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矿床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矿床地质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矿床地质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毛景文

双月刊

0258-7106

minerald@vip.163.com

010-68327284,68999546

100037

北京西城区百万庄路26号

矿床地质/Journal Mineral Deposit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刊载矿床地质基础理论、矿床地质特征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区域地质学、成矿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方法、问题讨论、消息报道等。读者对象为从事矿床地质勘察、矿山开发等工作的生产、科研人员和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秦-祁-昆成矿域主要金属矿床区域成矿谱系

    陈毓川薛春纪赵晓波赵云...
    1193-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祁-昆成矿域近东西走向产在中国大陆中部,北与古亚洲成矿域相邻,西抵塔里木克拉通,东达华北陆块,南邻特提斯成矿域.中国南、北陆块群复杂长期拼合与复合造山历史,使秦-祁-昆区域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最主要的造山系和成矿域之一.通常将秦-祁-昆成矿域自东到西划分为秦岭-大别、祁连和昆仑3大成矿省.秦-祁-昆成矿域先后经历了结晶基底形成、秦昆洋形成演化、秦祁洋形成演化、古特斯洋形成演化、滨太平洋印支-燕山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期的叠加改造等6大旋回区域构造-成矿演化.秦岭-大别成矿省内包括3个成矿带:①北秦岭早古生代、中生代金-铜-银-锑-钼成矿带;②桐柏-大别元古宙、中生代金-银-铅锌-非金属成矿带;③南秦岭晚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金-银-铜-镍-铁-汞-锑-重晶石成矿带.祁连成矿省划分出4个成矿带:①走廊古生代、新生代铁-锰-萤石-盐类成矿带;②北祁连元古宙、古生代金-铜-锌-铁-铬-铅-钨成矿带;③南祁连古生代铜-铅锌-银-镍-磷成矿带;④拉脊山早古生代铜-金-镍成矿带.昆仑成矿省划分出 6个成矿带:①柴达木新生代锂-硼-钾盐-钠盐-镁盐-芒硝-石膏-天然碱卤盐(水)成矿带;②阿尔金早古生代铜-金-石棉成矿带;③东昆仑前寒武纪、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铜-铅锌-铁成矿带;④公格尔前寒武纪、晚古生代金-铜-铅锌-宝玉石成矿带;⑤塔什库尔干前寒武、晚古生代金-铜成矿带;⑥喀喇昆仑中生代铜-铅锌-金成矿带.整体而言,秦-祁-昆成矿域的区域成矿作用具有过渡性,加里东旋回、华力西旋回是区域成矿作用的高峰期,燕山期成矿旋回主要出现在秦岭-大别成矿省.

    秦-祁-昆成矿域成矿地质环境成矿系列成矿谱系

    当前中国找矿勘查值得关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毛景文刘敏姚佛军谢桂青...
    1211-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作为基础原材料的矿产资源供给尤为重要,找大矿、找富矿、找好矿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文章论述了中国找矿勘查面临的几个问题.首先,地质学界有必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矿产资源的定义,包括其经济属性、技术属性、市场属性、现实可利用性和多组分合理利用.其次,在新时代,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找矿突破尤为重要,区域成矿规律是找矿部署的理论基础,矿床模型是找矿勘查的指导,找矿技术是找矿突破的关键.此外,文章浅析了找矿技术,包括航空勘查地球物理技术、地面和井下勘查地球物理技术、遥感找矿技术、勘查地球化学技术、钻探技术、AI大数据、云计算找矿靶区优选技术和智慧勘查技术体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剖析了中国找矿勘查人才缺乏的内在因素,鼓励更多的地质院校毕业生到找矿勘查一线建功立业,同时有必要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待遇.最后,文章强调持续优化矿业市场,与国际接轨,吸引海量社会资金开展风险勘查,推动发现和探明更多、更好的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矿产勘查勘查技术找矿突破

    西藏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唐菊兴林彬杨欢欢唐攀...
    1223-1265,中插1-中插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藏东三江北段、冈底斯中东段、班公湖-怒江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铜多金属成矿带,针对新特提斯洋俯冲-陆陆碰撞过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与区域成矿规律、高原隆升与矿床保存机制、西藏3大成矿带铜多金属资源潜力、高寒深切割陆相火山岩浅覆盖区绿色勘查技术体系等科技问题,文章系统总结了主要成矿带26个大型-超大型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揭示了区域成矿规律并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西藏的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主要的成岩成矿年龄为冈底斯成矿带中段早中侏罗世(160~174 Ma),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早白垩世(89~123 Ma),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和西段的古新世(50~65 Ma)和渐新世、中新世(14~23 Ma),玉龙成矿带的始新世(39~43 Ma).与大洋俯冲有关的矿床以铜(金银)矿化为主,如雄村岛弧型铜(金银)矿(铜资源量238万t,伴生金202 t,伴生银1041 t),铁格隆南、多不杂、波龙等陆缘弧型铜(金银)矿(铜资源量超2400万t,伴生金超500 t,伴生银超5000 t);以大陆碰撞地壳加厚有关的主要为矽卡岩铅锌(铜金银)矿为主,如蒙亚啊、洞中拉、邦布勒、查格勒等,以及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金)矿;与大陆碰撞走滑有关的主要以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钨矿为主,如玉龙铜钼金钨矿带、努日-程巴铜钼钨矿集区;与大陆碰撞伸展背景有关的主要为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主要矿床为巨龙(驱龙)铜钼多金属矿、甲玛铜多金属矿、邦铺钼铜多金属矿、朱诺铜钼矿等.未来的矿产勘查增储的重点为超大型矿床的深边部找矿,寻找多中心复合的同成矿期不同类型高品位厚大矿体,班-怒带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深边部新增铜资源量超400万t,波龙深边部新增铜资源量超200万t;重点关注火山岩覆盖区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铜金矿的勘查评价,西藏早中侏罗世到中新世火山岩极为发育,找矿潜力巨大,班-怒带革吉珠勒-芒拉地区有望取得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的找矿突破.

    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找矿方向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西藏

    《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历程、重要进展及其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应用

    王登红黄凡王岩陈郑辉...
    1266-1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中国第一套矿产资源领域大型专业志书,《中国矿产地质志》自2014年全面启动以来,已部署开展120余项研编任务,计划完成230余部志书.在全国630余家单位、4500余名地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完成了 200多部志书的终审,其中,正式出版发行了 87部,总页数近6万页,约1.3亿字.通过志书研编,基本摸清了全国已发现矿种和矿产地现状,系统编制了新一代矿产地分布图、矿产地质图和成矿规律图,全面展示了矿产资源时空分布和成矿规律,研判了中国矿产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奠定了基础.通过全面总结中国百余年地质勘查成果,深化了区域成矿规律总结研究,建立了多尺度的成矿模式和找矿勘查模型,创新和发展了成矿系列理论.秉承"边研编、边出版、边服务"的原则,志书成果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矿产勘查部署、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等方面,特别是在指导三稀、铁、金、锂、铝土矿、石墨、萤石、石英等矿种找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新突破.

    矿产地质志进展和成果找矿突破中国

    全球风化淋滤型赤铁矿矿床形成条件的讨论——以几内亚西芒杜矿床(Ⅰ、Ⅱ区块)为例

    王永基李立兴姚顺义李朗田...
    1280-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条带状铁建造(BIF—Banded Iron Formation)上部发育的赤铁矿床(w(TFe)>62%)是全球最重要的铁矿资源,但对其成矿条件的认识仍然存在争议.文章以几内亚西芒杜赤铁矿矿床(Ⅰ、Ⅱ区块)为例,根据全球古板块(含BIF)漂移轨迹,并按成矿系统"五要素"(源、运、储、变、保)对全球风化淋滤型赤铁矿矿床的形成条件进行讨论.文章认为丰富的矿源层是形成赤铁矿床的基础;条带状铁建造出露地表,板块(含BIF)漂移穿过赤道和南、北回归线是必备条件;上亿年的热带环境和热带雨林生物及微生物的作用是脱硅的关键;富氧化铁矿石的后期改造提高矿石质量;赤铁矿矿体大部分得到保存能形成超大型矿床.

    条带状铁建造风化淋滤赤铁矿富矿成矿条件西芒杜

    西藏朱诺矿集区成矿系列及找矿突破

    郑有业吴松次琼陈树源...
    1295-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铜资源规模最大的冈底斯铜多金属成矿带,其东段的找矿工作已取得重大突破,但其西段因被陆相火山岩大面积覆盖导致其找矿勘查工作相对滞后.近年来,在中国地调局、西藏自然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朱诺矿集区发现并评价了朱诺、北姆朗、次玛班硕、懂师布、落布岗木、巴热拉和唐格等多个超大型、大-中型矿床(点).按成矿时代可划分为78 Ma的矽卡岩钼铅锌成矿作用,48~65 Ma的热液脉型钼铅锌成矿作用,23 Ma、16~17 Ma及13~14 Ma三期铜钼成矿作用,以及21 Ma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成矿作用,它们分别构成了晚白垩世矽卡岩型铜铅锌成矿系列、古新世—始新世热液脉型钼铅锌成矿系列及中新世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钼金银成矿系列.区内斑岩铜矿由南西至北东方向(懂师布→次玛班硕→北姆朗-朱诺)成矿年龄依次减小,总体上表现为多期、多中心成矿的特点,可能受控于深部俯冲印度板片的北向迁移.朱诺矿集区目前已探明铜资源量超过600万t,且北姆朗、次玛班硕、懂师布等区域仍有望进一步突破,有望成为中国又一个千万吨级的铜钼(金)资源基地.

    成矿规律成矿系列勘查标识朱诺矿集区冈底斯

    东昆仑造山带古特提斯演化及大规模金属成矿特色

    丰成友王辉瞿泓滢于淼...
    1316-1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昆仑造山带作为特提斯域内典型的增生型造山带,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古特提斯洋裂解扩张到消减闭合过程的物质记录,是探索古特提斯演化与资源效应的理想研究区.文章以东昆仑造山带古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为宏观视角,综合近年带内勘查及研究新进展,概括总结了不同造山阶段典型矿床的发育机制,以期进一步凝练古特提斯成矿特色,深化区域成矿规律.文章总结认为,夏日哈木岩浆型Ni-Co-Cu矿(413~406 Ma)及新近发现的大格勒碱性岩-碳酸岩型Nb矿(约418~382 Ma)是原/古特提斯转换时期碰撞后陆内张裂背景的产物,标志着东昆仑原特提斯演化的结束与古特提斯体制的正式开启;德尔尼块状硫化物型Cu-Co-Zn矿床(约295 Ma)产于阿尼玛卿蛇绿岩套内,是慢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热液成矿系统的典型实例;早石炭世至晚三叠世早期,古特提斯阿尼玛卿洋先后经历低角度俯冲、俯冲回卷和高角度俯冲、地体拼贴导致地壳增厚与后碰撞(俯冲)伸展等过程.该阶段晚期(238~213 Ma)形成众多造山型Au矿、矽卡岩-斑岩型Fe/Cu多金属矿床及浅成低温热液型Ag矿床等,与造山过程中周期性挤压-伸展环境产生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区别于安第斯、科迪勒拉及中亚等经典增生型造山带,东昆仑带该时期并不发育典型的斑岩铜矿系统,这可能因为受到相对低氧逸度、低水含量的岩浆性质的制约.晚三叠世晚期开始,东昆仑造山带进入陆内伸展环境,碱性A1型流纹岩(213~200 Ma)的发现标志着带内古特提斯构造体制的结束.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东昆仑带总体矿产勘查和研究程度目前仍偏低,已知矿床的深边部及外围地质找矿潜力和找矿空间依然较大,古特提斯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多期造山伸展事件、复合成矿过程及其深部驱动机制仍需进一步理清.

    东昆仑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增生造山成矿特色

    青藏高原碰撞隆升与中国西北及中亚邻区砂岩铀成矿作用

    李子颖郭强秦明宽蔡煜琦...
    1336-1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碰撞隆升是现今地学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其演化过程在中国西北部及邻区中亚形成了独特的沉积盆地和山脉体系,且在形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产生了世界著名的砂岩型铀矿集中区,探明的铀资源量以百万吨计.文章研究探讨了青藏高原碰撞隆升与中国西北及中亚邻区盆山形成过程和特点、对沉积盆地建造响应和改造影响,构造沉积演化与砂岩铀矿形成的关系,阐述了不同类型砂岩铀矿的特点和模式、砂岩铀成矿事件、时空分布规律.青藏高原碰撞隆升演化对砂岩铀矿形成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中亚地区受青藏高原隆升的远程效应,构造活动相对较弱,形成大规模砂岩铀矿,且深度较浅,浅层的砂岩型铀矿是勘查的重点.中国环青藏高原造山带受影响较大,浅部和深部砂岩型铀矿均是下一步勘查的方向和目标.

    碰撞隆升砂岩铀矿沉积盆地青藏高原中亚地区

    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浅部岩浆储库时空结构——来自西藏甲玛矿区3000m科学深钻的证据

    林彬唐菊兴唐攀王梦蝶...
    1360-1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碰撞型斑岩成矿系统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岩浆源区演化以及成矿物质来源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论认识,但对浅部岩浆储库(3~5 km)的精细地质结构、演化过程及其对斑岩成矿作用的制约机制尚不清楚.文章以西藏甲玛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为实例,基于矿区成功实施的3000 m科学深钻,通过详细的地质编录,揭示甲玛斑岩成矿系统3000 m以浅的地质信息和浅部岩浆储库地质结构.同时,基于不同期次岩脉的穿切关系以及年代学分析,精细刻画了成矿系统浅部岩浆储库的时空结构,并建立了中新世(~15 Ma)多期次快速脉冲的岩浆演化模型.其中,锆石SIMS U-Pb测年揭示暗色石英闪长玢岩侵位时间为(14.9±0.1)Ma,略晚于二长花岗斑岩(15.534 Ma)、花岗闪长斑岩(15.368 Ma)的侵位时间,暗色石英闪长玢岩的蚀变与矿化特征表明其为重要的成矿岩脉.最后,浅部岩浆储库的不同期次岩脉的时空格架、矿化和蚀变特征,以及中酸性岩脉中广泛出现的暗色包体、石英溶蚀结构和大量再循环晶等证据,证实了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存在多级岩浆活动、多期次热液演化或基性岩浆持续补给,上述过程是控制铜多金属成矿的关键因素.

    岩浆储库时空结构斑岩成矿系统甲玛西藏

    四川大陆槽稀土矿床粗粒氟碳铈矿的发现及对找矿的指示意义

    赵芝王登红王伟刘善宝...
    1380-1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德昌大陆槽矿床是中国目前唯一确认的与隐爆作用有关的稀土矿床,具有埋藏浅、品位高、规模大等特征.氟碳铈矿是目前矿区内查明的唯一稀土工业矿物,主要分布在角砾状矿石的细粒至微细粒胶结物中.文章在大陆槽稀土矿床角砾状矿石中发现了粗粒至伟晶状氟碳铈矿,分布在含氟碳铈矿的萤石-重晶石-霓辉石角砾、含氟碳铈矿的萤石-重晶石-方解石角砾、含氟碳铈矿的方解石碳酸岩角砾中,亦呈氟碳铈矿矿物角砾.角砾中的氟碳铈矿多呈中粗粒乃至伟晶状,为板柱状自形-半自形晶体,碎裂结构发育.角砾被细粒至微细粒的石英-天青石-萤石胶结.胶结物中的氟碳铈矿呈针状、细板状或放射状集合体产出,粒度多小于100 μm.粗粒状氟碳铈矿的稀土元素氧化物含量(REO)在65%~71%之间,富铈和镧(占稀土元素总量的82%~95%),镨和钕含量相对偏低(占稀土元素总量的4%~17%);LA-ICP-MS分析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4.78±0.27)Ma(MSWD=1.1,n=21).大陆槽稀土矿床中粗粒氟碳铈矿的存在增加了矿石的稀土品位,提升了矿床的经济价值(易于回收).同时,说明大陆槽稀土矿在隐爆作用发生之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稀土矿化,暗示矿区深部可能存在一定规模的粗粒至伟晶状脉状矿体.

    粗粒氟碳铈矿角砾状稀土矿石U-Pb年龄大陆槽稀土矿床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