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和产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和产业
科技和产业

牛东晓

月刊

1671-1807

kejihechanye@163.com

010-62174221

100081

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科技和产业/Journ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查看更多>> 《科技和产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全国一级学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题写刊名。2001年创刊,月刊。本刊定位:科技与经济交叉类综合性期刊。以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为宗旨,主要登载科技与经济交叉类研究型兼应用型论文。 主要栏目: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地区发展、区域发展、技术经济分析评价、金融证券、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三农”问题、教学园地等,特别针对科技界和产业界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是高等院校师生、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专家、企业界人士、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参阅的工具。 本刊是国内主要检索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数据库均全文收录本刊,具有相应的学术地位,获得了期刊界和作者的认可。如: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了本刊曾经刊发的文章。《科技和产业》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 热诚欢迎广大作者提供具有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法研究及高水平的文献综述、学科发展述评、学科前沿评介、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等稿件,杂志也可刊发项目、课题的研究报告。我们期待您的真知灼见、观点碰撞,将为您的成果发布、职称评定、毕业升学等提供权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企混改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研发投入和政务公开的双重中介效应

    谢晓娟刘桂兰常菁
    296-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企"混改"是提升企业创新和国有经济影响力的有效途径.理清企业创新发展背后机理对深入探索国企混改及制度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国企混改背景下,现对2003-2020年上市国企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企业绩效、国企混改程度、政务公开间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分析、脉冲分响应等检验.结果显示,国企混改程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强度在国企混改程度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存在中介作用;外部环境来看,政务公开也对国企混改程度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存在促进作用.

    国企混改创新绩效政务公开

    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空间布局分析

    林小芳张思强杜晓东
    303-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有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发展基础、发展绩效、创新潜力和绿色低碳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采集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计算该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权重,并测算了 30个省份各年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测算了各省份的全局莫兰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表明,30个省份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渐递增趋势,但增幅不一;东部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最高,西部地区最低,同时存在区域间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平衡和同一区域内的发展不平衡;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性,莫兰散点图显示的绝大部分省份样本点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现象;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在发展基础、发展绩效、创新潜力和绿色低碳4个一级指标上的表现不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熵权法全局莫兰指数莫兰散点图四大板块

    基于广义随机Petri网的航站楼旅客离港流程优化

    李双龙冯佳宾冯晓磊
    309-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航站楼内旅客离港拥挤,排队等待时间过长问题,提出将值机服务与安检服务进行整体考虑,建立一个值机与安检服务的广义随机Petri网(GSPN)模型,寻找流程瓶颈.然后针对所得瓶颈提出优化方法,利用AnyLogic仿真软件进行优化前后对比仿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单位小时内通过的旅客数提升9.88%,航站楼内值机安检平均逗留时间降低6.96%.提出的优化方法有效解决了航站楼旅客离港瓶颈问题,有助于提升航站楼吞吐量.

    航站楼流程优化广义随机Perti网马尔可夫链AnyLogic

    湿热地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功能性设计——以茂湛高速为例

    李维杰李伟雄陈搏揭继兴...
    318-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指导湿热地区沥青混合料设计,依托茂湛高速,分析项目的气候条件,梳理沥青路面功能需求,最后推荐适用高湿热地区的混合料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骨架型AC-20与SMA-13沥青混合料,70 ℃动稳定度可提升40%以上;为提高沥青路面水稳定性,推荐了适宜的目标空隙率和施工配比方案;室内加速磨光试验表明,SMA-13混合料的抗滑耐久性能优于AC-16混合料;50#硬质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比70#沥青提升150%,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与经济性.

    沥青路面湿热气候功能性骨架密实型硬质沥青

    基于蚁群算法的卷烟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

    马楠王龙飞
    323-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现代物流业正成为连接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关键纽带.现代物流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提升效率和优化供应链管理.卷烟物流的目的是确保卷烟产品能够快速、安全、准确地送达目的地.配送路径优化是卷烟物流的核心,通过减少配送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蚁群算法作为启发式算法,在旅行商问题(TSP)、调度、路径规划等领域广泛应用.探讨蚁群算法在卷烟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应用.首先,介绍卷烟物流和配送路径优化相关概念,然后深入分析蚁群算法的理论和实施流程.接着,构建蚁群算法模型,解决卷烟物流配送问题,并通过仿真分析评价算法性能.最后,以云南省DH烟草公司为案例,探讨其卷烟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策略.利用MATLAB仿真建模,研究显示蚁群算法能显著优化卷烟物流配送路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

    卷烟物流配送路径优化蚁群算法MATLAB

    自适应滤波和曲波变换联合衰减面波

    李江
    329-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去除地震勘探资料中的低频面波干扰,提出了自适应去噪和曲波域滤波联合的分频渐进面波衰减方法.通过时频分析统计面波的频率、速度等特征参数并进行面波模拟,利用最小二乘自适应相减法压制面波的中、低频成分;之后进行曲波变换,在曲波域将残余高频段面波与有效波分离进而压制面波.自适应与曲波域去噪联合的面波压制方法,分步、分频地消除了面波的高、低频成分,原始数据的低频信息得到较好的保留.该方法相对保幅保真,实际资料的去噪效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地震勘探自适应滤波曲波变换面波时频分析

    温控化学压裂液滤失特性实验研究

    朱瑞彬刘国华赵立强王鑫...
    334-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温控化学压裂液的滤失特性,首次利用动态滤失仪分析了相变压裂液体积分数、温度、滤失压差、渗透率对滤失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压裂液体积分数越小、温度越高、滤失压差越大、渗透率越高,化学压裂液的滤失系数越大,且相变压裂液体积分数影响相对较小,而滤失压差和渗透率影响较为显著.因此,高温储层可通过注前置液的方式降低化学压裂液的滤失,且在高渗储层或采用大排量施工时有必要采取一定的降滤措施以提高液体效率.

    化学压裂液温度敏感动态滤失滤失速度

    煤矿厚松散层条带采空区"三带"发育特征探查

    赵文
    340-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厚松散层条带采空区覆岩"三带"发育特征探查是我国东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查明采空区"三带"发育高度及残余空隙分布特征,以济宁某矿厚松散层条带采区为背景,综合采用高密度三维地震、瞬变电磁法、地质钻探、煤田测井、钻孔电视及经验公式等方法开展理论研究、现场探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深部厚松散层采空区在采深采厚比大于190的条件下,主关键层未破断,覆岩"三带"发育特征显著,弯曲变形带发育至地表;在超260 m厚的松散层较大荷载作用下,采留比1:2的条带采空区顶板基本全垮落,老顶初次来压步距23 m,周期来压步距10 m,地质探查显示采空区无尺度较大空洞;导水裂缝带高度为18.9~77.7 m,平均为50.8 m,为采高的18.2倍;垮落带高度为8.00~9.58 m,平均为8.19 m,为采高的2.9倍;覆岩主要导水裂缝发育高度为40 m;垮落带剩余空隙率为15%,裂缝带剩余空隙率为2.7%,受采动影响煤柱剩余空隙率为9%.可据此定量计算采空区残余空隙体积,为采空区注浆设计提供准确数据.

    厚松散层条带采空区导水裂缝带空隙分布特征采空区治理

    新型装配式格栅筏板基础受力性能

    范亚斌殷建刚熊川羽周林涛...
    348-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110 kV变电站主变压器基础多采用现浇式混凝土基础,现浇混凝土基础具有工序多、施工复杂、施工周期长、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等问题.针对现浇式主变基础存在的上述问题,同时根据110 kV主变基础的受力情况和现场安装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装配式正交斜放格栅筏板基础可有效地规避现浇式基础的上述缺陷.首先采用有限单元分析法建立精细化模型对装配式格栅筏板基础连接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装配式格栅筏板基础节点的连接方式和构造措施;其次制作模型,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对装配式格栅筏板基础连接节点的受弯性能和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装配式格栅筏板基础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验证了本文建议连接形式的可行性和受力性能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不仅可满足110 kV主变压器对基础的设计要求,还可进一步在其他构筑物基础中推广应用.

    新型装配式基础格栅筏板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试验研究

    自发光反光公路隧道轮廓带设计研究

    张野段绍飞丁胜吴胜兴...
    358-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现有轮廓带设计中视觉整体范围较小、视觉点聚集的问题,对自发光反光公路隧道轮廓带展开设计研究.在公路两侧以对称排列方式布设多点轮廓带,安装高度与驾驶人视线高度相同,并结合驾驶人员的注视点分布特性进行诱导设定.根据隧道类型,以光环境优化为目标,对隧道轮廓带设施的具体间距取值进行修正,并使用发光二极管(LED)多点轮廓带进行组合,提升隧道检修道的路侧边界轮廓.试验结果表明,设置反光环后,测试人员视觉点分散,当反光环间距为250 m时,测试人员最远能看见850 m左右的反光环,对视区改善效果较好.通过优化设计,实现了自发光反光公路隧道轮廓带的良好效果,为公路隧道的安全和舒适行驶提供了保障.

    公路隧道轮廓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