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董村三郎庙乐楼浅析

    王燕燕
    23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郎庙乐楼现存建筑的残损现状及其残损原因分析为依据,以此次勘察、测绘及其安全评估结论为基础,分析环境状态对建筑本体的影响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其修缮性质为:重点修缮、局部复原.修缮的目的是将历史文化遗存的所有价值尽量保留并延续,真实全面地展示其携带的所有信息,通过传统技艺与现代手段的辅助,根治各种原因造成的损伤及存在的病害威胁,并在最小干预三郎庙乐楼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还原乐楼历史面貌的同时,保留各历史时期的使用、修缮痕迹.以现存实物作为依据,修复后的结构体系应稳固安全,短时间内不需要进行再次修缮.

    保护修缮安全

    空间与政治:中英古典私家园林叙事与建构逻辑比较研究

    汤辉欧阳依依朱凯
    236-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英古典私家园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国明代私家园林拙政园和英国18世纪自然式风景园斯陀园为例,借鉴叙事学理论分析两者的叙事逻辑,并运用横向对比的研究方法,从构建的发端、隐喻、方向和美学四个方面比较中英两国私家园林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发现中英园林在寄托情感、宣布政治立场和传达哲学观、人生观等方面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中英园林的差异则根源于两国的文化差异.通过这种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景观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园林背后的文化内核,从而重新思考传承传统文化与吸纳外来文化之间的平衡关系.

    叙事学私家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英国风景园空间建构

    广胜上寺山地空间"山-寺-城"特征及其营建理念探析

    刘泽敏
    240-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位于我国山西中部的霍山,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古代山体崇拜和宗教祭祀的圣地.霍山南麓的广胜上寺,其选址与布局皆蕴藏着古人因借地势地貌的营造智慧.因此,文章以广胜上寺建筑群为例,依据中国古代山地建筑营建的空间格局理论,梳理寺院的历史变迁及布局发展,对其"合形辅势"的人工营造理念与山水城市空间格局的关系进行可视化论证.运用GIS技术建立三维地形图,通过三维地形建模、视域分析等方法,对其选址及营建特征进行探索,并对建筑群的空间关系模式进行可视化解读,从而探寻并佐证中国古代山地建筑选址营建活动中所蕴含的先进设计思想.

    广胜寺GIS山地空间格局传统营建思想

    祁彪佳寓园造园意匠探究

    成晨张蕊
    243-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寓园是绍兴明代文人名园的代表之一,其建设凝结了园主祁彪佳及众多当地文人名匠的造园智慧,现已不存.文章通过考据学、图像学等方法,结合史料及相关研究成果推导园林平面复原图并分析造园意匠,总结出其"巧于因借,统筹全园""咫尺千里,多样统一""文以载道,景面文心"的核心意匠特征.

    风景园林寓园复原设计图像学考证造园意匠

    城市历史景观孤岛文化感知评价机制研究

    魏真聂静欢
    247-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历史景观孤岛化的现象,是一种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景观表现.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源于多重因素的作用,如城市扩张、建设活动的推进,以及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忽视等.文章主要探讨了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孤岛文化感知评价机制.这一机制旨在评估由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引发的城市历史景观孤岛现象,包括其对城市连贯性和整体性的影响,以及对历史文化价值的破碎性和弱化性影响.文章通过研究文化内涵、环境影响、公众感知和环境影响等因素,为制定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孤岛文化感知评价文化景观

    乡村振兴背景下樟林古港遗产保护与活化策略

    翁奕城陈梓聪
    250-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樟林古港作为红头船的故乡,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遗产点,享有粤东"通洋总汇"之美誉,兴盛历时百余载.随着现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与保护,樟林古港文化遗产受到很大破坏并面临逐渐消失的危机,如何寻找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平衡成为当下重要的议题.文章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分析其历史保护和活化困境,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一、保护蓝绿山水格局,恢复视线通廊;二、保护"八街六社"传统街巷格局;三、古建筑保护以及古港河街景观保护,从而更加系统性地保护和活化樟林古港的历史环境,以期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

    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策略乡村振兴樟林古港

    多元融合思路下的城镇风貌整治探索——以云南省镇雄县老城区为例

    张潇
    25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风貌整治越来越成为重塑城市新风貌和推进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对现存城镇风貌整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何在保护原有风貌特色的同时,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是目前整治规划中亟须解决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以云南省镇雄县老城区风貌整治规划为例,通过对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和历史文脉的分析,尝试以多元融合的思路对风貌整治规划进行探索,以期为具有类似的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风貌整治功能优化形态控制文化融合镇雄县

    庐山市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路径探讨

    刘晓屠颖星葛凡华
    257-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庐山市这类风景资源富集的城市走专业化旅游城市发展路径,既能利用资源优势发挥核心竞争力,又符合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为探讨庐山市的建设方法,文章通过分析,提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核心特征,并对应分析庐山市现状基础条件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差距,提出庐山市构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方法体系,包含建设目标与全域、城市中心两大层面提出的建设策略,将庐山市建设为城景融合、宜居宜游、品牌带动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庐山市方法路径建设目标与策略

    晚清重庆的城市文化景观探析——以《渝城图》为例

    马婕
    26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庆凭借着水路交通和山地资源,成为长江上游繁荣发展的商业重镇.先后经"四筑渝城",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城池形态.清代是古代重庆城市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继承了历代的地域文化精髓,成为古代山地空间城市建设的典范.但由于年代久远和现代城市建设的叠加,重庆城池遗址的保存早已不完整,历史舆图的研究为晚清重庆城市空间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文章将以《渝城图》中描绘的重庆独特城池形态与滨河商贸空间为基础,结合文献及图像资料,从城市形态学视角浅析晚清重庆城市的城市文化景观要素,进而总结其空间特征,并通过对重庆环境风水、经济利益、社会意识的考察,探讨形成晚清重庆城市空间特征的背后原因.

    《渝城图》晚清重庆城市文化景观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房风貌提升改造策略研究——以靖安县中源乡为例

    肖芬黄怡莹马鑫玉吴琼...
    265-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广大农村进行了多元化的尝试,开展了各方面生动的实践.各地结合实际,坚持不懈推进农民乐享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建设,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文章以江西省靖安县中源乡为例,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房风貌提升改造策略的研究,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的乡村建筑风貌问题,希望为各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有序推进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农房风貌策略研究靖安县中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