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的城市微气候研究特征与趋势

    沈校宇燕海南倪宏伟
    20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2000—2019年CNKI收录的城市微气候研究文献为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城市微气候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进而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梳理近20年的研究热点,明晰了当前的研究趋势.结果表明,2014年以来该领域发文量显著增多;研究机构覆盖多个气候区,然而彼此间联系较弱;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体舒适度""ENVI-met模拟"以及"城市形态"等成为现今城市微气候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将引领之后的研究趋势.

    微气候CNKI数据库Citespace软件知识图谱分析

    非文物类历史建筑综合价值估价方法初探——以溧水遇园古戏台为例

    贾肖虎袁源袁绍林
    206-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等众多价值要素于一体,但暂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历史建筑或传统风貌建筑群,具有若干非经济价值,这为其经济学估价带来了困难与抵牾.通过剖析非文物类历史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特征以及传统房地产估价方法的局限性,揭示非文物类历史建筑经济学估价的难点与问题所在,而后对非文物类历史建筑的综合价值进行考量,提出一种对建筑原有价值量化和对建筑现状价值计算两个维度的非文物类历史建筑综合价值估价方法,弥补传统估价方法的局限性.最后以南京市溧水遇园古戏台为例进行方法应用,研究该法的可行性.为非文物类历史建筑的经济学估价以及此类建筑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思路.

    非文物类历史建筑综合价值经济学估价遇园古戏台

    晋中文物建筑的数字插画设计及其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刘卓
    209-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文物建筑与现代数字插画艺术结合,不仅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扬,而且是对传统建筑图像视觉形式的创新.文物建筑以数字插画形式表现出的多种艺术形式应用于文创产品中,能产生文化与商业价值,符合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是带动旅游消费、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晋中文物建筑数字插画插画设计文创产品

    城市夜间经济研究与思考

    任佳
    21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各大城市纷纷发力城市夜间经济,其已成为各领域关注的热点.文章基于资料阅读和整理,首先,文章对国内外夜间经济的概念、发展历程、文献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次,提出目前国内夜间经济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现有政策方面的不足;最后,对未来夜间经济的发展提出新理念、新方法、新业态、新人群及政策落地性五个方面的展望,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城市夜间经济提供基础.

    夜间城市夜间经济夜间经济政策城市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废弃小学更新优化路径探索

    李文生张笑笑钟杰
    215-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小学作为我国基层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校园废弃现象,如何处置是当前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文章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田野考察、文献研究等方法,剖析乡村废弃小学再利用特征,从校园空间、建筑边界、空间精神、公共设施等方面探索其优化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补充.

    乡村振兴废弃小学公共空间更新

    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的传统村落旅游形象塑造研究

    王士杰
    218-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记忆作为传统村落旅游的核心资源,探究其对传统村落旅游形象塑造的影响机制成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文化记忆理论进行梳理,指出传统村落文化记忆是其旅游形象的精神核心,是其旅游形象塑造的根本依据,提出传统村落旅游形象塑造要遵循原真性、系统性、新旧结合的原则,并根据传统村落旅游形象塑造的三类要素,建构文化记忆理论下传统村落塑造的路径,为旅游形象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文化记忆传统村落旅游形象形象塑造

    寿阳古商道沿线晋商聚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胡燕琪朱向东王崇恩胡川晋...
    220-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商道对沿线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古商道为线索,研究境内3条古商道沿线20个节点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论述了县域范围内古商道的概况以及沿线晋商聚落的生成背景和影响因素,进而探求古商道对沿线晋商聚落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寿阳古商道晋商聚落空间分布

    回归理性的校园设计

    叶俊宋萍
    22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前沿的教育理论与国内对校园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摒弃商业性,从理性设计入手,文章探讨校园设计如何让空间回应当代教学和成长的需求,重建学校与社区的紧密联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解决切实存在的接送问题以及探讨如何通过功能创新和精细的构造设计实现形式创新.

    理性设计校园设计青少年成长社区链接接送

    雕塑的建筑——从汉代出土陶楼谈建筑教学中"雕塑感"的介入

    曾齐宝周祎铭
    225-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与雕塑都是占据三维空间,有关形体与结构的艺术形式,两者在门类特征上具有显著的共通性,建筑的"雕塑感"和雕塑的"建筑感"也是人们不断探讨的话题.汉代出土的陶楼是以雕塑形式呈现的建筑,兼具汉代建筑风格和雕塑风格.文章以陶楼为例,探讨"雕塑感"介入对于建筑教学的意义.

    汉代陶楼建筑雕塑感

    东南丘陵地区乡土聚落格局形成与演变机制研究——以泰顺县下桥村为例

    周思言周淼徐子杭
    227-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聚焦于东南丘陵地区传统乡村聚落格局演变问题.选取泰顺县下桥村为典型研究案例,以民间文献整理与民居建造年代调查为基础,分析传统迁居模式与传统居住模式对聚落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探究下桥村格局演变历程与演变机制.

    传统乡村聚落格局迁居模式居住模式演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