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制度诱导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影响——以珠三角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为例

    窦子欣孙延明郭秀强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探讨企业创新制度前因,判断选择性和普惠性制度诱导分别对企业实质性和策略性创新的影响情况.基于此,使用企业内部研发机构进行调节分析.最后,进行异质性检验、稳健性检验以及因果性检验.结果发现:(1)选择性制度更能诱导企业实质性创新;普惠性制度则更能诱导企业策略性创新;(2)在企业内部研发机构调节下,制度诱导对企业实质性创新作用更显著;(3)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更能凸显制度诱导作用效果.研究证实企业内部研究机构对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政府应鼓励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设立内部研发机构.

    高新技术企业制度诱导研发机构企业创新

    创新网络中网络社群形成机制及其对企业知识创新的影响

    朱婧祎李北伟季忠洋李麟白...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入断层理论探索网络社群的形成机制,并分析企业嵌入网络社群的位置特征以及网络社群的结构特征对企业知识创新的影响效应,进而针对创新网络中孤立企业、网络社群内核心企业以及网络社群间联络企业提出有效嵌入创新网络、提高创新绩效的参考建议.研究发现,企业群内中心度、企业群间中介度和网络社群稳定性、网络社群封闭性对企业知识创新均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

    创新网络网络社群企业知识创新网络分裂断层形成机制

    城市空中交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运行机制

    任新惠王佳瑞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城市空中交通(UAM)的研究现状,进一步引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探索UAM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深入剖析参与主体、外部环境和系统资源如何实现良性发展.研究结果表明,UAM创新生态系统由"技术-应用-商业"主体系统和环境系统构成;在政策引领机制、技术驱动机制、场景驱动机制、金融支持机制驱动下,从政府、技术和应用场景层面提出建议,促进UAM创新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研究结果为发展UAM创新生态系统、完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和创新UAM相关企业商业模式提供管理启示,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新方向.

    城市空中交通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

    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

    浦墨李岩孟庆斌高影繁...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并探究其对国家实体经济的影响情况,参照A股市场通用的交易性成分指数拟合方式,从上市企业中遴选出 300 家技术密集型上市企业样本并编制能表征技术密集型企业这个群体的市场表现指标—技术密集型企业 300,进而以此为基础从市场表现、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布情况等方面探究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借助自向量回归模型(VAR)的构建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探究技术密集型企业对国家实体经济的影响情况.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整体表现优于蓝筹企业,传统制造企业是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重点分布于首都北京及东南沿海地区,其市场表现对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和消费呈现出正向影响,且对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影响最大.

    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体经济

    多元主体视角下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机制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份数据

    闫中晓陈韬吴祯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多元主体(政府、企业、学研机构、其他市场主体)视角构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并基于 2009-2020 年中国省级层面数据,运用"熵权法+TOPSIS法+耦合度分析法"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总体上,中国各省份创新能力的梯队分布呈金字塔形;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各区域间差异大,区域内部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从创新主体来看,区域创新系统的四大主体创新能力都呈上升趋势,呈现政府、学研机构、其他市场三大主体创新支撑能力强而企业创新参与能力弱的状态;从耦合状态来看,中国四大创新主体之间耦合度还比较低,而且企业与其他 3 类主体的耦合度也比较低.因此,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应推动以区域为单位建设创新高地,推动区域内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多元主体区域创新能力熵权TOPSIS法耦合度分析法

    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政府补助的调节效应分析

    李晓敏刘世哲王淑贺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研发投入和政府补助两种因素交叉在一起时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以 2012-2019 年中国 79 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重点探讨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提升创新绩效,该影响在产业链中下游、后补贴时代更显著;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即二者交叉在一起时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挤出效应,且该挤出效应在国有企业、缺乏经验企业、后补贴时代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对开发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且政府补助的调节效应仅存在于研发投入对开发性创新绩效的影响中.据此,新能源汽车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配置研发投入与政府补助资源,以有效提升创新绩效.

    研发投入政府补助挤出效应调节效应创新绩效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四链"融合机理分析——以吉林长春国家农高区为例

    冯献李瑾范贝贝曹冰雪...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在界定"四链"融合本质内涵的基础上,以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农高区")为例,对农高区"四链"融合的内在机理进行剖析.研究表明,"四链"深度融合的本质是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有机融合方式促进创新要素与资源汇聚,不断提升区域产业创新力与竞争力,形成持续高效运行的区域创新生态.研究认为,创新链是产业链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价值增值的基础,产业链是创新链落地生根的载体,创新链产业链协同是"四链"融合的核心,资金链和人才链是支撑,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精准配置资金链和人才链是根本保障,通过打造"四链"融通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助于实现农高区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

    "四链"融合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

    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及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下的最优转化区间

    郄海拓王宛秋周路涵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间的作用机制研究两个问题,一是总体上区域创新投入是否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二是不同的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水平是否会影响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最优的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水平区间,基于我国 31 个省份 2010-2021 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面板回归和门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异质性特征,中部相关系数最高,西部最低;不同的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水平下,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当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处于中等水平时,区域创新投入向创新绩效转化效率最高,但目前我国 31 个省份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普遍处于高水平.因此提出政策建议,一方面要持续坚持区域创新投入并考虑区域异质性特征;另一方面在经济复苏压力下地方政府应优化调整创新资源配置,从以前的关注区域创新投入数额转向关注创新投入向创新绩效转化效率.

    区域创新绩效区域创新投入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支持门槛模型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

    王健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提高创新效率的效果进行政策评估,在此基础上探索提高创新效率的路径和机制.基于 1991-2020 年中国 284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面板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可以显著提高节点城市的创新效率;(2)"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城市创新效率的提升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且存在距离衰减效应;(3)"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是部分地通过对外贸易水平的提高来实现的;(4)"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创新的影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各不相同.

    "一带一路"空间溢出双重差分模型创新效率

    基于Logit模型的技术供需交易影响因素分析

    何喜军石安杰吴爽爽武玉英...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技术供方和专利视为整体,将供需双方是否通过某专利交易视为被解释变量,系统研究技术特征、组织实力和供需方多维邻近关系等对技术交易的影响.基于Logit模型对燃料电池领域专利数据实证研究发现:(1)考虑三维特征建立Logit模型,对交易形成预测的精度高达 83.3%;(2)技术特征、组织实力特征、多维邻近特征对技术交易均有显著正向影响;(3)多维邻近特征对技术交易的促进程度远高于其他维度特征,供需双方信任是交易形成的关键因素.最后,从建立高质量技术供需数据库、技术交易信任体系、技术交易网络及交易推荐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思考.

    多维邻近性技术特征技术供需交易Logit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