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晋中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晋中学院学报
晋中学院学报

李山岗

双月刊

1673-1808

JZXYXBBJB@163.com

0354-3036744

030600

山西省晋中市文苑街253号

晋中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晋中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辟有:政史研究、晋商文化研究、汉语言文学研究、理科教学研究、基础教育研究等栏目,凡上述领域的学术理论文章均可备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惠赐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人的"性命之学"

    孙洲郭相震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性命之学"作为中华文明独有的一门实践性、修习式的学问,是儒家精神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人文主义","第二个结合"深度激发了"性命之学"跨越时空的内涵特质,创新了其在历史轨迹的学理空间.文章以"第二个结合"的方法论,从古之"性"与"命"的内涵出发,深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性命之学,并提出了成就的路径.

    中国共产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性命之学""第二个结合"

    习近平关于党自我革命重要论述之四题

    陶厚勇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习近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论述进行了四个层面的解读.从文化基因、理论溯源、历史传统三个维度剖析了"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显性文本与隐性文本,提炼了"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立足于时代背景,阐释了"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从理论建设、破解国内时代难题、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三方面彰显了"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党的自我革命生成逻辑科学体系

    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序衔接的困境与对策

    王西亚闫成俭
    15-1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序衔接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对"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论断的践行.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有硬件亏缺、各行其是、重知轻行、实施受限的问题,有序衔接严重不畅.这就需要从教材体系、实践教学基地、思维方式、网络教学空间、评价机制诸视角精准发力,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大中小学思政课有序衔接实践教学

    儒家"三达德"对青年道德人格培育的时代启示

    孙可兴袁笑笑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仁""智""勇""三达德"蕴含儒家思想精髓要义,对新时代青年道德人格培养具有启示意义.将儒家"三达德"融入青年道德人格培养过程,与新时代青年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养的现实要求相契合,可以帮助新时代青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推进自觉的道德养成,进而指引积极的道德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有智慧、品德好、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生力军.

    "第二个结合"儒家"三达德"青年道德人格培育时代价值

    高校"汉字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与实施路径

    赵敏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背景下育人理念的创新.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思政元素,探讨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政教育汉字学路径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为例

    薛利芳宋铁花王毅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振兴本科教育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着力点,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教学思路.遵循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反向设计、学生中心和持续改进三个关键因素,分析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融入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达成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以期达成语言知识传授、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与社会需求相融合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成果导向英语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研究

    杨淑芳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要充分利用这一重要资源,发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作用,激励大学生以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过硬的本领、勇于担当的精神、爱党爱国的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实效性

    民间传说与地方社会的场景建构

    段友文周艳双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代民众创造的民间传说包含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历史记忆与文化资源是参与社会文化空间建设、维护地方秩序、促进乡村社会发展的内生力量.基于场景理论,以河南武陟万花村流传的青龙传说为考察中心,分别从基层社会组织中的管理空间、祈雨实践下的仪式空间、物质设施集聚的景观空间三个不同空间场域,分析论述民间传说对乡村社会场景的建构作用,揭示传说在乡村场景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为乡村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青龙传说民间信仰场景理论文化空间社会构建

    礼与财的制衡:再观清代宁夏府婚俗

    郭恺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六仪和《朱子家礼》的适用体现了清代宁夏府婚俗对中原传统礼法的继承,也是当地淳朴民风的真实反映.经济繁荣所带来的奢靡之风影响了衡量婚姻质量的标准,婚礼议财也滋生了争讼和抢亲等恶果,纳征和请期顺序的调整可以适当缓解这一矛盾.《民国朔方道志》对清代宁夏府婚俗中"失礼"和"重聘"的苛责并未真正触及婚俗积弊的根源,礼与财之于婚俗是交织混合的附属品.辩证分析古礼中不少仪式需以财物为基础,议财之风的繁盛同时也需要以礼仪等外在活动来彰显,二者制衡的结果是繁琐的仪式被简化,财物的交付量力而行,以热闹喜庆来弱化礼与财之间的对立,使婚俗尽可能回归到朴实的生活.

    宁夏府婚俗财礼方志

    老年人养老状况对其子女劳动时间影响的实证研究

    张在冉韩雅慧赵云海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2016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数据,将总体样本分为有限子样本来研究目前中国老年人的养老、医疗保险与健康状况对其成年子女就业时间的影响方向与作用程度.结论表明:父母亲主要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健康状况对子女的劳动供给时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影响.本文研究视角从老年人口劳动力供给转向了成年子女群体自身特征,试图对新古典劳动力市场理论进行拓展,对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运行规律提供一些重要视角与理论参考,并从劳动经济学视角研究子女照料父母的机会成本,对于社会保障代际支持理论提供了实证研究样本.

    老年人养老保险健康状况子女的劳动力供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