时应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和桩间土固结作用的影响.

    布袋注浆桩复合地基有限元模型桩-土相互作用地基承载力

    矩形截面两铰空间桁架拱平面内稳定性

    侯思军
    157-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矩形截面圆钢管空间桁架圆弧拱的平面内稳定性,包括平面内一阶弹性屈曲,弹塑性稳定承载力和失稳机制的研究.首先,介绍了考虑剪切变形的一阶整体弹性屈曲荷载计算公式,并运用有限元验证了公式的适用性.其次,研究了空间桁架拱在径向均布荷载、全跨竖向均布荷载和半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平面内稳定承载力.通过引入纯压正则化长细比和稳定系数,得到桁架拱的纯压平面内稳定曲线和设计公式,为压弯荷载作用下桁架拱的承载力设计方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可以参考《钢结构设计标准》中的c类柱子曲线来评估纯压桁架拱的整体稳定性能.分析了空间桁架拱在压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相应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破坏模式主要分为整体失稳、弦杆局部失稳和腹杆局部失稳,其中弦杆和腹杆局部失稳会显著降低拱的承载力.

    空间桁架拱平面内稳定性设计方法

    某超限高层商业综合体建筑结构设计与分析

    瞿浩川杨学林冯永伟高超...
    166-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典型的不规则超限高层商业综合体建筑由裙房商业建筑和偏心收进塔楼酒店建筑组成.针对结构的不规则项进行整体结构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弹性和弹塑性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针对局部结构进行专项分析,包括通高酒店大堂的穿层柱设计、转换桁架专项设计及抗连续倒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主体结构能够达到预定的性能目标,关键构件具有适量的冗余度,构件在罕遇地震下屈服顺序合理,各项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转换桁架抗连续倒塌分析动力弹塑性分析构件屈服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