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

江观玉

月刊

1671-0282

jzyx@mail.hz.zj.cn

0571-87783951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本刊主要面向中国从事急诊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特别是中、高级急诊医学专业医师和从事急诊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发行面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并与国际急诊医学界交流。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外急诊医学最新进展;设置的栏目有: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述评、经验交流、个案报道等。杂志多次荣获优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早期VA-ECMO支持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余海佳李静超宋慧慧崔路乾...
    946-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cardiogenic shock,AMICS)患者应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us-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的不同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5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VA-ECMO支持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 AMICS 患者 79 例,根据 VA-ECMO 应用时机,分为早期VA-ECMO组和晚期VA-ECMO组;另纳入同期符合VA-ECMO适应症但未接受VA-ECMO支持的AMICS患者64例为对照组,收集3组患者的人口学基线特征、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主要终点事件为1年内生存,次要终点事件为院内及围手术期死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及Cox回归模型评估AMICS患者院内及1年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3组患者1年内的生存结局.结果 共纳入143例AMICS患者,最终136例患者资料纳入分析,其中早期VA-ECMO组42例,晚期VA-ECMO组34例,无VA-ECMO组60例.与晚期VA-ECMO组相比,早期VA-ECMO组患者VA-ECMO后PPCI的比例更高,入院门至导丝通过(door to balloon time,D-to-B)的时间更长、VA-ECMO的支持时间更短、撤机成功率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均P<0.05).与早期VA-ECMO组相比,无VA-ECMO支持组围术期、院内及1年病死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早期VA-ECMO组与晚期VA-ECMO组围手术期及院内病死率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晚期VA-ECMO组1年病死率明显较高(P<0.05);晚期VA-ECMO组和无VA-ECMO组相比,围手术期、院内及1年病死率虽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校正干扰因素后,早期VA-ECMO仍是院内(OR=0.244,P=0.015)及 1 年(HfR=0.308,P=0.001)死亡的保护因素;Kaplan-Merier 生存曲线显示较晚期VA-ECMO及无VA-ECMO组,早期VA-ECMO组1年内生存率最高.结论 与晚期应用VA-ECMO支持PPCI相比,早期VA-ECMO可使AMICS患者获益更大.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CAR联合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对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周岩兰超雷如意张强...
    95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的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AR)及联合指标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根据出院时存活状态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基线特征、心肺复苏抢救资料以及实验室指标.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CA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影响因素及联合指标对CA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45例患者,存活组33例,死亡组112例.患者CPR持续时间、升压药物使用剂量、ICU住院天数、入ICU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乳酸、纤维蛋白原、谷草转氨酶、白蛋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AR、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存活组与死亡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R、CPR持续时间是影响CA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AR:OR=2.372,95%CI:1.094~5.146,P=0.029;CPR持续时间:OR=1.170,95%CI:1.020~1.342,P=0.025).ROC 曲线分析显示,CAR、CPR持续时间及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92、0.731、0.859,CAR与CPR持续时间的截断值分别是1.455、11.5 min.结论 CAR、CPR持续时间为影响CA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AR、CPR持续时间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当CAR>1.455、CPR持续时间>11.5 min时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反应蛋白白蛋白心肺复苏持续时间预后

    T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刘慧珍张红霞商娜王娜...
    963-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第十二胸椎(T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住院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北京博爱医院经急诊收入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或急诊监护病房的老年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24 h内检测血常规、生化指标;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24 h内进行胸部CT检查,计算T12水平左、右侧竖脊肌横截面积后求和;进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raction,TIMI)评分.随访患者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的发生情况.比较 MACCE 组与无 MACCE 组间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与ACS后12个月内发生MACCE的相关性.结果 共40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12个月内MACCE的发生率为 22.2%.MACCE 组 T12 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20.43±3.51)cm2 vs.(24.36±3.66)cm2,Z=4.412,P<0.001]低于无MACCE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TIMI评分、是否血运重建5个因素后,T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OR=0.883,95%CI:0.803~0.971,P=0.010)与ACS后12个月内发生MACCE呈独立相关.结论 T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可作为老年ACS患者12个月内发生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

    T12水平竖脊肌横截面积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相关性

    丙泊酚对高血压合并超急性期非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和心率的作用

    郑武洪肖鹏周海珺何宗存...
    968-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高血压合并超急性期非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hyperacute uncomplicated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HU-TBAD)患者血压和心率(heart rate,HR)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连续纳入2020年7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本院急诊科的HU-TBAD患者96例,以信封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予尼卡地平、瑞芬太尼、艾司洛尔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丙泊酚0.5mg/kg静脉注射后续以1.0 mg/(kg·h)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每15 min评估RASS评分以调整丙泊酚用量,维持RASS评分目标值于-2~0分,对照组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各时点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 HR 的变化以及第 0(T0 min)和 60 min(T60 min)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两组相关指标达标率和尿量、平均尼卡地平剂量、不良反应.干预结束后收住院继续予适当治疗并随访21 d.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两组不同时点的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各时点相比较,SBP、DBP和HR水平在不同时间、组间和组间与时间交互(组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0 min和T60 min时点相比较,不同时间氧合指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组间和组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和乳酸水平在不同时间和组间×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时间、组间和组间×时间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BP、DBP、HR、镇痛和镇静达标率以及RASS评分差值均显著增高[54.17%vs.77.08%,56.25%vs.81.25%,50.00%vs.72.92%,47.92%vs.72.92%,43.75%vs.83.33%,1.00(0.00,2.00)分 vs.2.00(1.00,3.00)分,均P<0.05],平均尼卡地平剂量显著下降[µg·kg-1 min1,2.50(2.00,2.50)vs.2.00(1.50,2.50),P<0.01],尿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显示观察组出现夹层进展和入住ICU的比例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19.57%vs.4.26%,23.91%vs.6.38%,均P<0.05).结论 丙泊酚增强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协同降低高血压合并HU-TBAD患者的SBP、DBP和HR,改善预后.

    丙泊酚主动脉夹层瑞芬太尼血压心率

    儿童VA-ECMO经侧胸置管左心减压: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范勇林茹张晨美应力阳...
    975-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VA-ECMO左心减压的介入时机和方法选择.方法 回顾单中心2007年7月至2022年8月53例接受ECMO治疗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病例,选择其中应用经胸小切口置管方法左心减压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医学资料,主要包括ECMO指征、建立ECMO和应用左心减压时的血流动力学、影像学数据和临床结果,探讨该左心减压方法的临床介入时机和结果.结果 6例患儿被纳入研究,中位年龄5.5岁,中位体重20.05kg.2例因心搏骤停实施ECMO心肺复苏(ECMO-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1例因心源性休克常规治疗无效建立ECMO,3例因室性心律失常合并心源性休克常规治疗无效建立ECMO.1例ECPR建立同时左心减压,5例患儿建立ECMO后出现左心室排血困难经无创措施治疗无效后经侧胸左心房置管方法建立左心减压,从ECMO建立到左心减压建立历时12~248 h.左心减压建立后左心胀满均能缓解,但临床结局有所差异:病例2、5、6成功撤除左心减压管,左心减压时长40~144 h,之后成功撤离ECMO出院回家,其中病例2并发左上肢肌力下降,出院一个月后随访肌力恢复到3级;病例1、3、4未能撤除左心减压管,其中病例1自主心搏不能恢复被迫撤离ECMO;病例3心功能有所恢复但因并发颅内出血放弃治疗;病例4并发心室内血栓行体外循环下取栓术后并发大出血被迫撤离ECMO后死亡.结论 经侧胸置管左心减压有助于儿童外周VA-ECMO患儿的心功能恢复.液体限制、适当高PEEP、正性肌力药和扩血管药物调整和ECMO流量滴定后仍存在脉压差低,超声提示LVDD增加、心内血流自显影、主动脉瓣打开困难、主动脉瓣反流,胸片提示肺水肿等应尽早建立左心减压.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无脉电活动是左心减压的重要信号,ECPR患儿可同时建立左心减压.出血是外科方法左心减压的主要并发症.

    左心减压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儿童侧胸介入时机

    浙江省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陈闪闪蔡文伟李恒杰韩楠楠...
    979-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浙江省急救指挥中心系统中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描述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12日浙江省急救指挥中心非创伤性且年龄在18岁以上院前OHCA患者的病例资料.从"浙里急救"急救平台电子病历中提取患者的流行病学、人口学、临床症状或体征及合并症等指标.将所有患者的资料导入excel表格中.以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场所、发生时间、有无实行胸外按压等作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 2 226例OHCA患者中,年龄(65.5±17.3)岁,以老年患者居多.其中男性患者居多,占1 529例(68.7%),女性患者697例(31.3%),多发生在家中或住所.在接受CPR的患者中,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为 2.3%.OHCA 院前急救患者以冬季最多,一天内上午发病率较高.结论 OHCA是一个重要的死亡原因,尤其在老年男性患者中,其预后及存活率较低,因此早期发现前驱症状并启动EMS,并缩短响应时间对OHCA患者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浙江省院前急救院外心脏骤停流行特征

    激活Pink 1/Parkin通路减轻劳力型热射病大鼠急性肺损伤

    孙正中江利亚孟冉马运亚...
    983-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PTEN 诱导酶 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在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CON组)、正常Parkin过表达组(CON+Parkin组)、劳力型热射病组(EHS组)和劳力型热射病Parkin过表达组(EHS+Parkin组),每组大鼠15只.正常Parkin过表达组和EHS Parkin 过表达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携带有Parkin基因的腺相关病毒0.15 μL.20d后,建立EHS大鼠模型,绘制生存曲线.检测肺系数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 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肺组织凋亡;Western blot 方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 Pink1、Parkin、泛素结合蛋白 P62(Ubiquitin-binding protein p62)和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 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并计算LC3-Ⅱ/LC3-I比值.免疫荧光检测Pink1和Parkin共定位.单因素多水平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法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EHS组大鼠生存率降低(P<0.001),肺系数和肺血管通透性均升高[(4.39±0.42)、(33.38±8.29)µg/g,P<0.05)],肺组织发生渗出和实变,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和ROS水平均显著升高[(34.31±5.34)μg/mL、(34.03±4.78)μg/mL、(91.64±8.16)μg/mL、(259.01±89.17)U/mg,P<0.05],细胞凋亡增加.Western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劳力型热射病大鼠Pink1、Parkin表达减少,Pink1和Parkin结合减弱,LC3-Ⅱ/LC3-I比值降低,P62表达增加.与EHS组相比,EHS Parkin 过表达组的大鼠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肺系数和肺血管通透性均降低[(3.83±0.62)、(22.49±7.90)µg/g,P<0.05],渗出和实变等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上述炎症因子和ROS水平均显著降低[(14.09±3.24)μg/mL、(26.94±2.11)μg/mL、(63.35±11.62)μg/mL、(161.13±26.31)U/mg,P<0.05];肺组织凋亡减轻.肺组织中Parkin表达和LC3-Ⅱ/LC3-I比值均升高(P<0.05),Pink1和Parkin的结合增强,P62表达减低(P<0.05),而Pink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75).正常组和正常Parkin过表达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95).结论 激活Pink1/Parkin通路,增强线粒体自噬可减轻劳力型热射病大鼠急性肺损伤.

    劳力型热射病急性肺损伤线粒体自噬Parkin大鼠

    远端缺血适应外泌体对大鼠心脏骤停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翟恒王吉慧陈习张扬...
    991-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远端缺血适应来源的外泌体对大鼠心脏骤停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在经历远端缺血适应后,从血浆中分离出外泌体用作干预药物.36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外泌体组(n=12).对照组和外泌体组大鼠使用窒息法诱导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分别静脉输注安慰剂或外泌体悬液(1×1010 Particles).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旷场试验、Y迷宫和水迷宫用以评估神经功能结果.检测血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和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Sdc-1)水平、检测海马CA1区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9,MMP-2/9)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经历远端缺血适应后,大鼠血浆中外泌体含量较正常大鼠升高.和对照组相比,外泌体组大鼠行为学实验明显改善,表现为水平运动距离增加(5.86±2.89 vs.17.53±5.51,P<0.05)、自发交替正确率升高(13.29±15.07 vs.42.63±10.25,P<0.05)、逃避潜伏期缩短(25.83±8.54 vs.13.49±4.55,P<0.05).复苏后24h的血浆HA和Sdc-1 水平明显降低(HA:26.34±9.83 vs.14.84±6.26,P<0.05;Sdc-1:0.05±0.03 vs.0.02±0.02,P<0.05),同时海马组织中MMP-2/9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从经历远端缺血适应的大鼠血浆中提取出的外泌体能够改善大鼠心脏骤停后神经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MMP-2/9的减少以内皮糖萼降解减少有关.

    远端缺血适应外泌体心脏骤停神经保护糖萼透明质酸多配体蛋白聚糖-1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不同病因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裴源源姚然然曹灵杰杨烽涛...
    999-1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econdary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sHLH)进行病因分类后,探讨其各自的临床、实验室及治疗特点,以深化疾病认识.方法 连续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的sHLH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在排除年龄<18岁、临床资料缺失患者后,分析sHLH的就诊科室分布及病因分布,收集sHLH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并发症与实验室资料、治疗及院内结局,然后将sHLH患者按照病因分为肿瘤组、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组及其他病因(以感染为主)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Mann-Whitney检验等检验方法.结果 共纳入169例sHLH患者,其中27.8%为肿瘤相关sHLH,47.9%为MAS患者,24.3%为其他病因相关HLH以感染为主.对病因分类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他原因组临床特点与肿瘤组更为一致,表现为外周血细胞减少更多及更重,sCD25表达更高,合并EB病毒感染更多,预后亦趋于一致,均有50%以上院内死亡;其他病因组中噬血现象最为多见(65.9%);而MAS组病死率较低,仅为17.3%(P<0.05),且治疗上激素冲击比例增高,环孢素A及白介素-2治疗比例显著升高.结论 肿瘤相关HLH与其他病因(以感染为主)继发HLH临床特点及预后上表现更为相近,而MAS相对而言,整体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病因分布感染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10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