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学报
建筑学报

周畅

月刊

0529-1399

aj@aj.org.cn

010-58933628

100835

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大楼

建筑学报/Journal Architectural Journal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建筑学报》简介 《建筑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每月20日出版。大16开,96页,铜版纸彩色印刷。 《建筑学报》创刊于1954年,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建筑专业杂志。创刊近50年来,涵盖了国内建筑学专业高水平的理论研究论文和重要建筑实践,记录了新中国建筑创作发展的历程,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在国内建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发行量一直在同类期刊中居前位,年发行量50余万册。 《建筑学报》的特色:立足国内,以繁荣促进中国建筑创作为宗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 《建筑学报》的内容:涉及建筑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两大部分,设有建筑理论、建筑评论、建筑教育、城市设计、设计研究、建筑实录、建筑技术、住宅设计、传统建筑、国外建筑等栏目。 《建筑学报》的读者群:建筑师、建筑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建筑学专业师生和各级建筑管理人员。 近年来,《建筑学报》已成为全国各设计单位的必备资料,为广大商家提供了直接向建筑设计人员展示产品的平台,将为您的企业经济发展助力。 欢迎征订2004年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形式的脉动

    戴维·莱瑟巴罗李劢史永高
    61-65页

    湖南广电芒果马栏山广场

    魏春雨刘尔希蒋康宁李毅飞...
    66-70页

    创坊聚落——湖南广电芒果马栏山广场设计

    魏春雨蒋康宁许昊皓
    71-73页

    德巴图书馆

    荣朝晖
    74-77页

    严酷条件下的理性力量——德巴图书馆设计

    荣朝晖
    78-80页

    空间一社会视角下大不里士大巴扎的形态发生研究

    唐敏黄华青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田野与图绘,解读丝路重镇大不里士大巴扎建筑群的形态发生过程中的空间-社会互动逻辑.通过对其空间体系、巴扎(的)人的社会组织以及巴扎生活中的时空边界与身份塑造的分析,揭示了其空间能动性、空间社会体系容变的能力,以及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凝练丝路沿线城市形态发生的普遍规律,是保护和传承我国及沿线商贸城市遗产的重要方向.

    大不里士巴扎形态发生空间社会互动丝绸之路节点城镇

    清晰的混沌:物化及去物化的建构再讨论——以拉力为媒介

    邓晶峰戴航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力的物化及去物化视角,深度挖掘和拓展建构理论的内涵,解析引发建构现象的核心要素;从自然形态、人类原始建造以及技术重建3个向度梳理分析拉力系统建构的物化及去物化形式特征和演变;通过3个案例的精细化建模的深度解析,阐明拉力为媒介的独特建构表达的内因:在空间场域中澄明力流,通过拉力的去物化和压力的物化激活结构,达成更高秩序的"混沌"表达.

    拉力建构本体物化与去物化混沌

    构建·生成·协同:参数化主义转向的3种角度

    蒲阳鲍鼎文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数化主义最终目标是旨在推动建筑设计作为一门自治的学科继续向前发展,以此革新研究规则、拓展研究范围,并构建一套独立且相对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与设计原则.从理论构建、生成原则与人机协同3种角度提出转向策略:在理论构建层面,关注科学观与哲学观对新设计范式的影响;在生成原则层面,解析拒绝同质和建立关联的两类逻辑内涵;在人机协同层面,讨论设计师与智能机器之间身份认同与文化映射的重构.

    理论构建生成原则人机协同参数化主义

    进步的批判:现代建筑激进先锋的"他律性"变革(1952-1974)

    胡飞袁朝晖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现代建筑先驱者在争夺与背离、选择与误读中逐步剥离建筑的社会内核、集体意识及他律话语切入,整合并展开激进先锋如何在原生与真实、身体与情境、技术及其反形式、他者与另一种传统的维度,重新建立建筑同真实社会及人文因素的关联,并在知觉与意象、行为与心理、形式与情感、归属与栖居的辨证中,重塑现代建筑他律话语的驱动力.

    激进先锋他律性原生与真实身体与情境技术及其反形式他者与另一种传统

    从坐姿看10-12世纪中日高等级住宅起居场景的差异和演变

    周仪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中日传统高等级住宅中主人起居会客场景的家具组合,分析各类家具在传播过程中被重新定名、摆放、创新性使用时发生的微小差异和变化,意在将身体作为区分不同文化的重要特征纳入讨论,细化东亚住宅建筑的源流变迁,摆脱自明的样式演变讨论,并为以往中文写作中的"唐代建筑文化全面影响日本论"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席坐垂足屏风行障寝殿造书院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