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存量规划背景下城市更新策略——以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为例

    邱志勇张晋钰
    14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国内许多城市的规划进程从增量规划转入存量规划,城市的发展不应贪大求快,应追求城市空间的优化.从增量规划转入存量规划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建设迫切需要建设用地,但存在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如何让城市"戴着脚链跳舞",在限制中谋求发展,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城市更新理念的出现为发展提供新的思路,通过容积率的奖励与转移等手段为发展提供措施.文章以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轨道交通组织哈尔滨市城市更新.

    存量规划轨道交通城市更新哈尔滨地铁1号线

    城市触媒视角下的城市更新——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

    麻卡阿芝
    15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街区作为多要素的集合体,改造和利用的复杂性决定其成为城市触媒的发展对象及产生基地.文章从城市更新的角度,结合城市触媒理论,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对历史街区中的城市触媒进行分析.太古里的政治、历史、文化软媒触互相协调,共同着力于太古里触媒载体,在公共空间、主要建筑群、街巷交通上发生触媒反应.太古里对历史街区的创造性保护,强化了成都的城市印象,修复片区环境的同时提升了区域的商业价值与文化氛围,不同的城市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太古里城市触媒的成功经验进行运用.

    触媒城市触媒太古里城市更新

    以用户为中心的自行车街道停车空间优化研究

    王振报胡亦清刘程贾丹丹...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绿色交通理念的倡导,中国各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回升,但自行车的无序停放引发大量城市问题.文章结合邯郸市主城区自行车出行和停车设施现状,通过用户调查对比新老城区自行车停车设施需求的差异性,了解骑行用户的真实需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分区分类、就近布置"的首要原则,并从便捷、安全、美观三个方面探讨具体优化策略,以期改善自行车停车环境.

    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设计绿色交通

    高密度城市下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的设计策略

    罗颖超邹广天孙黇芝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高密度城市的发展与研究开始受到各界关注.高密度城市在承受大量人口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文章首先针对高密度城市背景,提出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的概念,分析其必要性;然后从社会结构层面提出功能需求和形式布局设计策略,从能量环境层面提出能源技术和环境融入设计策略.

    高密度城市社区养老设施社会结构能量环境

    当代艺术作品中"中国符号"的误读与祛魅

    叶洪图田佳妮张滨
    15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创作中,出现了中国艺术家大量使用"中国符号"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误读"渗透到艺术文化、艺术市场、公共教育、史论批评等各个领域,价值观念差异导致误解和魅惑.如何正确认识"误读",如何"祛魅",在创作中不刻意使用,也不必去刻意回避使用"中国符号".真正体现中国人的基因属性、地域与情感的本源价值和归属感,去"西方中心"和"后殖民"的色彩,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国艺术家作品中运用"中国符号"的新角度.

    中国符号误读祛魅

    基于文化体验视角的竹编工艺传播环境营造

    江斓张露芳
    160-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竹编在农业经济时代诞生,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在竹乡传播至今.但由于城镇化加剧,竹编传统的传播环境面临瓦解,现代化都市也无法适应其原有传承模式,由此提出针对竹编传播的环境营造问题.文章从文化体验的视角出发,结合日本传统工艺在传播时的环境营造案例进行分析,指出竹编工艺传播环境营造的策略,为其他手工技艺传播环境的营造提供思路.

    文化体验竹编工艺环境营造体验经济

    基于服务体验视角下用户旅程的校内健身房系统设计策略

    卢纯福章宁锋杨红春
    16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动健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校内健身房为在校用户提供各类健身项目,推动校内健身文化的发展.但目前校内健身房在管理体验、场地规划以及氛围营造方面存在各种不足,使得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下滑.文章通过服务设计中的用户体验策略构建用户画像和用户旅程图,分析痛点,提出解决方案,以提升健身房的服务质量,对校园健身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体验用户旅程校内健身房设计策略

    协同发展背景下城乡生态协同优化策略——以富锦市为例

    刘鸿楠陆明邢军
    16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并且,随着协同发展和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逐渐成为当下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规划层面对生态环境的分析与研究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章将基于此背景,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例,通过对富锦市城乡生态协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城乡生态协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以现有协同发展的内容与理念为依据,探究协同发展背景下城镇体系如何结合自然生态条件,实现生态保护方面的调整,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空间规划编制中生态承载力的评估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协同发展城乡协同生态保护富锦市

    产业重建视角下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

    杨佳
    16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山废弃地是一种急速退化并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生态系统,单纯针对矿区自然环境本身的生态修复不具备可持续性.文章以产业重建为视角,探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产业重建的关系,对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出其发展模式、修复策略与措施,认为生态修复与产业重建相结合,是确保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提出"生态修复+产业重建"的发展模式.

    生态修复产业重建矿山废弃地

    意大利学派建筑类型与类型学——从穆拉托利到阿尔多·罗西

    张盼
    168-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类型学出现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是一门用于建筑物、建造环境物理结构形式或其他特征分析和分类的对比研究学科.文章通过对两位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建筑理论先驱穆拉托利和阿尔多·罗西的建筑学类型学理论思想和建筑方案分析,进而对意大利学派建筑类型学研究的成因和发展过程进行简要的介绍.对于西方建筑类型和类型学的讨论,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建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建筑空间的基本形式,同样可以增强我们发现不同文化、地域特征影响下的建筑物和建造环境之间具有类型学共性所呈现的潜在联系性的能力,能够给予当今建筑师一个分析、认识和设计所建环境的全新角度.

    类型建筑类型学新理性主义建筑理论阿尔多·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