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驱动因素及实现路径——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的组态分析

    王兴元许智颖王舒扬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国之重器占据重要战略位置,但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驱动要素机制与可实现路径尚未明晰.为揭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的驱动因素及组态路径模式,在厘清关键核心技术的概念特征基础上,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利用定性比较分析与必要条件分析法对我国28个省份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必要条件及可实现路径展开研究.结果发现:(1)数字化技术、R&D投入强度、市场化环境和政府支持度是决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关键因素;(2)存在3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有效路径,分别是高数字技术下市场导向型、高组织集聚下产业导向型和高研发资助下政府导向型,且均以技术层为基础、组织及环境层为支持;(3)产业协同能弥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要素匮乏的不足,同时政府资助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因此,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以丰富新一代信息技术资本存量与增加科技研发资本流量为两大着力点,在积极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政府资金支持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为关键核心技术打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关键核心技术集成电路产业协同技术攻关政府资助路径识别

    数字基建驱动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中国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

    吴则粉张骞赵秋运马卓如...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评估数字基建的创新动能作用,分析数字基建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及其程度、条件,并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探讨基础设施结构转变与创新模式演进的关系.运用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考察,结果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投资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并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知识供给和创新转化的渠道实现,其中对东部创新的作用大于中部且对中部创新的作用大于西部、对基础研究创新的作用大于应用研究、对高质量创新的作用大于低质量创新;随着要素禀赋、市场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水平的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创新的促进程度不断增大;另外,数字基础设施投资还可推动创新模式由引进模仿向自主研发转型升级.据此,进一步激发数字基建驱动创新的作用要加强配套建设并因地制宜、因结构施策.

    新基建数字基础设施区域创新基础设施结构创新结构

    日本产学官合作助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实践经验及其对中国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启示

    常乔丽胡德鑫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自第四期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计划启动以来,助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成为其产学官合作的核心目标.为全面系统把握日本"产学官"纵深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合作机制,从驱动因素、规划设计、落地实践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并以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计划中被评为优秀等级的"筑波创新生态系统"项目的建设实施为案例,具体分析其运作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在创新驱动方面,科技创新作为产学官合作主体的利益联结点推动了政府、学术界、产业界持续深入地参与产学官合作活动;在制度举措方面,日本政府从构建"产学官"知识循环体系、提升产学官合作的规模与效能、加固并拓宽产学官合作桥梁、加速推进跨界主体的深度融合入手,对产学官合作政策进行了进阶优化.案例分析表明,立足区域优势规划设计、强化中介力量以推动跨界交互、促进协同运行以实现从知识生产到创新制造的循环迭代是日本产学官合作的实践特征.借鉴日本经验,未来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应在顶层设计上建立完善产学研融合发展机制、在驱动主体方面推动构建多元协同创新合作体、在动力核心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的知识生产作用、在运行保障方面注重引入中介协调力量.

    产学官合作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日本

    颠覆性技术多元化投入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

    张光宇陈嘉颖胡仁杰张瑶...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颠覆性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平台支撑体系建设亟待完善,因此需深入研究适用于颠覆性技术多元化投入的利益分配以及政府补贴机制.其中,公平的利益分配和合理化的激励机制是促使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颠覆性技术多元化投入利益分配以及激励机制设计等问题,采取合作-非合作博弈分析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的各个参与主体行为,引入风险因子探讨不同主体主导下的情况,并进一步研究政府补贴对各主体投入积极性的影响,进而以明晰多元化投入的激励机制方案选择.研究发现:在颠覆性创新多元化投入的过程中会存在创新投入积极性不足的情况,这是由于各主体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由政府牵头时,整个颠覆性技术投入合作较由其他主体主导下的合作收益高;在政府主导下采取政府补贴形式,可以有效激励其他各个颠覆性创新投入主体的积极性.为此,促进颠覆性创新的投入多元化,政府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设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与激励机制,并在参与合作时设定恰当的成本补贴额度.

    颠覆性技术创新投入多元化投入政府补贴利益分配激励机制颠覆性创新

    基于专利特征的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识别及发展趋势分析——层次分析(AHP)-熵权法

    方曦崔梁雨刘云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为助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构建识别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的方法并分析其现状.以智慧芽专利数据库收录的2000-2020年人工智能领域专利为数据源,从地域、申请人和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层面分析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的分布和发展情况;构建涵盖技术、法律和经济三维度的核心专利识别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AHP)-熵权法的核心识别模型进行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识别.结果发现:世界人工智能技术正处于快速增长期,逐渐形成以企业主导技术创新模式;中国在体量和应用多元化上有所突破,但发展不均衡,核心技术研发存在一定短板;识别得到的14项核心技术均为美国持有,集中在语音识别、通信传输、电数据处理、图像分析技术领域,美国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技术研发重心逐渐扩散,已经涉及医疗、交通、物流以及金融、工业等各个产业领域.所筛选出的核心专利符合世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发展现状,证明基于专利属性特征构建的三维核心技术识别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政府、企业和研发方向等方面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提出建议.

    人工智能核心专利核心技术技术识别层次分析-熵权法专利计量

    欧洲数字健康发展政策的特点与启示

    邹丽雪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健康是数字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欧洲在数字健康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研究其数字健康发展政策内容及特点对中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以欧洲数字健康政策为研究对象,对欧盟、法国、英国、瑞士和丹麦制定的数字健康政策内容进行研究,其政策特点主要体现在数据建设、技术应用、基础设施、数字素养和组织保障5个方面.具体表现为:重视建立健康数据空间及共享模式,推进健康数据共享和利用,促进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医疗解决方案,建设数字健康基础设施,支持数据利用,加强健康和数字素养,提高数字化适应能力,设立数字健康相关机构及委员会,为数字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欧洲经验为中国数字健康在新阶段的发展提供如下启示:加强数字健康的数据要素建设,加快数字健康的成熟技术应用,加强数字健康的基础设施支撑,提高全民数字健康素养,强化组织管理和引导,从而推动数字健康创新发展.

    数字健康健康数据数据共享健康素养科技政策政策研究欧洲经验

    多中心产业共治的区域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策略——以广东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为例

    黄怡淳孙锴万晶晶朱妍...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际高端技术封锁日益严峻的新形势下,从任务解构的角度将区域现代产业集群建设进行分层任务细化尤为重要,且需要从目标需求导向的角度出发,针对具体分层任务明确多元治理主体的结构关系及对应主体的治理举措.基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提出区域现代产业集群建设逻辑,并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构建多中心产业共治建设区域现代产业集群的理论框架.研究认为,面向区域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的战略层、发展层、支撑层等五大分层建设任务,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与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通过自发互动博弈,形成分类主导的多中心产业共治模式.为进一步阐述及试验理论,以广东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主导咨询机构的集群治理为实践案例,认为其存在多中心联动的积极性和共治模式均有待加强的问题,且关键核心技术短缺问题较为突出.针对此,提出健全多中心联动协调工作机制、政企双中心共治提升产业安全度、多维支撑中心有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政府牵引多中心集聚融通、数字治理创新助推区域产业集群智慧建设等共治效能提升的建议.

    现代产业产业集群产业共治共治模式多中心治理理论精密仪器设备广东省

    科技人才集聚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杨慧慧刘晖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结构和规模发生变化,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也会随之相应改变.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出发,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具有非线性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科技人才集聚在初期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科技人才集聚度的进一步提高,人才拥挤效应增强,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减弱;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大于本地直接效应;工业化发展和人力资本水平对本地区以及邻近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政府干预的直接效应则并未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关系.因此,各地区需要始终坚持以本地产业发展集聚人才、以科技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地区公共服务建设、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并加强地区间科技人才跨区域交流和合作,进一步降低地区间科技人才流动壁垒,充分发挥出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

    科技人才人才集聚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溢出效应

    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配置对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姜钰李冉姜崧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进步是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聚焦林业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研究,为充分发挥林业技术进步的带动力提供量化支持,助力我国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2005-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全样本及四大区域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状态是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引擎;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地区差异,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有所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同;技术进步偏向并不总是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四大区域的林业技术进步在多数年份偏向于资本与林地;部分地区的林业全要素投入与要素效率状态未完全相适应,要素配置有待改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存在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从促进区域间交流合作、调整生产技术进步方向、改善要素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建议.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全要素生产率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林业经济

    面向全流程的科研机构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标框架研究——以沈阳市1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例

    孙晨曦郭宝荣张婷姝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别及提升知识管理能力是科研机构评价活动的核心任务,但由于不同科研机构之间存在着研究领域和管理体系的差异,跨机构的评价和经验共享存在诸多障碍.现有的知识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多以科研成果或行政流程为主要指标,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为此,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将知识作为核心管理资源,并将知识资源的相关管理流程作为评价知识管理能力的指标,通过系统文献综述及德尔菲方法梳理出一套包含6个环节、30项要素的全流程知识能力评价指标框架,采用该指标框架对沈阳市1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知识管理能力进行横向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给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及政策建议.研究表明:该指标框架既能从一个更完整、动态的角度了解科研机构的知识管理能力,还能为科研机构之间的横向比较、评估和政策指导提供便利;12家实验室在知识收集、存档、阐述和应用方面表现良好,但在知识的保留、分享、协作、创新以及转化方面存在较大改良空间.为此,应建立全面公正的评估机制,通过定期审计和评估来确保实验室达到预定的知识管理标准.

    科研机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标框架全流程评价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