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企业国际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知识搜索的中介作用与母国市场竞争程度的调节作用

    董俊武王研涂智雅
    190-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对企业国际化通过何种组织学习机制作用于创新绩效需要进一步明确,同时国际化影响创新绩效的外部情境条件需要进一步揭示.因此,基于组织学习理论与知识基础观,引入双元知识搜索(包括本地搜索和跨界搜索)作为中介变量、母国市场竞争程度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国际化程度—知识搜索—创新绩效"的理论逻辑,以2002-2020 年中国A股的 977 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企业国际化程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知识搜索与母国市场竞争程度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国际化程度对创新绩效呈倒"U"型影响,同时对本地搜索和跨界搜索都有显著正向影响;本地搜索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但跨界搜索对创新绩效呈倒"U"型影响,当跨界搜索达到 199.29 时,企业继续扩展自己的知识边界会负向影响创新绩效,而知识搜索在国际化程度和创新绩效之间起有效中介作用;母国市场竞争程度在国际化程度和知识搜索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建议企业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激励方法不断降低知识转移成本、促进知识搜索,同时根据市场竞争强度的变化调整知识搜索策略,及时进行知识创建和重组,进而提升创新绩效.

    国际化程度企业创新绩效双元知识搜索市场竞争组织学习机制企业国际化

    基于协同效益的蓝碳增汇融资机制与路径研究

    严欣恬李杨帆
    200-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向可持续、净零排放和韧性社会过渡,亟需探索新的蓝碳融资路径,构建更加丰富的蓝碳融资模式,吸引更多潜在的投资者.梳理国内外蓝碳增汇的融资实践发现,目前蓝碳融资存在收益高度依赖碳交易、融资路径单一、蓝碳项目协同效益融资潜力长期被忽视等问题,严重阻碍蓝碳增汇项目的发展.从蓝碳生态系统的协同效益出发,分析蓝碳项目在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渔业栖息地、休闲娱乐方面的协同效益及国际上对蓝碳协同效益融资的前沿探索,提出将蓝碳协同效益纳入融资框架的新思路.建议开发"碳+协同效益"信用额的混合融资模式、结合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反哺蓝碳项目,以及建立基于协同效益的蓝碳融资机制网络来推动环境资源和效益的市场化,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蓝碳蓝碳增汇碳融资协同效益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双碳"目标

    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中开放与创新的作用机制——以京津冀区域为例

    刘媛媛杜伟航
    206-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社会共识,开放与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阶段关于中国重要经济增长极碳排放的研究不多,且关于开放与创新的交互作用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为科学识别京津冀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因子以及作用机制,促进其更好地实现区域碳减排,基于京津冀 13 个城市 2010-2021 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开放、创新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并引入开放与创新的交互项,进一步考察其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FDI会引入高碳排放产业,显著促进碳排放强度增加;贸易开放对碳排放强度有抑制作用,但会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创新与碳排放强度呈显著倒"U"型非线性关系,只有达到门槛值 1.78,创新促进碳排放降低的作用才会显现,其中 2021 年京津冀城市群 13 个城市的创新水平均超过了该拐点值,处于创新碳减排阶段;FDI、贸易开放与创新的交互作用可以抑制碳排放强度,但效果有差别,FDI、贸易开放对创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分别具有削弱效应和增强效应的调节作用.最后,从优化吸引外资政策体系、加快贸易开放进程,重视高素质人才培养、提高创新投入水平,以及协调好开放与创新之间关系、更好发挥FDI技术溢出外部效应等方面,提出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开放创新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京津冀

    知识共生产框架下科技伦理治理主体的基础性功能与其对应的实现方式

    王磊
    214-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达的经济不仅为科技创新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伦理方面的隐患.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科技伦理治理挑战时,政府、专家和公众等主体如何达成合作来共同打开科技伦理治理的"黑箱",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选择科技伦理治理中政府、专家和公众这 3 类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主体,基于科技伦理治理的内容,对"知识共生产"的概念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科技伦理治理主体的知识共生产研究框架,分析科技伦理治理主体的基础性功能与其对应的实现方式.研究认为,政府(治理知识型生产者)、专家(专业知识型生产者)和公众(助力知识型生产者)共同参与到科技伦理风险问题的治理过程,分别具有政策架构支持、知识储备运用和外在助力推动的基础性功能,并分别通过政策支持实现方式与宏观架构治理方式、知识储备作用方式与知识实践运用方式、现实动因推动方式与外在助力参与方式来发挥政府知识的治理作用、专家知识的专业作用和公众知识的辅助作用,从而实现知识共生产,进而推动科技伦理风险问题的有效解决.进一步提出,未来相关研究可以从框架、视角和理念三方面深入展开.

    科技伦理治理知识共生产科技伦理风险治理主体基础性功能实现方式科技伦理

    数智时代下伦理风险的治理路径——基于伦理嵌入的霍尔三维体系结构模型分析

    李增现刘爱军柴建周昊澄...
    22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技术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科技,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引发了诸多伦理道德风险,且相关伦理问题表现出系统性与复杂性,传统伦理方法已无法有效应对.针对如何将哲学范畴、道德算法、伦理设计及社会伦理与现实行业背景融合,抽象并凝练出数智技术面临的伦理困境及解决此类复杂系统性困境的理论方法,将系统科学思维范式引入数智技术伦理问题研究中,对霍尔三维体系结构模型进行改进,并从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剖析复杂系统性伦理问题的应对策略,探索伦理风险治理路径,破解复杂系统性伦理问题的规律密码,为伦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参考.结果发现:智能算法的数据局限性引发诸如部分个人权力被遗忘、某些行业恶性竞争等社会伦理困境,以及个人隐私与安全、算法设计偏见和不道德操作、工程师伦理困境等技术风险,而无论是伦理问题自身整体性还是诱因的复杂性,都是导致数智伦理困境的关键因素;基于系统工程思维、交互融合工程伦理与霍尔三维结构模型提出的伦理嵌入的新型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可充分发挥伦理道德的能动作用,其中时间维主要应对有关社会伦理问题,逻辑维主要应对有关伦理风险,知识维则主要应对工程师伦理困境.基于改进的模型,提出具体的伦理风险治理路径: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工程师伦理培养体系;构建以善为指引的算法设计监管机制;构建技术产业化阶段伦理评估框架.

    数智伦理数智技术伦理嵌入系统复杂性霍尔模型风险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