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王凯

季刊

1008-9640

kfjyxb@126.com

0378-2115115

475004

河南省开封市东京大道中段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宗旨;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和地域性的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晚清开封中兴之分析与研究

    史爱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八朝古都开封,历史上几度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末以后,经历了长久的低迷状态.光绪二十七年(1901),慈禧、光绪西行回銮在开封停留三十三天,颁布了一系列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客观上促进了开封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之出现了有清以来少有的繁荣局面.

    慈禧光绪开封溥儁兴办学堂科举改革

    任访秋与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陈少卿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著名文学史家任访秋是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经历了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北大研究院文史部、北大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三个时期,见证了中国研究生教育走向成熟的过程.在国学门和文史部时期,由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松散、混乱和个人谋生的需要,研究生的身份并没有对任访秋的学术研究产生实际助益.1934年北大研究院改革后,任访秋重回北大,不仅得到了周作人、黄节等学术巨匠的亲自指导,还经历了严格的考试、论文写作和答辩,让他的学问更上一个台阶,也使他获得了主流学术界的正式认可,可以说,北大研究院是他的学术生涯的真正起点.

    任访秋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汉学传播过程中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误读"研究

    董婉琼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外汉学研究是近年来中国比较文学界较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随着中国文学作品在海外的译介,文学翻译中的误读现象也日益显现出来,对于中国文学的误译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海外汉学误读的分析,探讨中国文学乃至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出国门并在海外得到再生.

    汉学传播翻译误读

    我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民居室内结构的演变

    邓敏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民从旧石器时代的天然穴居过渡到新石器时期,开始改造自然,建筑以供居住的区域,进行定居生活,各个阶段的房屋室内结构各有不同,具有各自的典型特点.距今8000年左右,西北地区的房址均是小单间,室内尚未出现分区;距今6700~5900年,房址开始出现功能分区,室内固定有可供炊事的灶址,或有套间、可供睡卧的土床、储存东西的窖穴;距今5900~5000年,房址开始出现了具有公共空间功能的五边形房址;距今5000~4000年,窑洞式建筑普遍流行,房屋由门厅、主室、院落组成.

    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室内结构

    晚宋名臣高斯得军事谋略探微

    郭延丹
    15-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宋时期的高斯得是一位在中国诗坛占有一席之地的名臣,其诗堪称"诗史".但高斯得儒而知兵,在南宋晚期的军事谋略亦值得关注.其军事谋略主要内容为:选将能勇而持重;修军政,振士气;明赏罚,惜将命.结合晚宋社会实际情况和军事颓废的弊病,高斯得提出独到见解,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当时军事困境,对南宋晚期的军事建设大有裨益.

    高斯得军事谋略晚宋

    明清时期黄河三角洲杜氏家族家风的历史传承及当代意蕴

    吴霞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滨州杜氏家族是明清时期黄河三角洲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家族在绵延明清两代500年长盛不衰的历程中,形成了力倡子弟以读书为志业、秉承儒家的孝悌忠信、为官从政清正廉洁、仁爱万物等传统家风.杜氏家族的家风与当代社会所倡导的家风存在一定差距,但研究杜氏家族的传统家风并汲取、传承其中的有益因素,有助于重塑新时代家风家教、化解家庭矛盾,改进地方家庭教育工作.同时,对于改进区域党风政风、增进区域文明、形成高尚文明的道德风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杜氏家族家风传承家庭教育

    试论公共健康伦理中的道德主体责任——基于《血疫:埃博拉病毒的故事》的分析

    戴宁馨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健康伦理中,个人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公共健康专业人员应坚守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团体要保证其个人的公共健康,确保本团体遵循的道德标准和规范符合社会对公共健康的要求;政府要做好公共健康危机预警和防范,负责公共健康救助、信息公开、协调主体间关系,担负起公共健康秩序恢复、事件总结提高、倡导伦理规范等责任.本文将基于对《血疫:埃博拉病毒的故事》中各主体责任的分析,明确公共健康伦理中各责任主体的相应责任,从而为促进公众健康、预防疾病、减少伤害提供伦理学意义上的理论支撑,同时为促进公共健康提供正确的伦理价值观指导.

    公共健康伦理道德主体责任

    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与实践哲学关系的演变纲要

    马荣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指出实践哲学问题是当代中国哲学构建的核心问题,而把握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与实践哲学的关系演变是把握这一问题的理论前提.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形而上学与实践哲学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形成阶段,形成的是"形而上学之内的实践哲学"这一古典哲学模式;第二个阶段是近代科学阶段,形成了广义的实践哲学,但深受传统形而上学不自觉的影响,反而失去了实践的品格;第三个阶段是跳出形而上学的实践哲学阶段,自觉地反形而上学,克服近代哲学的弊端,为把实践哲学确立为第一哲学打下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西方哲学形而上学实践哲学中国哲学

    蔡元培的伦理思想研究

    杨柳青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蔡元培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在20世纪提出了一系列伦理思想,对旧中国封建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其伦理思想中的一些内容对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建设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借鉴意义.由此,本文主要分析、研究蔡元培伦理思想中具有时代意义的部分,并结合当下中国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形势,赋予其伦理思想以新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

    蔡元培伦理思想道德建设

    《虎牢关三战吕布》中张飞人物形象塑造

    徐艳丽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光祖是杂剧作家、散曲作家,他在《虎牢关三战吕布》中塑造了张飞这一人物形象.剧中的张飞是一位建功心切,正直、勇猛无敌的将士,这种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是运用大量的铺陈渲染和强烈的对比手法.此外,人物宾白和唱词的描写也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虎牢关三战吕布》张飞人物形象塑造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