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祁书彦

半月刊

1674-6708

cpcst@126.com

010-64465953,64465945,574778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技传播/Journal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7月中旬创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胜任力理论的数字创意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林剑贺贤花邹勇黄益军...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胜任力视角,采用扎根理论构建以个性特质为基础、专业知识为保障、业务能力为形式的数字创意人才胜任力模型.个性特质塑造了数字创意人才的风格和独特性,专业知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而业务能力将个性特质和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研究指出,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入手,以此提升数字创意人才胜任力的培养质量.研究厘清了数字创意人才的禀赋特性及内在关系,为"四新"背景下构建面向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体系及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胜任力数字创意人才人才培养

    如何老去?——变老特效与当代青年的老年化想象

    施星星
    102-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老龄化传播背景下,"如何老去"成为具备社会共识的生命议题.从"闭口不谈"到"坦然面对"的老化心理的嬗变,媒介技术革新下"一键老化"的实现,以脸部符号的典型代表——变老特效作为切口,窥见当代青年的老年化想象主要受到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显著影响,主要呈现出基于自我关系的视觉化想象、基于两性情感的游戏化想象和基于代际关系的仪式化想象.

    变老特效当代青年老年化想象

    场景理论视域下弹幕广告的语言特征探析——以爱奇艺为例

    黄文晋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于 2023 年 3 月初申请了"一种视频弹幕广告投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该专利旨在实现弹幕广告的个性化与合规化发展.其中"语言"作为弹幕广告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不仅具有显著的"场景化"特征,还会影响品牌的营销效果.因此,基于场景理论探析弹幕广告的语言特征是有其价值所在的.笔者认为,在内容层面,弹幕广告语言具有"标记"与"匹配"场景的特征;在风格层面,弹幕广告语言具有独特的网感与口语化风格.

    弹幕广告语言特征场景理论

    乡村题材短视频的空间生产与文化审美表达

    彭敏
    109-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题材短视频以自身生活实践为创作源泉,以人民的自觉生产活动为审美表达基础,基于乡土中国构建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性和伦理性相关联的审美文化,形成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中国乡土性的乡村题材短视频创作的审美风格与表达,并形成了乡村题材短视频独特的创作类型、美学风格.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的空间生产理论探索乡村短视频中对于乡村物质空间、精神空间、人情空间的表达,推动乡村题材短视频创作把握乡村文化,释放乡村影像资源,构建乡村生活文化本体论,提升创作者生产意识,端正受众的审美心理.

    乡村题材短视频乡村文化空间三元辩证法中国传统文化

    新媒体背景下老年数字鸿沟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大学生助老"数字脱盲"公益联合会为例

    金彦君旦智吉马新兰才华卓玛...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老龄化和数字化这两大趋势为背景,聚焦城乡老年人群体,探究他们使用智能手机的状况和特点,深入了解老年数字鸿沟的情况,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的影响,并提出社会工作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的建议和政策参考.

    老年人数字普惠大学生助老

    孤独社会的情感空间——基于小红书"温暖屋"下评论的数据挖掘分析

    陈硕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暖屋"是社交媒体时代情感倾诉转移到线上空间的典型案例,"温暖屋"为何吸引大量青年群体进行情感倾诉,背后有什么原因?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温暖屋"评论进行分析,发现其评论的情感色彩主要为中性,评论内容多为互相问候和分享日常.小红书吸引大量青年在此聚集,反映了乌卡时代青年的社会焦虑,同时是"形象茧房"侵蚀现实倾诉空间,"家文化"环境缺失的表现.

    情感倾诉社会焦虑形象茧房

    小隐隐于momo:社会化媒体中集体性匿名社交现象研究

    孔令超
    122-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参与式观察与对重点人群的深度访谈,研究发现,集体性匿名社交现象的兴起主要有大众积极参与传播游戏、保护隐私、守卫后台空间以展露真实自我这三个社会心理动因,集体性匿名社交具有同质性下的个性化、传播主体再中心化、数字痕迹真实化等特征.研究认为,集体性匿名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众的隐私忧虑,但同时也存在助长网暴乱象、加剧人的异化等问题.

    匿名社交传播游戏论算法推荐隐私忧虑深度媒介化

    准社会交往理论下直播平台受众互动对主播披露感知的影响研究

    朱庭萱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虚拟社群中的"准社会交往"提供了可行性:当下网络直播中,受众通过打赏互动,建构了一种"情感+金钱"的亲密关系,借由了解主播完成交往闭环.文章通过问卷调研,利用SPSS26统计分析软件得出结论:受众与主播的亲密关系部分中介了其互动行为与感知披露水平,而受众的情绪特征在其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受众通过互动实现了亲密关系的延伸,并借此完成一种披露自我的交换仪式.

    准社会交往亲密关系自我披露直播

    基于SOR的电影短视频营销链式中介研究

    武羽洁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SOR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法开展实证研究,旨在探讨电影优化短视频营销效果的有效路径,经研究搭建出"内容认同—情绪反应—心理距离—消费意愿"的链式中介模型,发现电影短视频营销要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合理借助情绪营销,以达到良好的营销效果.

    电影消费短视频营销内容认同情绪心理距离

    基于网民行为心理的网络舆情精准治理对策研究

    雷莉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传播的后真相特征在网络舆情传播中尤为凸显,网民在接受舆情信息的刺激后,一旦产生较强的情感、情绪、态度等心理反应,将会引发他们一系列的网络行为,从而卷入舆情的传播,甚至是进一步的行动.研究从心理学行为主义理论入手,解析舆情中网民的心理行为特征,提出把握舆情中网民的心理情感、情绪、态度这一触发点,遵循网络传播规律进行舆情的精准治理,以期为各类舆情治理主体提供借鉴.

    网络舆情行为心理精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