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园+文化"导向下的城市更新研究——以成都天府艺术公园为例

    刘虹
    197-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更新模式逐渐成为激活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成都,作为这一趋势的典范,在"公园城市"这一全新发展理念下,成功塑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园+文化"城市更新方式.文章以公园城市建设示范项目——成都天府艺术公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更新特征,探讨更新过程中的地方政府、片区及市民多方参与及成效.最后,回归城市更新方法、产业发展及人本思想三个维度,探讨项目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并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公园城市文化导向城市更新天府艺术公园

    医圣祠历史沿革及空间布局解析

    戚红年
    200-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圣祠为纪念东汉张仲景而建.文章通过实地考察和史料研究,回顾医圣张仲景的一生及其对医学领域的巨大贡献,追溯医圣祠的历史沿革和建筑空间演化历程,揭示它在各时期的兴废过程和空间布局,经几百年发展,逐步成为纪念张仲景的纪念场所和中医药文化交流的圣地,是我国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医圣祠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精心的保护与修缮,其功能已由单一纪念性质,拓展至集教育、研究、交流及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医圣祠作为独特的建筑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文章研究丰富了对医圣祠这一文化遗产历史角色的认知,强调此类古迹在现代社会文化传承及其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作为珍贵的建筑遗产,不仅代表着古代医学的智慧和精神,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医圣祠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现代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发扬与鼓励.

    张仲景医圣祠建筑遗产历史脉络空间布局

    虚幻引擎在建筑遗产数字化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

    钟甦
    204-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建筑遗产数字化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以虚幻引擎为例,探讨其在建筑遗产数字化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虚幻引擎建筑遗产数字化虚拟现实

    太行山滏口陉沿线传统民居影壁营造特征分析

    郝卫东李鉴奇
    207-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系统研究太行山八陉之一的滏口陉地区传统民居中的影壁文化.通过详尽的实地调研与深入分析,文章对滏口陉地区影壁的结构形式、建造技艺、种类划分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了归纳和探讨.文章重点研究了影壁的结构特点,揭示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从而对滏口陉地区的传统民居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影壁传统民居滏口陉

    基于数据库的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重建方法研究

    韩俊杰梁振西吴卓珈
    210-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央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以及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广泛认同与尊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古城老街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作出重要指示后,各地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与更新项目日益增多.然而,目前尚缺乏一个能够有效整合现有街区设计与新设计理念的建筑数据库.文章以台州葭沚老街为例,涉及一种历史文化街区数据库的分析和生成方法,有助于更加全面、及时地认识历史文化街区,并推进方案的编制技术与设计主体的变革,辅助其更好地实现保护与有机更新.

    建筑数据库设计导则历史街区保护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外国建筑史教学探索

    楚超超
    213-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挑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地方高校建筑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如何有效发挥互联网教学资源并凸显地方高校自身的教学特色,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苏州科技大学"外国古代建筑史"课程改革探索为例,制定了"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和"通史+专题"教学结构,凸显了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宽基础、重实践"的教学特点.这种教学探索做到了因材施教,拓宽了学生视野,并且凸显了地方高校的教学特色.

    外国古代建筑史苏州科技大学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和结构教学特色

    广府古城传统民居宅门构成特征研究

    李庆红徐佳璇杨陌
    216-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广府古城传统民居宅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影响广府古城宅门形成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进行阐述;其次,对广府古城传统民居宅门的结构与宅门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各要素特征;最后,解析地域性与文化影响与宅门特征的关系.文章对广府古城传统民居宅门进行剖析,希望为古城传统民居宅门的保护传承、焕活利用提供帮助.

    广府古城传统民居宅门地域性

    古罗马公共浴场遗址保护与再利用探究

    王艺萌张卫
    219-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聚焦于古代罗马公共浴场遗址,分析古罗马公共浴场遗址在现代城市保护与再利用中如何焕发新的生机.依次选取阿格里帕浴场、卡拉卡拉浴场、戴克里先浴场与英国巴斯浴场遗址为案例,逐层阐明基础、初级、中级与高级各阶段古罗马公共浴场遗址的活化与利用方式,以期对中国浴场的发展模式、保护与再利用提供启示.

    古罗马浴场建筑形制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工业文化传承视角下石家庄工业遗存保护利用策略研究

    宋爽
    22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传承发展石家庄工业文化,在深入挖掘石家庄工业文化精神、社会、历史、科技和物质等五个层面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主要文化要素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工业文化传承下石家庄工业遗存保护利用的目标和原则,构建"利旧共情+创新共鸣"的石家庄工业遗存保护利用策略体系.

    工业文化工业遗存层次分析法城市更新

    从中国古建筑修复工程中的可识别性意识看真实性的本土化

    吴锦怡
    225-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提出可识别原则的本质是维护作者真实性、尊重历史真迹.基于此,通过研究对比大慈延福宫维修计划、历代帝王庙油饰彩画修复和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三个不同时期的工程案例,文章分析了我国古建筑修复工程是否具有可识别性意识,进而讨论真实性原则的本土化.文章探讨了在"非物质"因素主导真实性判断的语境下,可识别性的适用范围,并对可识别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思考,得出了本土化真实性中,"非物质"因素始终为首,"物质"因素逐渐增强的发展现象.

    可识别性真实性本土化本体性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