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开放时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开放时代
开放时代

吴重庆

双月刊

1004-2938

opentimes@21cn.net

020-86464940;86464301

510410

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云安路119号

开放时代/Journal Open Tim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大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属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本刊以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为己任,欢迎对中国社会问题进行学理分析、探讨的学术理论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bstracts

    5-11页

    立心与立命:"第二个结合"的文明再造逻辑

    张跃国
    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文化上的生命载体."第二个结合"的内在逻辑就是文化立心与文心立命的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个文化生命体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现实形态,也是当代中国的文化形态和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它有力作用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模式,赋予这条道路以文化根基和文明底蕴,并在文化创造、文明塑造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催生和再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立心立命文明再造

    关于"巫史传统"的非实证分析

    赵汀阳
    26-31页

    商周精神转变中的"经"之意识

    杨儒宾
    32-35页

    从历史哲学来理解"巫史传统"

    吴飞
    36-40页

    理性化抑或回归自然:作为文明特质的礼乐

    林鹄
    41-48页

    推:一个中国社会关系的基本概念

    周飞舟
    4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试图对"推"的概念进行经典文献中的溯源.作为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社会关系概念,"推"被看作差序格局中与"私"相反的力量.费孝通晚年更加强调"推"的一面.本文通过对儒家文献的阐释,发现了"推"的基本原理和实践路径,希望能为中国社会理论的建设增加实质性的内容.根据研究发现,"推"的本源是"孝","推"的机制是"敬",基本理论可以总结为因性立教、由爱生敬和以敬推爱."推"的实践路径是礼制,本文通过对丧服制度的分析,呈现了"推"是如何表现"亲亲""尊尊"以达到人际关系中的"仁至义尽".

    差序格局社会关系

    《近代中国》学刊五十年

    黄宗智白凯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近代中国》创刊以来的50年,我们可以看到,肇始,在《近代中国》所有作者中,非华裔美国学者占比最大,为73%,到20世纪末,占比仍然高达64%,但之后则直线下降,2005-2009年为26%,2020-2022年为11%.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趋势被在美国华裔学者(无论美国公民与否)的扩增部分抵消.近20年中国大陆学者在学刊上的发文占比越来越大,如今达到28%.如果再加上美国和全球其他地区华裔学者的话,占比更高达65%,无疑乃是重大的演变.同时,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诸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荷兰等)的非华裔中国研究专家有一定比例的扩增,但总体来说,英语中国研究近乎是以华人为主的天下,也是一个高度跨国化的专业.在回顾与总结之外,本文将附带一些给青年投稿者的建议.

    非华裔美国学者华裔美国学者中国大陆学者美国以外的华裔学者学刊的主要议题

    现代主权类型、边疆观及其知识生产

    谭同学
    7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家性质现代化的标识,现代主权是欧洲世俗国家扩张的产物.由此有了扩张型主权,与之相对的自立型主权,以及相应的边疆观.扩张型主权为扩张找借口,从未停止相应的知识生产和话语建构,其边疆观具有外向攻击性,甚至将其他主权国家内政视作本国"边疆"安全之所在.自立型主权的边疆观则呈内敛性,固边、兴边重在内求发展,外求和平共处.中国作为典型的自立型主权国家"站起来"后,仍需长期推进边疆现代化发展,日常入微地强化主权建设.在边疆议题上,带有自立型主权意识的知识生产,必得回击扩张型主权国家及其部分知识分子挑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分离主义的话语.就自省而言,则需正视边疆民族工作的历史和社会现实变化,扎实推进固边、兴边研究.

    扩张型主权自立型主权边疆观知识生产主权意识

    海峡殖民地的普通法塑造(1826-1869)——以"神主"案为线索

    史庆
    9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海峡殖民地建立以来,英国殖民政府长期委托华人领袖管理当地华人社群.华人领袖蔡沧浪在遗嘱中要求通过英国信托制度永久履行"神主"仪式,而该仪式与华人秘密会社有直接关联.1857年,法官麦克科斯兰判决认定殖民地法律不干涉此宗教仪式.从1857年起,帝国殖民地的一系列冲突深化了加强殖民地法治建设的"文明化使命"思想,而海峡殖民地的开发以及全球产业分工链的形成也使得殖民政府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华人秘密会社的管制.首席法官麦克斯韦尔于1869年重审此案,判决以普通法为依据,将禁止永久管业规则适用于该案,反映了普通法制度与全球资本网络的关联.

    海峡殖民地普通法神主禁止永久管业判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