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抗感染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

丁龙其

季刊

1672-7878

kgryx@126.com

0512-62766009

215006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368号(大森商务楼209A室)

抗感染药学/Journal Anti-Infection Pharmacy
查看更多>>《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

    严羚佳顾觉奋
    1715-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仍在全球肆虐.面对疫情异常严峻的现状,尚无特异性针对该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和预防药物,开发安全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迫在眉睫.该文简单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的不同,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高的人际传播特点;并综述了国内外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10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以期为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中药厚朴及其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抗真菌和病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明发沈雅琴
    1724-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厚朴及其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具有广谱的抗真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真菌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破坏线粒体(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而诱导真菌细胞凋亡和坏死;或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提高细胞的通透性而杀死真菌;抑或通过抑制真菌的黏附能力,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和增厚,降低真菌的自我保护能力而抑杀真菌.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和厚朴酚能增强氟康唑抗白假丝酵母的作用.厚朴、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还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其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产生抗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登革病毒、诺如病毒和草鱼呼肠孤病毒的作用,也可通过提高宿主细胞的抗病毒的免疫应答和抗氧化作用,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复制,产生广谱抗病毒的作用.该文综述了厚朴、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抗真菌、抗病毒作用.

    厚朴厚朴酚和厚朴酚真菌病毒

    靶向肝细胞的纳米脂质体研究进展

    徐明昊薛文静程军平
    1729-1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规治疗肝病的药物不能有效的靶向病变部位,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因此,药物的靶向递送技术迅速发展,脂质纳米颗粒被开发用于被动和主动的靶向递送药物至肝脏.主动靶向在递送中更具有细胞特异性,通过在载体表面修饰相应的配体,达到高选择性地结合靶细胞表面受体的效果.该文综述了纳米脂质体对于肝细胞的特异靶向作用.

    肝细胞主动靶向被动靶向受体配体纳米脂质体

    苏州地区2019年—2021年HIV-1感染患者对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其耐药基因分析

    许炜璐魏志强黄金龙刘锦...
    1733-1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来苏州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患者对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其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2021年收治的苏州地区艾滋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失败的HIV患者157例病历资料,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标本中病毒的毒株亚型及其耐药基因突变特点.结果:157例HIV患者样本中,90例患者(57.32%)pol基因区扩增成功,患者不同性别、传播途径、基线CD4 T细胞水平、合并肝炎、合并梅毒和确诊到治疗间隔时间的耐药突变比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例HIV患者发生耐药突变,其对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率分别为1.41%、4.22%、78.87%和94.37%;HIV-1毒株亚型以CRF01_AE为主(40例,占56.32%),其次为B亚型(9例,占12.68%)和A亚型(8例,占11.27%);此外,还发现CRF67_01B、CRF01_AE/B和CRF07_BC等其他9种耐药重组亚型.结论:苏州地区HIV-1感染者采用ART治疗时,应重点关注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变迁情况,并合理选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疗效.

    艾滋病耐药抗病毒治疗基因亚型

    RMK-03TM皮肤黏膜护理喷剂对上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调节机制的影响

    冒昊天江国荣梁国强林琳...
    1738-1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寒冷致小鼠上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低下(upper airway immunity dysfunction,UAID)模型的实验,基于免疫球蛋白A单克隆抗体(immunoglobulin A monoclonal antibody,IgA MAb)阻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Spike-ACE 2相互作用探究RMK-03TM喷剂对上呼吸道黏膜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ICR小鼠分为正常组、UAID模型组、利巴韦林喷雾剂组、RMK-03TM喷雾剂组4组,每组10只;利巴韦林喷剂组和RMK-03TM喷剂组先给予口腔喷雾0.1 mL/只q12h,给药3 d,;第3 d,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复制UAID模型,即将小鼠放入-20℃寒冷环境中15 min,之后在室温适应1 h,经腹腔注射毛果芸香碱滴眼液(0.25 mL/只),2 min后以安乐处死小鼠,取口腔、咽喉部黏膜组织进行HE病理学切片检查,以Western blotting法考察其IgA、pIgR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4、IL-6和IFN-y、TNF-a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CE 2和ACE的表达情况.结果:UAID模型组小鼠唾液中SIg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提示模型复制成功;与正常组相比,U AID模型组小鼠的口腔和咽喉黏膜组织可见轻度间质水肿、小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伴有淋巴管轻度扩张水肿;UAID模型组小鼠口腔、咽喉部黏膜组织IgA、pIgR蛋白表达,IgA相关细胞因子IL-4、IL-6的含量及pIgR相关细胞因子IFN-γ、TNF-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该组的ACE、ACE 2平均光密度值(IOD/area)均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5);利巴韦林喷剂组和RMK-03TM喷剂组的上述主要指标均在不同程度上优于UAID模型组,且后者的上述主要指标优于前者.结论:RMK-03TM皮肤黏膜护理喷剂通过调节局部黏膜免疫屏障低下相关IgA的含量,抑制呼吸道黏膜中ACE 2活性表达,间接推测其阻断SARS-CoV-2的Spike-ACE 2相互作用以提供黏膜免疫.

    RMK-03TM喷剂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IgA/pIgRSARS-CoV-2Spike-ACE2

    肺结核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分析

    李敏王熠唐佩军曾令武...
    1745-1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为肺结核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152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中25(OH)D3 水平,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类型患者维生素D、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不同维生素D水平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结果:不同性别肺结核患者的年龄、维生素D、T细胞亚群水平经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0岁肺结核患者血清维生素D、CD4/CD8水平最低,>30-<60岁肺结核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最高,随着年龄增加患者的T淋巴细胞、CD8T细胞水平降低,CD4/CD8水平升高;维生素D水平>20 ng/mL肺结核患者的CD4/CD8比值最高,CD8水平最低,随着维生素D水平增加,CD4/CD8比值增加(P<0.05);不同维生素D水平患者的CD8、CD4/CD8水平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水平与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CD4/CD8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维生素D可能通过降低CD8 T细胞水平、升高CD4/CD8比值改善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肺结核维生素DT淋巴细胞亚群

    不同标准方法的测定对依达拉奉注射液中药物含量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梁雨溪
    1749-1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标准方法的测定对依达拉奉注射液中药物含量的影响及其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方法:选用 日本原研依达拉奉注射液(批号为B083、C084及C085)和国产依达拉奉注射液(批号为1712200、1804023、180115和180212)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日本药典(第17版)》(简称《JP 17》)方法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简称《ChP 2015》)方法,测定与比较上述不同来源的依达拉奉注射液中药物含量,并根据含量测定结果,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结果:按JP 17方法测得日本原研依达拉奉注射液与国产依达拉奉注射液含量分别为98.50%、98.49%、98.42%,以及98.60%、98.44%、98.41%、98.39%,而按《ChP 2015》方法测得上述依达拉奉注射液含量分别为99.20%、101.05%、99.13%,以及101.44%、99.14%、99.37%、100.60%;按《JP 17》方法检测的日本原研产品依达拉奉注射液(批号为B083)含量平均值为98.44%,RSD为0.09%,明显低于《ChP 2015》方法含量平均值为99.90%、RSD为1.03%;将处方工艺分别改进后,按《JP 17》方法测得日本原研产品(批号为B083、C084、C085)和国产产品(批号为 1712200、1804023、180115和 180212)含量分别为99.93%、99.90%、100.02%,以及 100.01%、99.94%、99.92%、99.95%.结论:按《JP 17》方法测得的依达拉奉注射液的精密度较好,但测定结果整体偏低,通过供试品处方工艺的改进,有效提高了依达拉奉注射液含量测定结果的精确性,避免了系统误差的发生.

    依达拉奉日本药典中国药典含量测定改进措施

    漯河地区医院2017年—2020年检出的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曹虎山冀首鹏刘新郑
    1753-1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漯河地区医院2017年—2020年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漯河地区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KP)4 652株的检测数据,分析4年间KP菌株中临床CRKP检出率、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和CPKP耐药特点.结果:4 652株KP菌株中,CRKP检出率为9.42%;其中2017年分离出KP 1 053株,检出CRKP 86株(占8.17%);2018年分离出的KP 1 079株,检出CRKP 102株(占9.45%);2019年分离出KP 1 126株,检出CRKP 110株(占9.77%);2020年分离出KP 1 394株,检出CRKP 140株(占10.04%);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分泌物(占36.53%),其次是尿液(24.20%)、血液(16.21%)、痰液(13.70%)、伤口 分泌物(7.31%)和其他(2.05%);CPKP检出科室以ICU(36.76%)为主,其他依次为急诊科(14.16%)、呼吸内科(14.16%)、老年病科(11.87%)、泌尿科(10.50%)、肝脏外科(6.16%)、儿科(5.48%)和心内科(0.91%);药敏结果发现CRKP对头孢曲松、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46.58%、47.95%和15.07%),而其对氨曲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大于80.00%;其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达100.00%.结论:漯河地区医院CRKP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主要集中分布于ICU,主要标本来源于呼吸道分泌物;且CRKP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呈高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对细菌耐药的监测,按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漯河地区耐药特点

    替加环素在儿科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分析

    韩美玲王燕钟文周密...
    1757-1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与分析替加环素在儿科患者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与替加环素和儿科患者(327例)相关的文献30篇,评估文献发表年份、研究类型、病例数、替加环素的剂量和疗程、标本分离出病原菌、临床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纳入的30篇文献(英文25篇,中文4篇,西班牙语1篇),涉及使用替加环素的患儿327例(年龄为0~18岁),临床总有效率为77.70%;检出的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36例患者使用替加环素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占11.01%);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贫血、凝血功能异常、牙齿黄染等,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急性胰腺炎.结论:替加环素用于治疗儿童重症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均较高.

    替加环素重症感染儿科患者安全性有效性文献分析

    某院236例孕晚期孕妇的无乳链球菌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分型与耐药性分析

    廖平英
    1764-1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孕妇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菌株的基因分型及其耐药状况.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孕晚期产妇236例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统计其采集的直肠、阴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病原菌的基因分型及其耐药特点.结果:236例孕晚期孕妇各种分泌物标本中,SA阳性标本为89例,分离出SA菌株89株,其SA感染率为37.71%;经SA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结果发现,89株中1株SA样本分型失败,其余的88株SA菌株中分离出12种基因型,TOP 3的为ST19型(占34.83%)、ST17型(占28.09%)和ST12型(占14.61%);药敏结果发现,MLST占TOP 3的SA菌株对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头孢曲松、苯唑西林、青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敏感率较高.结论:MLST占TOP3的SA菌株对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均具有较高耐药率,临床应尽早对孕晚期产妇直肠、阴道SA感染的检测与药敏试验,针对性制定其治疗方案,以确保其治疗效果,避免对新生儿产生影响.

    孕晚期孕妇无乳链球菌基因分型耐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