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祁书彦

半月刊

1674-6708

cpcst@126.com

010-64465953,64465945,574778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技传播/Journal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7月中旬创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王杰雅奚冬梅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现代化,绿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借鉴国外生态批判成果,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理论应运而生.坚持走中国式绿色现代化道路,体现了我国在推进绿色现代化的过程中以自然为基础的价值关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情怀、以人类为目标的价值胸怀,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绿色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业态、科技创新赋能绿色现代化、"双碳"战略推动全球治理是必然选择.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理论逻辑价值意蕴"双碳"战略

    "知识宝藏"的错失焦虑:青年群体知识囤积行为探索

    何彦如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调查青年群体中错失焦虑对知识类数字囤积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错失焦虑量表、知识类数字囤积量表对 622 名青年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错失信息恐惧和错失情景恐惧正向影响知识类数字囤积行为,这种囤积行为可能是对知识缺失的一种"补偿",错失焦虑者将情感融入数字文件中,视其为知识输入.个体可能存在一种认知偏差,即过高估计数字信息的实际价值和潜在用途,且试图维持与特定情境相关的记忆联系,赋予这些信息一种特殊的"情感记忆",将其视作对过去情境的体现,从而增加了删除文件的心理阻力.

    错失焦虑自我呈现媒介因素数字囤积

    智能技术对新闻报道和传媒生态的"融"与"裂"

    张思玮
    12-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能技术演进的过程中,报道方式深受影响,整个传媒生态也被裹挟其中,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多样化的技术支撑,使融合式的报道一时风光无限,加持着智能技术的新闻呈现形式使新闻不仅更有观赏性,也更符合公众的期待与阅读习惯.然而,智能技术带来的不仅是信息呈现形式的转变,也意味着公众思维方式的变化,"融合"的表面下也有"割裂"的涌动.

    智能技术媒介融合融合报道传媒生态

    虚拟角色设定与文化认同建构——游戏《原神》的角色设计探析

    唐文倩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游戏中的人物设计对文化认同的建构具有深刻的意义,从游戏人物设计的文化元素和与玩家的情感共鸣等方面深入分析游戏中的角色设计对文化认同构建的价值;以国产游戏《原神》作为近年来文化输出的范本,透过分析其游戏人物外形、性格及"他者"形象,从文化价值到情感等多方面为国产游戏角色设计提供新的方案,旨在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认同.

    《原神》传统文化角色设计文化认同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研究综述和启示

    付烨张玮肖华韩雪...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分析科学家精神独特的时代价值,明确其价值导向性、融合渗透性、时代发展性,总结在科学共同体的传承、创新共同体的传播、社会公众层面的传播、国际社会层面的传播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词频统计方法梳理科学家精神研究成果,并结合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弘扬需求和特点,提出科学家精神弘扬和践行三方面意见建议.

    新时代科学家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

    基于CiteSpace的医学诊断类期刊文献计量分析——以某期刊为例

    郭芬高岩邵波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通过对某医学诊断类期刊在 2013-2022 年间发表的文章进行计量分析,探讨该期刊在诊断学领域的学术贡献和影响,并为未来诊断学的研究方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PS、CiteSpace等计量分析工具,对该期刊发表的 625 篇文章进行综合分析.分别统计发文量、作者所属机构、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以及文章被引情况等进行详细研究.结论:该计量研究揭示了该期刊在诊断学领域的学术特色和研究方向,为医学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发,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诊断学计量分析作者合作网络医学期刊

    "科技馆之城"建设的思考

    孙小莉黄倩红吴媛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馆是开展科普工作、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科技馆之城"是为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形成全域、全时的科学素质建设体系,打造的社会化协同科普平台,在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和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科技馆之城"建设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着长期目标定位不明确、顶层规划有待完善、建设路径不够清晰、科技与文化融合不足、评估与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等挑战.针对于此,文章提出量化指标与长期软实力追求并重、加强和优化顶层设计及实施细则、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建设路径释放效能、提升学术研究与原创性研发水平、加强科技与文化融合等方面的策略思考.

    科技馆之城协同发展大科普

    面向产业创新的大科学装置开展科技传播模式研究与实践——以MSAF大科学装置为例

    梁治国夏秀芹梁莹杨超华...
    34-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于 2022 年 11 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全面投入运行,大幅提升了我国在重大工程材料服役性能试验与评价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对我国制造业从大变强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双重意义.充分发挥该设施对我国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推动作用,就必须与产业界和公众形成双向驱动,这需要对该设施的科学意义与工程创新进行广泛而有效的科技传播.文章对MSAF大科学装置试运行以来开展科技传播的实践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对如何分层次、分人群把大科学装置的科学意义、试验方法和创新逻辑最大程度进行传播扩散给出了建议.

    大科学装置科技传播产业创新

    针对银发群体的医学科普动画视频创作研究

    杨媛张琨明邓雨萌冯思思...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针对银发群体的医学科普动画视频为例,首先介绍了创作医学科普动画视频的动机,然后通过分析针对银发群体医学科普视频的特点,确定了视频的类型、视频主题及时长,最后详细介绍了脚本设计、动画素材制作、科普人物选择、声音字幕及后期制作等过程,分析研究了创作的思路和特点,以期推动医学科普动画视频创作发展,提升科普动画视频创作的品质.

    银发群体医学科普科普视频二维动画

    高校传承地方文化路径研究——以凉州文化为例

    司玲田迎春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词、五凉文化、武威名人六个维度构建凉州文化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体系,挖掘其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通过探索人才培养、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学术研究、建立长效机制等途径,为凉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地方高校凉州文化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