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通报
科技通报

俞志华

月刊

1001-7119

kjtbtg@126.com

0571-85107609

310014

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省科技馆东门6楼

科技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约束条件对钢筋混凝土平板冲切承载力的影响

    李兆鹏淡凯
    63-6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约束条件的钢筋混凝土平板数值模拟试件,通过研究不同约束条件下钢筋混凝土平板的极限承载力及破坏形式,发现约束条件对钢筋混凝土极限承载力及破坏形式影响显著.简支及固支约束条件与支撑约束条件相比可大幅提升钢筋混凝土平板的极限承载力.对破坏形式的影响,发现约束条件越多试件的破坏形式越接近脆性破坏,当约束达到一定数量后再增加约束,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及破坏形式的影响不再明显.

    抗冲切性能数值模拟钢筋混凝土平板约束条件

    考虑长期作用下的弱界面钢混组合梁动力响应分析

    徐晨翱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混组合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受到混凝土徐变的影响,为研究动力因素与混凝土徐变因素耦合作用下的部分相互作用组合梁的动力特性,本文选择适当的状态变量来建立状态空间公式,然后得到两端简支边界条件下自由振动的频率特征方程和对应的各阶模态.公式是基于节点处的受力平衡与应变兼容性的基本力学微分方程利用D'Alembert原理推导出的,在此基础上还额外加入了考虑混凝土的徐变影响的系数项.然后采用模态叠加法计算部分相互作用组合梁在均布简谐荷载、集中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非齐次方程解以及动力响应.无论荷载类型如何,该数值模型都可以成功地用于模拟任意跨连续梁的时变结构行为.最后通过给出分析结果与数值结果的比对研究和若干相关参数研究,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

    钢-混凝土组合梁徐变状态空间法模态叠加法滑移刚度

    K0≠1时条形基础地基临塑荷载公式

    许年春卢锦戴坤鹏郑瑞...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土力学教材中给出的条形基础临塑荷载公式都是假定侧压力系数K0=1,其计算结果偏大.已有文献在推导K0≠1的临塑荷载公式时,由于近似计算或假定不合理,导致给出的公式不准确.本文首先沿基底附加应力产生的地基中主应力方向建立局部直角坐标系,得到K0≠1时地基中一点的应力表达式;再通过误差分析,确定出主应力开平方近似计算式中系数的合理取值;然后根据塑性区开展深度为0,得到局部坐标系与竖向的夹角;最后将应力表达式代入Coulomb准则,利用开平方近似计算式、三角函数级数展开式,通过求导得到临塑荷载公式.算例表明:对于通常情况下的条形基础,K0≠1时地基土自重应力引起的主应力轴偏转角度较小,采用土力学教材中公式计算临塑荷载误差在10%以内,采用本文提出的公式计算临塑荷载,可以保证误差小于1.0%.

    临塑荷载条形基础侧压力系数开平方近似计算式主应力

    某盾构隧道下穿引起建筑基础沉降数值分析

    李文乾黄高亮朱潇昂刘明洪...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某城市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盾构施工后上部建筑基础沉降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盾构隧道轴线与建筑基础相对位置对不同隧道下穿方式引起的上部基础平均沉降量与差异沉降量进行统计与计算分析,实测和计算结果均表明:盾构隧道在侧下穿上部建筑时,其基础平均沉降与正下穿工况下较为接近,但是其基础差异沉降和倾斜程度较大.本案例中侧下穿时基础每延米沉降差约为正下穿时的3倍左右,实测沉降数据分布与计算结果较为一致,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作为相似隧道工程中沉降控制的参考依据.

    岩土工程盾构隧道建筑基础基础沉降

    铁路隧道爆破对临近特高压铁塔的振动影响研究

    王炎沈晓莉陈浙江金立...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隧道爆破开挖对临近既有特高压铁塔的影响,本文采用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铁塔塔基的振动速度进行研究,并且详细讨论了爆心距与振动速度峰值的关系.通过数据拟合,得出本工程条件下隧道爆破质点的振动传播规律及衰减公式.结果表明:塔基的振动速度峰值随爆源与塔基距离的接近而增大,在爆心距为0m时出现最大振速;竖直方向的振速普遍高于水平方向的振速;三座铁塔最大轴应力均出现在塔基处,最大轴应力随铁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相近,研究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爆破隧道高压铁塔振动速度数值模拟

    基于3D还原模型的驾驶舱眼位点反推

    蒋维安刘茜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飞机驾驶舱眼位点数据,本文研究了驾驶舱眼位点的反推.首先,通过建立某综合程序训练器的3D还原模型和简易飞机驾驶员模型,反推实际眼位点;其次,对实际眼位点和标准要求的参考眼位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到预测误差;最后将真实驾驶舱实测数据与该训练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实际误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预测误差与实际误差相符,在纵向上预测误差为105.2 mm,实际误差为80 mm,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存在细微误差.通过3D还原模型反推眼位点的方法能够反应综合程序训练器与真实驾驶舱之间存在的误差,可作为综合程序训练器鉴定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3D还原模型飞机驾驶舱眼位点飞机综合程序训练器设备鉴定

    基于现场监测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填埋场二氧化碳释放浓度预测分析

    谢海建彭滢霏石阳辉王巧...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垃圾填埋场会产生大量的填埋气,其中40%~60%为CO2,CO2会导致温室效应并降低填埋气的利用效率,因此掌握及预测填埋气中CO2的释放规律对于控制其扩散及填埋场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杭州某填埋场2018年全年CO2浓度,发现CO2与H2S的浓度在春秋季表现出强线性相关性,秋季的皮尔逊相关性系数绝对值为0.77.同时,建立多层感知器(multi layer perceptron,MLP)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CO2浓度,并选取箱型图法对数据进行前处理以剔除监测设备故障等非自然因素导致的异常值,选取PM2.5、风速、风向、气温、空气湿度作为输入指标,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约为R=0.7,说明模型效果较好.基于该模型对缺失的9月份数据进行填补,其结果与CO2全年释放规律吻合良好.本文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填埋场CO2释放的预测评估,对CO2等填埋气释放的控制和填埋场现场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MLP神经网络填埋气温室效应CO2气象因素

    基于MQTT协议的锅炉水质检测物联网控制系统设计

    胡卫朋韦振顺杨锦颖李达显...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锅炉水质在线实时检测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协议的锅炉水质检测物联网控制系统.设计多通道注射泵和"Z"形流通池构成泵阀流路,搭配光电检测电路进行分光光度检测;以L610联网通信模块和Web应用程序搭建物联网控制系统;光电检测模块由低功耗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池组成,可以检测流通池的透射光强.采集的数据传送回STM32单片机计算,使用MQTT协议连接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实现网页显示和远程命令控制.设计的锅炉水质检测物联网控制系统可通过电脑进行远程智能监控,实现锅炉水质实时在线检测.

    锅炉水质MQTT物联网WebAPP

    引进共建载体绩效评价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张弘李超陆元媛
    113-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是浙江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客观分析浙江省创新载体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包含载体综合实力、载体研发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人才引育、服务浙江发展五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分析,进一步探讨深化共建创新载体的对策建议.

    创新载体绩效评价对策研究浙江

    宋应星科技思想对现代科技伦理建设的启示

    顾冰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应星的科技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天工开物》中,《天工开物》是宋应星编撰的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学著作,体现了宋应星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本文分析了宋应星"济世利民,经世致用""坚持公平,关爱弱者""以理载道,尊重自然""严谨求实,科学求真"四方面的科技思想对现代科技伦理建设的启示,以促进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技伦理体系,助力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

    宋应星科技伦理建设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