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抗感染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

丁龙其

季刊

1672-7878

kgryx@126.com

0512-62766009

215006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368号(大森商务楼209A室)

抗感染药学/Journal Anti-Infection Pharmacy
查看更多>>《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预防性抗乙肝病毒治疗对减少结核病合并乙肝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临床价值分析

    肖水灵刘波梁常枧谭蠡...
    268-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性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治疗对减少结核病合并乙肝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u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 月浏阳市人民医院 158 例初治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BV-DNA水平,将其分为阴性组(HBV-DNA<100 IU/mL)、阳性组(HBV-DNA≥100 IU/mL),将阳性组进一步分为低病毒载量组(HBV-DNA为100~<2×106 IU/mL)、高病毒载量组(HBV-DNA≥2×106 IU/mL),将各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预防性抗HBV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命名为A1 组(阴性对照组)、A2 组(阴性治疗组)、B1 组(低病毒对照组)、B2 组(低病毒治疗组)、B3 组(高病毒对照组)和B4 组(高病毒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抗结核和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另接受抗HBV药物治疗,比较各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阳性对照组的肝损伤发生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患者的肝损伤发生率为 31。11%高于阴性治疗组为 9。09%(P<0。05);阳性对照组患者的肝损伤发生率为 68。57%高于阳性治疗组为 20。00%(P<0。05);按病毒载量分层的对照组、治疗组肝损伤发生情况为,HBV阴性、低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的治疗组患者肝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同级别病毒载量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HBV阳性重度肝损发生率明显高于HBV阴性重度肝损发生率(P<0。05);HBV阴性、经预防性抗HBV治疗的患者中度肝损伤发生率降低(P<0。05);HBV阳性和经预防性抗HBV治疗的患者重度肝损伤发生率降低(P<0。05);治疗组肝损伤的患者最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病合并乙肝患者的HBV载量越高,肝损伤发生率越高,肝损伤严重程度越重;预防性抗HBV治疗可降低肝损伤发生率,预防严重肝损伤的发生;结核病合并乙肝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HBV可反弹出现HBV再激活;预防性抗HBV治疗能有效抑制HBV再激活;结核病合并乙肝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发生时间集中在 2 个月内,肝损伤恢复时间集中在 0。5~1 个月。

    结核病乙肝抗乙肝病毒治疗肝损伤临床价值

    特色药学服务对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

    袁珍娥廖宇叶开媛郭世波...
    274-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特色药学服务对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为促进临床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遂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施行常规药学服务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52),而将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施行特色药学服务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52);借助评分量表,从适应证、品种选择、用法用量和配伍、病原学送检、会诊制度等方面对患者的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分,评价特色药学服务对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规范管理评分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54%vs 63。46%,P<0。05),并且其在病原学检查、会诊制度等分项上的良好率均大于 80。00%;观察组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合理用药评分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38%vs 65。38%,P<0。05),并且在品种选择、用法用量及其配伍、其他等分项上的良好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色药学服务对促进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效果良好。

    特色药学服务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某院门急诊尿路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汪恒涛
    27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开展专项处方点评,为临床UTI患者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随机抽取 2021 年 7 月—2022 年 6 月彭泽县人民医院门急诊UTI患者的 550 张处方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用法、用量等信息,分析门急诊UTI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分析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原因。结果:医院门诊和急诊UTI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 97。36%和 96。65%,而门急诊的总抗菌药物使用率则为 97。09%;医院门急诊UTI患者所用的抗菌药物中,DDDs前 3 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克林霉素磷酸酯片和头孢克洛咀嚼片,其DDDs值分别为 3 675。25、2 825。00 和 1 942。00;而涉及处方数前 3 多的抗菌药物依次为盐酸左氧氟沙星片(161 张)、头孢克洛咀嚼片(70 张)、硝呋太尔胶囊(66 张);处方点评结果显示,534 张门急诊UTI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 84 张(不合理率为 15。73%),其中主要的不合理原因为药物遴选不合理(49 张,占 58。33%)、用药指征不合理(14 张,占 16。67%)和联合用药不合理(11 张,占 13。10%)。结论:医院门急诊UTI抗菌药物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管理,定期点评处方用药,以促进临床用药规范化。

    尿路感染门急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某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中医护理措施

    顾雪英宋芝雁龚佳怡
    280-283,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中医护理措施,为临床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0 月—2023 年 11 月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320 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手术部位、手术时长、无菌操作情况、玻璃体溢出情况、血清白蛋白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结果:320 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有39例,感染发生率为12。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与合并高血压与否、合并糖尿病与否、无菌操作规范与否、玻璃体溢出与否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无菌操作不规范是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可能与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无菌操作不规范存在密切关系,临床对此类高风险患者应加强监测和护理,以减少换算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但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少,相关结论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感染感染性眼内炎危险因素护理措施

    2015年—2022年镇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中感染性指标的检测情况分析

    赛雪高强李浩胡嘉波...
    284-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 2015 年—2022 年镇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中感染性指标的检测情况,为提高输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5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在镇江市中心血站采集的 237 651 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生化和核酸检测,统计标本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原(antigen,Ag)/抗体(antibody,Ab)、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抗-TP)、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不合格率。结果:2015 年—2022 年镇江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总体检测不合格率为 1。17%,其中ALT、抗-TP、HBsAg、抗-HCV、HIV Ag/Ab的不合格率分别为 0。48%、0。21%、0。20%、0。16%和 0。07%。血液核酸检测总体不合格为 0。05%,其中HBV-DNA不合格标本 116 份、HIV-RNA不合格标本 3 份,未发现HCV-DNA不合格标本。结论:2015 年—2022 年镇江市无偿献血者总体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和核酸检测总体不合格率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且以ALT不合格率为最高。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力度、强化献血相关知识宣教,提高血液合格率、提升输血安全。

    无偿献血者感染性指标镇江市

    慢病管理药学服务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和再入院率的影响

    韩敏钰潘姝曼姚树永
    28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慢病管理药学服务对抑郁症住院患者在院疗效和再入院率的影响,探索降低抑郁症复发率的可能途径。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1 日—2021 年 3 月 31 日苏州市广济医院住院治疗 15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服务模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75)和药学服务组(n=75),对照组患者给予施行传统诊疗方法,药学服务组给予施行传统诊疗与药学服务相结合的诊疗模式,比较 2 组患者的综合评价药学服务实施效果和 1 年内不同因素情况再入院率的差异。结果:药学服务组患者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药学服务组的首发抑郁症患者、中度抑郁症患者、既往服药依从性低患者的 1 年内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病管理药学服务可降低抑郁症患者的再入院率,提示慢病管理药学服务可能是降低抑郁症复发率的有效途径。

    抑郁症药学服务慢病管理疗效再入院率

    苏州某医院尘肺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周蜜孔玉林吴越人
    294-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尘肺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并探究其危险因素,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12 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职业病科收治的 631 例尘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用药情况等信息,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631 例尘肺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 18 例(感染率为 2。85%),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89。67%);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26 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 50。00%);2 组患者有无侵入性操作、是否长期卧床、是否使用无创呼吸机、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住院时间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使用无创呼吸机和长期住院≥15 d是尘肺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可以通过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临床可根据具体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尘肺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职业病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

    朱章剑张昌华彭锋刘芬...
    297-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2021 年寻乌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449 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状况(昏迷、吞咽功能等)、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肺部疾病等)、脑梗死程度、住院时间、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等情况,分析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分布,以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449 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有 155 例,感染发生率为 34。52%;155 例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172 株,其中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51 株,占 29。6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9 株,占 22。67%)、鲍曼不动杆菌(30 株,占 17。4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5 株,占 14。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其性别、有无侵入性治疗、有无吞咽功能障碍、是否昏迷、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其他肺部疾病、脑梗死程度和住院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入性治疗、昏迷、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3 周是导致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而其是否发生则与侵入性治疗、昏迷、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密切相关,对于高危患者临床应加强监护,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而对于已并发肺部感染者则尽快明确病原菌,并开展针对性治疗,以保障患者尽快康复。

    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

    阿奇霉素和阿莫西林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吴高根
    301-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和比较阿奇霉素和阿莫西林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0 月—2020 年 10 月上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110 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5 例;对照组患儿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儿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 2 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和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54%vs 80。00%,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喘憋和咳痰等症状的复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4%vs 20。00%,P<0。05)。结论:相较于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整体疗效更好,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消退,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阿奇霉素阿莫西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疗效用药安全

    研究型中医医院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吴楚周亚东袁晓琳
    304-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构建医院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为建立研究型中医医院提供参考。方法:从学历分布、职称分布、年龄分布等方面分析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从医院相关人才制度政策、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医院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结果:近年来,医院为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相关政策和服务保障机制,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逐步构建起以中青年骨干人才为重点、临床与科研交叉融合、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结论:研究型中医医院应该重视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探索和思考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研究型中医医院的建立和可持续的发展。

    中医医院研究型人才队伍中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