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方法及转化效率提升路径

    高超锋刘峥胡斌童为光...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创"背景下,中国教育部实施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存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投入不足以及项目成果孵化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且目前对大创项目实施效果的测度缺乏量化方法.大创项目成果转化效率是一个复杂系统,影响因素众多,因此构建大创项目成果转化效率量化评价方法,尝试运用组态视角打开大创项目成果转化的"黑箱".以中国21个省份的大创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围绕大创项目立项数量、科技人力投入情况和基于大创项目结题所取得的成果,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分析大创项目的成果转化效率;同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主体的组合对大创项目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和随机因素影响了综合技术效率,使得大创项目成果转化效率被低估,其中中西部地区高校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的积极性更高;大创项目成果转化效率受政府支持、校企合作、众创空间、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和国家大学科技园 5 个主体的协同影响,有 4 条路径引致高效率转化、3 条路径引致非高效率转化,其中高校充分利用国家大学科技园这一载体和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同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是实现大创项目高成果转化效率的关键,如果缺乏企业、众创空间、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参与,就会导致政府资金导向性不够、企业参与度不高,且众创空间和大学科技园发挥的孵化作用不强等问题,从而影响大创项目的成果转化效率.由此可知,单一的主体难以促成高水平的大创项目成果转化效率,因此需要构建创新创业多元主体参与的项目训练支持体系,找到多元主体间利益契合点,平衡各方利益.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转化效率效率评价多元主体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双创"

    政府属研究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与提升路径——基于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研究

    李锐媛王灿友刘炜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属研究机构是强化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载体,明晰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可有效提升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支撑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但目前关于由多种因素联合触发其高(非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内在运作机制仍不清晰,同时已有相关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受决策单元所处外部环境及随机扰动因素影响较大,无法反映决策单元真实效率水平.为此,考虑采取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相结合的方法,并采取组态视角进一步拓展现有相关研究.根据国家有关统计年鉴和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构建包括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和环境指标的政府属研究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fsQCA方法选取影响政府属研究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 6 类因素,对中国 31 个省份的政府属研究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分析,探讨构成解释高水平和非高水平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必要条件.结果发现:政府属研究机构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受环境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后西部地区机构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明显,表明环境因素对西部地区政府属研究机构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东部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是多个条件复杂作用的结果,高水平配置效率的驱动路径有 3 种,包括人才-环境并驱发展型、配置规模驱动型、基础研究导向型,且三者存在一定的共性,而非高水平配置效率的驱动路径中,除缺乏必要的环境条件支持外,过高的政府资金投入反而是制约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关键.因此,处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地区的政府属研究机构不能过度依赖政府财政资金,要不断增加自身的产学研合作深度和广度;同时各地应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区政府属研究机构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

    政府属研究机构科技资源资源配置配置效率效率测度包络分析-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组态分析

    数字化背景下平台型企业跨界颠覆性创新影响因素的组态分析

    田红云沈鑫玥田丰
    12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平台型企业,为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越轨超越"提供了新的契机,但目前对平台型企业在数字化背景下的跨界颠覆性创新机制和影响因素等均缺乏关注和深入研究.鉴于此,采用组态视角探讨影响平台型企业进行跨界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组合对颠覆性创新成败的影响路径.首先从技术管理视角给出平台型企业的定义,即基于信息技术构建公共技术架构或模块系统,通过连接不同参与者以及整合各种资源,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多方参与、互惠共生的商业模式;然后,以产品平台企业为对象,根据上述定义选定32 家中国上市企业,通过收集 2017-2021 年的企业公开信息、年度报告以及专利信息作为原始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跨界知识搜寻能力是平台型企业实现高跨界颠覆性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必要条件;(2)政府补助强度对平台型企业的跨界颠覆性创新数量和质量影响较小;(3)高跨界知识搜寻能力和高合作广度是影响平台型企业跨界颠覆性创新质量的核心条件,而数字化程度对平台型企业的跨界颠覆性创新数量有影响,但对跨界颠覆性创新的质量影响不大;(4)数字化有助于企业发现更多跨界颠覆性创新机会,但要提高跨界颠覆性创新的质量仍需要加强跨界知识搜寻能力以及企业间的广泛合作.

    平台型企业颠覆性创新跨界创新企业创新数字化组态分析

    面向未来产业构建的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方法研究

    黄晓林严安平李维思魏巍...
    13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别未来产业创新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有助于超前布局一批产业技术攻关项目,形成未来产业发展先发优势,进而构建以未来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氢能产业正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夕,但目前已有相关技术分析存在数据完整性不够和相对陈旧等问题,缺乏定量的技术评估和明确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结果.因此,从面向未来产业的创新决策需求出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对未来氢能产业的支撑性和引领性,基于相关的全球专利数据,利用新的专利交叉影响分析方法(NPCIA)计算技术影响力,构建结合技术影响力和新颖性的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方法.以 2015 年碳中和政策正式提出以来的全球氢能产业专利数据为样本,识别出构建氢能产业未来优势需重点关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电解水为代表的绿氢制取技术,以固态储氢介质和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储氢材料技术,以交通和储能等为重点场景的氢能加注技术,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氢能应用技术,以及影响全产业链发展的氢安全和智能化配套技术等.该方法立足未来产业构建的情境需求,实现技术影响力和新颖性并重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以期为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凝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布局决策提供方法支撑.

    关键核心技术技术识别氢能产业专利分析技术影响力技术新颖性产业创新决策未来产业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知识资源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

    姚艳虹车媛刘智
    14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的情境下,关于知识基础不同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制尚存在不同观点.为利用和盘活已有知识资源提升数字化创新绩效,基于知识基础理论,通过 4 103 家中国企业 2010-2021 年间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知识资源的不同性质对于组织数字化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知识重组能力等情境变量在传统知识资源与数字化创新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知识宽度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绩效具有积极作用,知识深度对数字化创新绩效有倒"U"型影响;利用式知识重组能力在知识宽度与数字化创新绩效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创造式知识重组能力在知识深度与数字化创新绩效之间也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可见,组织需要较多的异质性知识,不能局限于某一知识领域,才能提升数字化创新绩效.因此,企业应涉猎更丰富的知识领域,拥有多样化的异质性知识元素,同时对自身资源和能力进行有效整合和匹配,以实现更高效的运营和业务目标.

    知识资源数字化创新创新绩效企业知识知识重组能力企业管理

    需求驱动的跨领域专利技术挖掘方法构建

    丁照琪张建辉许辰辉
    154-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从大量的专利信息中快速准确地发掘与企业产品相关的专利技术,仍然是产业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难题之一.兴奋型需求往往是企业发掘的对象和产品进化的方向,因而,从企业产品创新的需求出发,提出一种需求驱动的跨领域专利技术挖掘方法:通过需求功能映射和功能泛化建立专利检索式,从专利数据库中检索专利,在专利检索式的基础上依据国际专利分类(IPC)进行拓展以保证专利挖掘数据的广泛性,并且通过对专利技术特征、引用关系、法律状态等多个方面的分析,实现对跨领域专利技术的挖掘.该方法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对专利数据的提取和分析,完成跨领域专利技术挖掘、形成了早期方案,并基于技术系统进化理论对所挖掘专利进行创新性评价.通过油烟机实例研究表明,该专利挖掘方法通过功能拓展和IPC分类号的应用,能够全面检索到与目标产品功能相关的专利信息,提高挖掘结果的准确性;且在专利挖掘过程中,引入法律信息、专利引用情况和专利技术文本相似度等指标,并可利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大部分工作,能够节省人力资源,提高专利挖掘效率和速度.

    专利挖掘需求驱动专利信息技术特征传递信息提取技术系统进化理论产品创新

    四川省高校专利实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专利实施能力分析

    雷琴田雅娟
    16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提出到 2024 年年底前实现全国高校未转化有效专利盘点全覆盖,推动提升高校专利转化效率.然而,目前学界缺乏针对包含高价值专利、专利转移速度和专利维持水平等维度在内的高校专利实施能力评价的综合性研究.四川省高校专利实施能力的评价方法和过程与国内其他很多省份类似,因此,以具有权利转让、许可或质押这3种实施方式的专利数据为研究目标,基于Innojoy专利搜索引擎,构建四川省高校专利实施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中包含的数量指标、技术指标、实施速度指标和价值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四川省高校专利实施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专利权转让仍旧是最主要实施方式;实施专利多涉及分析测试、材料及性能、图像算法、电器电路以及半导体技术领域;3 年内实施专利数量占实施专利总数的四成以上,且专利维持时间多集中在 4 年~6 年,但海外布局和中国专利奖获奖数量均偏少.因此,从区域发展、专利质量、市场需求、战略管理和协同合作等方面提出促进四川省高校提升专利实施效率的对策建议.

    高校专利实施专利权转让实施能力实施效率能力评价评价指标高校专利转化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虚拟电厂运营优化策略

    胡洋董治新韩雅萱加鹤萍...
    173-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电厂进入市场的前提是能够通过聚合优化调度发挥分布式资源的调节潜力、促进新能源消纳,而将新能源消纳考核与超额消纳激励纳入虚拟电厂运营优化策略,能够提升虚拟电厂的资源聚合优化水平,促进虚拟电厂进一步参与市场运营.然而,目前相关研究缺乏对此方面的关注,同时缺乏精细化的相关定量分析.为此,构建虚拟电厂参与电能量、调峰辅助服务交易联合的市场框架,基于用户需求弹性分析提出考虑负荷调节概率的虚拟电厂新能源消纳考核与激励模型,根据虚拟电厂运营由于内部资源不确定性带来考核的经济风险,采取用户调节概率以削弱消纳的不确定性,进而提出促进虚拟电厂消纳新能源的运营优化策略.此外,将考虑新能源考核激励的运营优化策略与一般运营策略的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所提出模型的可行性,并通过构建高电价场景和高资源场景修正模型参数,进一步分析模型对不同场景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参与电力市场联合交易条件下,不同场景下采用考虑新能源考核激励运营优化策略的虚拟电厂,不仅在市场运营效益上有更好表现,同时能够明显提高新能源消纳量、发挥峰谷调节作用,更有效地协调其内部负荷、保障电力系统平稳运行.由此,在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因地制宜丰富商业模式等方面得出提高虚拟电厂市场竞争力的相关启示.

    虚拟电厂新能源消纳新能源考核激励运营策略需求弹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电力市场

    国家重大项目管理应用技术就绪度评价的实施方案及优化——基于"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国家重点专项的案例研究

    许永建刘亚卓夏晓东王璐瑶...
    183-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就绪度(TRL)评价是建立在项目分解结构和关键技术元素识别基础上的,强调了技术在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转化,能够更直观展现专项实施进展和目标完成情况,并通过进一步丰富技术研发各阶段的评价细则创新项目管理.现阶段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TRL9 级定义,但以应用于工业领域为主,在管理层面衡量科技项目的成效尚未涉及.鉴于此,结合"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国家重点专项的项目特点开展TRL管理方法案例研究.梳理TRL概念发展和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状况,系统梳理"原理构想—技术验证—模拟环境测试—实际应用"这一研发链条,从TRL审查组、被评单位和评价对象3个关键要素入手,从技术指标、技术成果与创新性指标、应用指标 3 个维度构建覆盖技术、技术成果与创新性评估及应用效能的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并在考量评价组织机构的运作特性基础上,运用专家咨询法设计技术就绪度评价流程,分别从技术就绪度审查组和被评单位两个层面形成操作规范,构建符合该专项特点的TRL一般标准、TRL指标体系、评级要点参考指标,最终建立"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项目的技术就绪度管理方法.根据所提出的TRL评价实施方案,进一步从开展农业领域应用试点和推广、加强评价方法普及和操作培训、促进与其他项目管理方法有效融合以及加快信息化应用和技术开发等方面,思考提出促进TRL在科技项目管理中高质量实施的建议.

    技术就绪度国家重大项目项目管理项目评价评价流程

    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及其影响机制

    梁丽娜于渤
    193-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区域高技术产业如何赋能创新活动以助推地区经济发展,是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有效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性问题.针对目前研发投资驱动的自主研发创新和外国直接投资驱动的跨国创新引入的作用机制及空间外溢的差异未明确,以及高技术产业技术市场化水平对不同创新活动经济效应的影响有待发掘的现状,将高技术产业科技密集度、技术市场化纳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研究框架,构建地理邻接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以中国 29 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 2011-2021 年国家有关统计年鉴中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自主研发创新、跨国创新引入对当地/邻近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机制和空间外溢的差异性,探讨在高技术产业科技密集度及技术市场化水平的作用下,自主研发创新及跨国创新引入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并进一步分类对比分析高技术产业技术市场化水平、不同创新活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活动水平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自主研发创新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长期内效果更明显,跨国创新引入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短期内效果更明显;(2)高技术产业科技密集度对当地的自主研发创新/跨国创新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这一作用具有持久性;(3)随着高技术产业中技术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跨国创新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关系分别存在先下降后上升、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变化,但这种正向作用整体力度呈现减弱趋势;(4)在科技密集区/欠密集区,随着高技术产业技术市场化水平的变化,不同创新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非线性影响的变化趋势虽然相同,但总体作用力度有所差异.最后从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密集度和规范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市场化体系两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产业创新高技术产业区域经济发展自主研发创新跨国创新引入市场化水平地理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创新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