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抗感染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

丁龙其

季刊

1672-7878

kgryx@126.com

0512-62766009

215006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368号(大森商务楼209A室)

抗感染药学/Journal Anti-Infection Pharmacy
查看更多>>《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研究进展

    徐琴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是一种重要的肠杆菌科细菌,常定植于肠道与呼吸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发疾病,也是引起院内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近年来,KP致肝脓肿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高毒力KP(hypervirulent KP,hvKP)因此受到广泛关注.hvKP从传统KP中分离出来,具有高毒力和高黏性等主要特征,可引发侵袭性感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为此,笔者综述了 hvKP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主要毒力因子特征、临床诊治、耐药现状等,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毒力因子耐药性肝脓肿

    厚朴及其有效成分的中枢抑制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明发沈雅琴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厚朴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癫痫和解热镇痛的作用.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主要是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与其受体的结合,促进GABA的生物合成,提高GABA含量,发挥中枢抑制作用;也可通过促进β-内啡肽的释放和激动大麻素受体-1,对抗中枢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的兴奋作用,以及抑制神经细胞的Na+电流、5-羟色胺的释放和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产生其中枢抑制和解热镇痛作用.笔者综述了厚朴及其有效成分的中枢抑制作用及机制,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厚朴厚朴酚和厚朴酚中枢抑制作用

    谷氨酰胺与精氨酸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

    毛世臣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进展期胃癌主要是指肿瘤组织侵入胃壁肌层或(和)浆膜层的一类胃癌,无论病灶直径大小,或有无转移,均统称之为进展期胃癌.临床上按照肉眼形态的差异分作息肉型、溃疡型和浸润型.胃癌根治术是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的重要手段,但患者因受手术创伤的影响,术后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继而出现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此外,进展期胃癌患者自身存在营养状况的紊乱,手术创伤易导致该营养紊乱状况进一步加剧,最终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预后欠佳.此外,免疫营养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肿瘤的生长、增殖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抗肿瘤治疗效果.随着营养与进展期胃癌临床关系研究的日益深入,营养支持在进展期胃癌临床领域中得到较为广泛应用.然而,差异性营养支持疗法所获得的效果截然不同,寻找一种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疗法是临床共同关注的热点.谷氨酰胺属于T淋巴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一定含量的谷氨酰胺可提高人体内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的转化率;而精氨酸可提高T淋巴细胞间接免疫反应,并通过不同途径调控T淋巴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两者联合使用可发挥更为理想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作用,调节辅助性和抑制性T细胞比例,以实现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修复作用,为其术后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该文综述了谷氨酰胺与精氨酸联用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相关研究,对其研究进展作了分析.

    进展期胃癌谷氨酰胺精氨酸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替加环素在低蛋白血症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王凤飞茹仁萍郁乐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与比较正常大鼠与低蛋白血症大鼠替加环素尾静脉注射后的药动学参数的差异.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大鼠给予尾静脉注射阿霉素(7.5 mg/kg),15 d后测定大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建立低蛋白血症大鼠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替加环素4 mg/kg后,分别于给药后10 min、0.5 h、1.0 h、2.0 h、3.0 h、4.0 h、6.0 h、8.0 h和12.0 h时处死5只大鼠,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后测定其血药浓度.结果:对照组大鼠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为(4.29±0.42)μg/(mL·min),表观分布容积(Vd)为(1 370.94±512.69)mL,清除率(CL)为(234.78±23.45)mL/h;实验组大鼠AUC0~t 为(1.73±0.26)μg/(mL·min),Vd为(4 071.64±1 192.51)mL,CL为(453.19±71.34)mL/h;实验组大鼠替加环素血药浓度和AUC0~t,显著下降,且实验组大鼠的清除率和Vd显著上升.结论:低蛋白血症可降低大鼠替加环素的血药浓度和AUC0~t,,导致其疗效下降.

    替加环素低蛋白血症大鼠模型药动学血药浓度

    云南地区结核病患者人尿酸盐转运蛋白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吡嗪酰胺导致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彭江丽刘晖朱江春刘幸...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云南地区结核病患者人尿酸盐转运蛋白1(human urate transporter 1,hURA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吡嗪酰胺导致高尿酸血症的易感性.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住院治疗服用吡嗪酰胺导致高尿酸血症的结核患者294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服用吡嗪酰胺未导致高尿酸血症结核患者2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MassArray基因分型技术检测的hURAT1基因SNP位点的分型情况,分析hURAT1的SNP与吡嗪酰胺导致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结果:hURAT1基因中rs11231825各基因型(TT、CT、CC)位点的频率分布,在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rs11231825位点突变型等位点基因中C位点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rs2022048位点中各基因型及等位点基因中的频率分布基本接近(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hURAT1基因rs11231825与吡嗪酰胺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可能相关,突变型等位点基因中C位点可能是吡嗪酰胺导致高尿酸血症的保护性等位点基因.

    人尿酸盐转运蛋白1单核苷酸多态性吡嗪酰胺高尿酸血症

    信息动态

    21,139页

    丙酸氯倍他索尿素乳膏中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丁志军李小兰付志媛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和考察丙酸氯倍他索尿素乳膏中尿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方法.方法:分别以NH2柱和SB-Aq柱作为测定柱,采用HPLC法测定丙酸氯倍他索尿素乳膏中尿素的含量,并考察其方法的线性关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回收率等.结果:(1)采用NH2柱测得乳膏中尿素浓度为0.202 2~5.054 0 μg/mL(r2=0.999 9)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5%,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50%(n=6),测得尿素的平均含量为98.15%;(2)采用SB-Aq柱测得乳膏中尿素浓度为0.590 4~5.904 0 μg/mL(r2=0.999 8)时也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6%,RSD为0.89%(n=6),测得尿素的平均含量为98.97%.结论:NH2柱和SB-Aq柱两种测定方法测得乳膏中尿素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且操作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均可用于丙酸氯倍他索尿素乳膏的质量控制.

    丙酸氯倍他索尿素乳膏尿素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NH2柱SB-Aq柱

    住院患儿肺炎链球菌血清型与其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

    赵恩丽方盼盼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住院患儿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血清型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SP患儿116例病历资料中分离出的SP菌株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儿入院后采集的咽喉部痰液标本中SP菌株培养和鉴定结果,分析SP血清分型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特点.结果:116株SP分离菌株中,血清型分型检出116株,其中血清型分布TOP5分别为19F、6A、14、19A和23F;23价多糖疫苗覆盖血清型疫苗 PCV23(1~5 B、6B、7F、8N、9N、9V、10A、11A、12F、14B、15B、17F、18C、19A、19F、20F、22F、23F、33F)菌株覆盖率可达到67.24%,13价 SP-PCV13(1A、3~5 A、6A、6B、7F、9V、14C、18C、19A、19F和23F)覆盖率为5.17%;药敏试验结果发现116株SP分离菌株对敏感性TOP 5药物为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利奈唑胺,其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8.28%、96.55%;PCV 13覆盖与非PCV13覆菌株对比,其对头孢呋辛、红霉素、阿奇霉素的不敏感率(中介+耐药)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16株SP分离菌株中,其中19F、6A、14、19A、23F血清型菌株对红霉素及阿奇霉素不敏感型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菌株,而19F对于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不敏感度率均达100.00%.结论:住院患儿SP常见血清型为19F、6A、14、19A和23F,其中PCV13疫苗接种后可达较高覆盖率,且PCV13覆盖株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不敏感率较高,临床治疗用药应尽可能规避红霉素和阿奇霉素.

    住院患儿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抗菌药物耐药特点

    某院肿瘤患者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用药分析

    邹音张桂芬张敏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肿瘤病区住院患者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2020年11月—12月肿瘤病区静脉用PPIs患者210例病历资料,依据相关法规,统计与分析静脉用PPIs的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结果:患者PPIs的使用 目的以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为主(占27.62%),抗肿瘤药物和血液系统用药分别占62.08%、10.77%;在静脉用PPIs中,兰索拉唑的使用频次占46.69%,使用单个品种的病例数占78.10%,均次疗程为(4.35±4.41)d,疗程小于或等于2 d的占40.48%;不合理用药类型中以超疗程用药(占31.34%)、超剂量(占22.39%)和选药欠合理(占14.93%)为主;PPIs与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卡培他滨片和抗菌药物等联用存在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结论:医院肿瘤病区用药结构与疾病治疗基本相符,静脉用PPIs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不合理使用现象;医院行政部门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用药,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

    肿瘤病区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不合理用药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抗菌药物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张静石祥奎姜英凤黄亭...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血清25-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与糖代谢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抽取医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产检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30例(GDM组)和正常妊娠期组(NGP组)孕妇353例资料,比较其采用免疫层析法分别检测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分析2组孕妇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检测结果对糖代谢的影响.结果:妊娠期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较低,小于35岁年龄组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为(46.277±9.839)mmol/L,大于或等于35岁年龄组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为(47.394±10.540)mmol/L,均为缺乏状态;妊娠期孕妇25-羟基维生素D的代谢随季节变化产生波动,而春、夏、秋、冬季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平均水平分别测得(44.203±7.917)mmol/L、(49.065±11.029)mmol/L、(49.171±11.142)mmol/L和(44.652±8.854)mmol/L,在夏、秋季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相对高于春、冬季;GDM组孕妇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NGP组,但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维生素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更高,当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50mmol/L时,GDM的风险显著升高;而当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高于75mmol/L时,GDM的风险显著下降.结论:除季节因素外,糖代谢受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又与GDM风险相关;当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大于75 mmol/L时,GDM的风险明显下降.因此,了解我国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情况,有利于孕期合理补充维生素D,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25-羟基维生素D妊娠期糖尿病糖代谢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