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王凯

季刊

1008-9640

kfjyxb@126.com

0378-2115115

475004

河南省开封市东京大道中段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宗旨;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和地域性的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叙事学视角下史学与文学之异同——以"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的不同表现为例

    杜芳
    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叙事学视角下的史学与文学存在相同和不同之处.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出发,以"三顾茅庐"这一事件在史学作品《三国志》与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的不同表现为例,从叙事逻辑、叙事聚焦、叙事时间三方面去探求文学叙事与史学叙事的异同.

    叙事学文学作品史学作品"三顾茅庐"

    以"桐城文法"评诗:论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诗学理论渊源

    袁泽宇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东树的《昭昧詹言》是桐城派后期重要的诗学专著,是桐城派诗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昭昧詹言》的校点者汪绍楹在书中提到:"《昭昧詹言》即是以'桐城文派'的眼光来评诗."本文兹从桐城先辈的影响、诗学审美取向以及诗学理论基础三方面论述方东树对桐城诗学理论的承继与突破,以此探寻《昭昧詹言》在桐城派诗学理论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诗学理论渊源.

    方东树《昭昧詹言》桐城派诗学渊源

    论《〈西游记〉漫话》对于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王帅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着力研究《〈西游记〉漫话》对于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林庚先生的学术语言和研究方法上,希望通过这两个方面,管窥林庚先生的小说研究门径,进而挖掘其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林庚《〈西游记〉漫话》研究方法文本解读内因外因

    小说《伤逝》爱情悲剧的重新审视

    曲雪峰
    3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伤逝》是一篇反映"五四"时期社会现实的爱情小说.被"五四运动"唤醒的知识青年子君和涓生相识相恋,并为了爱情与旧势力进行抗争,但是这样的爱情在封建礼教、自身性格弱点和生存现实的影响下走向毁灭.本文主要通过子君和涓生的经历,探究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首先,从社会环境入手,两人追求的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依然受到封建残余思想的阻碍;其次,从两人的性格缺陷入手,分析导致两人离异的决定性因素;最后,从现实的生存压力入手,说明两人爱情悲剧的必然.

    《伤逝》爱情悲剧

    中国"自序传"小说与日本私小说的异同——以郁达夫和志贺直哉为例

    王洁琼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序传"小说和日本以志贺直哉为代表的"私小说",由于作家自身经历以及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存在很多异同点.本文就以郁达夫和志贺直哉为例,探讨中国"自序传"小说与日本私小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读者深入理解这两种小说的内涵提供参考.

    "自序传"小说私小说异同郁达夫志贺直哉

    菲利普·拉金与巴勒特·叶芝的诗歌主题与民族意识构建的对比研究

    张爱萍张焕新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勒特·叶芝是20世纪爱尔兰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和评论家,更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菲利普·拉金是20世纪下半叶战后英国诗坛的主将,是英国"运动派"诗歌的代表.拉金承认叶芝对其诗歌创作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尝试从两者诗歌的主题和民族意识的构建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讨两者诗歌的异同之处.

    巴勒特·叶芝菲利普·拉金诗歌主题民族意识对比研究

    日本往来物的研究价值及研究现状

    沈霞
    39-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往来物是日本从平安时代末期到明治初期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辅助读本而编写的书籍总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其从最初的书信范文集,发展成为具有各种编纂体例、涉及多种学科范围的教科书系统.往来物不仅仅是了解日本教育史变迁的一条捷径,是研究日本社会、文化和语言的重要资料宝库,还是深入理解中日两国文化关系的新视点.本文就日本往来物的研究价值与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日本往来物研究价值研究现状

    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中的女性他者解读

    陈银珠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再现了伪装、种族、越战、政治正确等多元化的主题.本文将基于波伏娃的他者理论,阐述小说中福妮雅·法利、德芬妮和西尔克夫人三位不同女性的生存背景和人生际遇,分析她们被迫陷入他者地位的过程,探讨不同时期的女性所面临的同一他者境地、菲利普·罗斯对性别关系的反思以及对女性的关注.

    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女性人物他者

    文化概念下的词汇语用分析

    李叶
    4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化是一种传承,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发展.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词汇会随着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愈加丰富多彩.本文运用文化概念理论,着重从词源和文化语义内涵两方面分析词汇的文化价值,有助于广大英语教师从文化角度解析英语篇章.对这些问题的深度探索与研究可以深化人们对文化概念理念的认识,有助于从思想层次上解读和理解词汇的文化价值,在宏观民族文化体系中从更深层次上认识词汇.

    文化概念词汇文化价值词源词义

    《论语》中比喻的翻译——以韦利译本和辜鸿铭译本为例

    王楠
    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喻在《论语》中运用广泛,内涵丰富.正确再现《论语》的比喻对传达《论语》的思想、精神和风格至关重要.本文将对比韦利译本(以下简称"韦译")和辜鸿铭译本(以下简称"辜译")中比喻的翻译方法和效果.经过对比,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两位译者都采用直译法为主的翻译方法.针对包含独特文化内涵的比喻形象,韦译大多采用增译法,尤其是增加文外注释;辜译则更多地采用转换法和舍弃法.

    《论语》比喻翻译方法亚瑟·韦利辜鸿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