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祁书彦

半月刊

1674-6708

cpcst@126.com

010-64465953,64465945,574778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技传播/Journal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7月中旬创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协同与共生:AIGC在数据新闻中的应用分析

    王潇浚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案例分析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探析AIGC如何通过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来优化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以及在新闻叙事中的新角色和功能.依据数据新闻与AIGC的融合应用延伸探讨AIGC在新闻生产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新闻技术接受模型

    应对数字鸿沟:"隔代反哺"的成因、模式与阻碍

    刘思聪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家庭重心普遍下移的当代中国家庭,以往被认为发生在亲子两代之间的数字反哺也相应地转为祖孙之间的"隔代反哺".隔代反哺包含器物反哺、技能反哺、素养反哺三个维度,分别针对老年人群不同的支持需求.子代与祖代的反哺预期、自身条件、互动程度等影响因素导致这三种反哺的效果不尽相同.如何克服反哺中的阻碍因素,帮助老年人群跨越数字鸿沟,可能需要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内外协力".

    数字鸿沟隔代反哺代际支持数字包容

    倍速播放:加速社会下时间感知重塑与闲暇时间异化

    敖琪
    11-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加速社会"理论为视角,探讨倍速播放行为的动因及其影响.在加速社会背景下,倍速播放作为媒介技术的一次创新,反映了社会变迁加速和生活步调加快的趋势.通过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倍速播放不仅满足了用户对高效时间体验的需求,也重塑了用户的时间感知.倍速播放还加剧了闲暇时间的商品化和异化,使得原本用于休闲和思考的时间被资本侵蚀.在效率至上的加速社会中,个体应重视时间的本质价值,并审视媒介技术对个人及社会的深远影响.

    倍速播放加速社会时间感知闲暇时间

    柔性OLED绑定工艺及其专利现状

    陈坤云杨诗颖满香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述了绑定工艺的基本形式,总结COP绑定工艺存在的技术问题,全面检索了全球范围内柔性OLED的绑定工艺的专利申请,并从技术演进路线、国内外申请现状等多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柔性OLED的绑定工艺的技术路线与专利布局的现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

    柔性OLED绑定工艺专利分析

    从科学论战看中国科学社传播科学精神的历史贡献

    张敬恩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精神的传播和弘扬是宣传科学的最重要且最终目的,由中国科学社社员组成的第一代科学家群体是中国近代首倡科学教育的亲历者、当事者、研究者和传播者."科学论战"作为中国科学社宣传科学精神的首次战场,梳理中国第一个科学家群体在"科玄论战"中关于解读、传播科学精神的历史经验,有利于厘清科学精神在当时科学教育具体环境中成长和演变的历程,为推进科学教育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供借鉴.

    科玄论战科学精神中国科学社

    我国西部藏族聚居区初中生地学科普调查研究

    梁天赵太平王楠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学生群体的地学科普方法,对四川省及西藏自治区域内三所初中展开调查,分析受访群体对校园科普的态度,以及对不同地学科普内容、形式的喜爱程度.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地学科普内容,该学生群体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现象更感兴趣,并且对地学科普活动有着较高的参与度需求,相比于科普报告,受访者更加倾向于观察实际样品及参与地质科研活动.此外,还针对相关调查结果提出了西部地区开展地学科普活动的三条建议.

    西部藏族聚居区地学科普科普形式

    对外传播视域下中国当代科普作品翻译的五要素研究——以《科学第一课》英译实践为例

    陈骏翔
    25-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中国当代科普作品"走出去"的实现路径,文章参考哈罗德·拉斯韦尔的 5W传播模式和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结合中国当代科普作品《科学第一课》英译实践,对翻译活动中的五要素(即译者、翻译目的、读者、翻译内容、翻译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围绕具体的翻译策略,又提出了对应、增删、缩合、仿改、转换、阐释等六种融合策略,并结合翻译实践加以运用.研究得出结论:译者是翻译活动主体,翻译目的是翻译活动中心,译者应围绕翻译目的预设读者群体,取舍翻译内容,选择翻译策略.

    5W传播模式功能主义翻译科普作品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

    薛艳艳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家精神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形成并发展的精神力量,是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与高校思政课具有内在契合性.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更是培育当代青年科学素养的现实需要.因此,高校要通过善用"大思政课"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方式实现科学家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融合.

    科学家精神高校思政课科技强国

    医学健康类科普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邹婷婷陈金源
    35-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某医科大学为例,分析医学健康类科普基地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该类科普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描述性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该类科普基地建设现状和问题,从而得出相应对策.结果:医学健康类科普基地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医教研"而轻"科普"、运维成本高而投入不足、因专业性强而活动受限等问题.结论:做好顶层设计,增强科普基地建设的系统性;加强各方投入,保证科普基地建设的可持续性;整合各类资源,灵活地激发科普基地建设的创新性.

    健康科普基地健康科普

    地方性综合医学类科技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对比

    潘明志梁明佩黄研研王琳葵...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我国部分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相关期刊主要评价指标,为进一步提升期刊影响力拓宽办刊思路.方法:以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及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从中抽取 2016 年的 60 种和 2018 年的 53种地方性综合医学类科技期刊的评价指标(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他引率、五年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这两年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总体上 2018 年的指标较 2016 年的指标高,且均为科技核心期刊高于非科技核心期刊.半月刊的评价指标总体上略高于月刊.《右江医学》杂志的各项指标处于较低水平,与科技核心期刊差距较大.结论:通过对我国部分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相关期刊评价指标的分析,可以发现《右江医学》与同类期刊的差距,编辑部应充分挖掘编辑队伍的潜力,利用好编委专家队伍的团队资源,争取主办单位更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探索更适合地方性综合性医学期刊发展的模式.

    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医学期刊科技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