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穿越遗产之镜——对当代建筑遗产寓意的思考

    董诚程佳佳
    200-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法国建筑历史与理论学者——弗朗索瓦·萧伊对当代建筑遗产发展面临的遗产膨胀和崇拜现象的分析,解释了她对当代建筑遗产保护趋势的担忧.萧伊以遗产之镜精妙比喻、解释了建筑遗产膨胀与"补形术革命"的社会背景之间的深入联系.同时也提出了遗产崇拜是一种非理性的自恋症的现象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所代表的社会创伤,提出了恢复她所归结的"建造能力"是穿越遗产之镜的合理方式.

    建筑遗产遗产崇拜遗产之镜建造能力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土楼聚落研究——以福建省平和县七星土楼群为例

    赖志朋唐翔
    20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楼聚落是福建土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平和县土楼作为福佬与客家民系交融的产物,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以平和县七星土楼群为例,以文化景观理论作为研究主线,梳理七星土楼群形成的文化动因,并解析文化作用下七星土楼群的景观表征,最后得出"以田定区、以意定序、定时定楼、以文定饰"的文化动因.剖析土楼聚落文化景观,有助于加深对土楼聚落价值与内涵的认识,并为土楼聚落的保护提供依据.

    文化景观土楼聚落七星土楼

    从中世纪修道院到现代大学园区

    袁骝
    205-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教育建筑及其园区的衍变历程,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修道院,暂时止步于当代微型城市型都市校园,城市化和反城市化的综合影响一以贯之.教育园区空间形态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大学师生和城市活动的关系,以及校园和城市的关系.以时间为序,文章论述了不同时期的教育园区类型,并总结了师生的学术活动和城市生活的不同诉求对园区空间变化的影响.

    修道院教育园区城市化反城市化都市校园

    乡村声景感知对景观评价的影响——以冀南地区为例

    王首一黄威冯华
    20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冀南地区历史村落为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声景感知与乡村景观评价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1)调研发现游客对自然声和动物声的感知突出程度最高,交通声不明显.(2)乡村声景对不同景观产生影响,提升乡村的声景愉悦性有利于提高游客对乡村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满意度评价,从而间接影响声景事件性.研究结论为乡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乡村声景声景感知景观评价结构方程模型(SEM)

    健康场景与邻里场景的交叉融合——绍兴棒球未来社区景观设计

    金坤王子豪方斐
    21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棒球未来社区景观设计项目,探究未来社区九大场景中的健康场景和邻里场景在景观设计中融合的可能性.健康场景探讨了如何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和保障,以达到健康、可持续的社区生态.邻里场景则更多地体现在对社区居民的人文关怀上,强调居民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互助,通过公共场所和活动,促进邻里关系及加强社区凝聚力.通过整体景观布局、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植物种植设计以及特色节点空间等手段,达到加强场景间相互联系的目的,打造具有康体景观特色的未来社区.

    邻里场景健康场景未来社区景观设计

    基于思政内涵挖掘的风景园林专业培养体系及课程链优化探索

    李超岳思言刘欣
    214-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践行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专业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青岛理工大学基于思政内涵挖掘的风景园林专业培养体系建设为例,从体系构建的目的、育人目标与价值导向着手,研究培养体系中课程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成效评价等主要内容,深度挖掘其思政内涵,以期构建风景园林专业技能与思政育人并行的培养体系,为培养新时代背景下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提供参考.

    风景园林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养体系

    文化自信视域下苏铁的文化意蕴及应用刍议

    庄晓敏杜波
    216-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分支.本文立足于文化自信视域,以植物界的"活化石"、地球上最原始的裸子植物——苏铁为对象,通过介绍苏铁的形态特征、生态特性、栽培方法,分析其社会属性,深入挖掘苏铁的文化意蕴,全面解读苏铁的文化内涵,夯实中华文化,并引导人们在城乡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苏铁,重识苏铁的价值,以期唤醒人们对苏铁的保护意识,并更好地展示植物的自然美、生态美和文化美,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同时,进行植物资源的就地保护并构建当代的生态文明.

    文化自信苏铁文化生态文明

    国家公园声景管理研究进展、启示及展望

    沈佳慧侯晓丽徐文静李梦洁...
    219-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带给游客的感受是全方位的,既有视觉体验,也有心理体验,更有听觉体验.声景是景观的声学属性,是用耳朵捕捉的景观,既包括自然声景,也包括人文声景.基于CiteSpace对国内外国家公园声景管理的发文量、研究热点等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做好国家公园声景管理既有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又可为公众提供高品质体验.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应尽快确立相关法律与国家标准,以提升科技支撑力,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公众教育.

    声景管理自然宁静国家公园

    汽车营地体验式景观设计研究——以珠海横琴为例

    吴晓辉翁奕城
    223-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验式景观欠缺是导致国内汽车营地后期运营不佳的主要内在原因.以横琴汽车营地为例,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游客体验角度为出发点,从感官、行为及情感三方面对体验式景观设计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汽车营地体验式景观设计要基于当地的地域性及文化性特色,以游客感官、行为及情感体验需求为中心,与复合化功能相结合的设计策略.

    汽车营地体验式景观设计策略横琴

    成都市城市滨水空间疗愈景观评价研究

    谯诗凡何昕
    227-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心理病"的背景下,文章探讨了公共健康与滨水空间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内含水体公园的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语义分析(SD)法对滨水空间进行疗愈环境评价,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滨水空间中影响疗愈环境评价的要素.结果显示,滨水空间中影响疗愈环境评价的因子包括水域因子、植物因子、人工因子、环境因子和感知因子5个公共因子.通过对公共因子对疗愈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今后规划设计出更符合人群精神需求的滨水空间提供理论依据.

    滨水空间疗愈环境疗愈评价SD法心理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