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抗感染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

丁龙其

季刊

1672-7878

kgryx@126.com

0512-62766009

215006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368号(大森商务楼209A室)

抗感染药学/Journal Anti-Infection Pharmacy
查看更多>>《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管外肺水指数和血管生成素-2水平与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张文君
    491-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水平与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8 年 12月—2020 年 12 月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70 例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结果将其分为死亡组(32 例)和存活组(38 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EVLWI、Ang-2 与患者预后的关联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发生死亡与EVLWI、Ang-2 的水平相关(P>0。05),而EVLWI和Ang-2 两个指标是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发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线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中EVLWI与Ang-2 之间呈正相关(r=0。321,P<0。05)。结论:在评估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预后过程中,EVLWI与Ang-2水平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且 2 项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

    肺水指数血管生成素-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

    分级护理干预对ICU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

    冯芳叶保梅詹勇慧
    494-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分级护理干预对ICU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恢复的作用,为ICU颅脑损伤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4 月—2022 年 4 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 96 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48 例)和分级护理组(48 例);比较 2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同时采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Fugl-Meyer肢体功能评估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量表(ADL)、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别对 2 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分级护理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为(4。79±1。02)d短于常规护理组的(7。44±1。60)d(P<0。05),而其住院总时间亦短于常规护理组((22。17±2。67)dvs(30。60±3。39)d,P<0。05);住院期间,分级护理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4。17%vs16。67%,P<0。05);NIHSS评分结果显示,分级护理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18。44±1。96)分vs(23。85±2。17)分,P<0。05);MMSE评分结果显示,分级护理组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20。69±2。70)分vs(13。16±2。25)分,P<0。05);FMA评分结果显示,分级护理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66。71±10。60)分vs(55。69±6。78)分,P<0。05);ADL评分结果显示,分级护理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74。66±7。96)分vs(55。69±6。78)分,P<0。05);GQOLI-74 评分结果显示,分级护理组患者在心理、躯体、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以较好地促进颅脑损伤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还能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颅脑损伤分级护理ICU

    某院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分析

    刘院生周晚平刘峰
    498-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性措施,为临床DN患者尿路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2023 年 5 月医院收治的 257 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并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导尿管留置情况等信息,分析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57 例DN患者中共有 48 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8。68%(48/2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N患者并发尿路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糖尿病病程、住院时间、白蛋白、留置尿管、抗菌药物的使用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727)、女性(OR=4。362)、合并其他基础疾病(OR=2。292)、糖尿病病程>10 年(OR=3。169)、住院时间>2 周(OR=3。291)、白蛋白<35 g/L(OR=5。245)、留置尿管(OR=4。278)、抗菌药物应用(OR=7。651)是DN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N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较高,而年龄>60 岁、女性、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糖尿病病程>10 年等是尿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护和管理,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某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高正凡
    501-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影响因素,为临床此类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2022 年 9 月景德镇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284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骨折类型、手术类型、手术时长、微生物检查结果、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时间等信息,分析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284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有 31 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发生率为 10。92%;31 例并发术后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培养出 54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 29 株(占 53。70%)、革兰阴性菌21 株(占 38。89%)和真菌 4 株(占 7。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术后感染与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长、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是否营养不良、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否入住ICU、住院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 岁(OR=2。176)、身体质量指数≥25(OR=2。324)、手术时长>60 min(OR=2。649)、合并基础性疾病(OR=2。368)、营养不良(OR=3。037)、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OR=3。106)、入住ICU(OR=2。608)、住院时间≥15d(OR=3。148)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这与其年龄>70 岁、身体质量指数≥25、手术时长>60 min、合并基础性疾病、营养不良、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入住ICU、住院时间≥15 d等因素密切相关,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针对优势病原菌种类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病原学特点术后感染影响因素

    某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现况与诱发因素分析

    郭永锋
    505-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现况与诱发因素,为临床CHF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8 年 4 月—2023 年 4 月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150 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期间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抗菌药物和激素的使用、血清白蛋白水平、侵入性操作等信息,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HF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诱发因素。结果:150 例老年CHF患者中有 51 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发生率为 34。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继发肺部感染与卧床时间、激素和抗菌药物滥用史、是否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否有侵入性操作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卧床时间≥24 个月、有激素和抗菌药物滥用史、合并糖尿病、白蛋白水平≤30 g/L、有侵入性操作是老年CHF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卧床时间≥24 个月、有激素与抗菌药物滥用史、有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存在侵入性操作因素的老年CHF患者继发肺部感染风险较大,科室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此类高风险患者,并进行重点监护,以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诱发因素

    某院全身麻醉下行急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并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分布分析

    曾贱法肖修林
    509-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全身麻醉下行急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并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此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3 月—2023 年 3 月医院收治的 135 例全身麻醉下行急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采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切口类型、术中体温、手术时长、手术室温度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并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35 例老年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有 26 例,发生率为 19。26%;26 例并发切口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 37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22 株、革兰阳性菌15 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麻醉下行急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并发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术中体温、切口类型、空气菌落数、手术时长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70 岁、术中低体温、切口类型为Ⅲ类、空气菌落数≥200 CFU/m3、手术时长≥3h为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全身麻醉下行急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感染与年龄、术中体温、切口类型、空气菌落数、手术时长等紧密相关,可据此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

    急诊腹部手术全身麻醉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

    某院老年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并发术后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

    钟招明曾萍
    512-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老年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并发术后创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1 月赣南医科大学附属兴国医院收治的 89 例老年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创口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18)和未感染组(n=71),采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骨折部位、骨折原因、骨折分型、基础疾病、手术时机、手术时长、清创情况等信息,分析患者并发术后创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折分型、糖尿病、手术时机、住院时间、手术时长、骨折至入院时间、清创程度与医院老年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并发术后创口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 岁、骨折分型Ⅲ型、有糖尿病、手术时机择期、住院时间≥14 d、手术时长≥3 h、骨折至入院时间≥6 h、清创程度不彻底是老年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并发术后创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且OR>1)。结论:老年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创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年龄≥70岁、骨折分型Ⅲ型、有糖尿病、手术时机择期、住院时间≥14 d、手术时长≥3 h、骨折至入院时间≥6 h、清创程度不彻底相关,临床需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以减少术后创口感染发生。

    四肢开放性骨折老年患者创面感染影响因素护理措施

    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

    赖燕飞
    516-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临床该类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2022 年 8 月信丰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362 例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分布,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子宫肌瘤的类型和大小、手术时间、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等信息,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62 例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有 52 例,感染发生率为 14。36%;52 例并发术后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 73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42 株(占 57。53%,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 25 株(占 34。2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最 6 株(占 8。2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并发术后感染与年龄、子宫肌瘤类型、合并贫血与否、合并糖尿病、阴道检查次数、手术时间、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与否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50 岁、多发性子宫肌瘤、合并贫血、合并糖尿病、阴道检查次数>2 次、手术时间≥60 min和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子宫肌瘤类型、合并贫血与否、合并糖尿病、阴道检查次数、手术时间、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与否存在密切关联,临床对风险患者应加强关注,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

    某院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分布分析

    段雪峰申洋罗青
    520-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5 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 120 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各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查,探究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采集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长、抗菌药物使用、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术前白蛋白水平等信息,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乳腺癌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20 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有 19 例,感染发生率为 15。83%;19 例并发术后感染患者各标本中共分离出 26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15 株(占 57。69%,排名前 3 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 10 株(占 38。46%,排名前 3 位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和真菌 1 株(占 3。8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并发术后感染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长、是否辅助化疗、术前白蛋白水平、住院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60 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长≥1。5 h、使用辅助化疗、术前白蛋白水平<35 g/L、住院时间≥10 d是乳腺癌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且OR>1)。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存在一定感染风险,标本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年龄≥60岁、糖尿病、手术时长≥1。5 h、辅助化疗、术前白蛋白水平<35 g/L、住院时间≥10 d等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感染风险,并依据病原菌分布特点用药,以促进感染消退。

    乳腺癌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影响因素

    某院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

    范子娜
    524-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感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8-2021 年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678 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所在科室、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情况、微生物检查结果等信息,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结果:678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298例,感染发生率为 43。95%,其中 2020年和 2021年的感染发生率低于2018 年和 2019 年;298 例并发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106 例,占 35。57%)、泌尿系统(82 例,占 27。52%)和血液系统(61 例,占 20。47%);298 例并发医院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 312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163 株(占 52。24%,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 126 株(占40。38%,主要为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 23 株(占 7。37%);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年龄、入住科室、有无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有关(P<0。05),其中年龄≥60 岁、入住ICU、有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30 d是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018-2021 年神经内科脑梗死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是其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年龄≥60 岁,入住ICU、有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30 d诱发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脑梗死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