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与管理
科技与管理

高军

双月刊

1008-7133

stm-hust@vip.sina.com

0451-86396393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2号

科技与管理/Journal Science-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指导类期刊,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思想,以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为战略宗旨,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科学与管理知识及信息等。坚持“政策权威性、理论学术性、实践适用性、宏观综合性,微观指导性”等编辑方针,力求推陈出新,坚持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指导意义的办刊思想,为广大作、读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元领导风格、创新行为与成果转化绩效——基于高校科技人才的微观视角

    刘家树徐环环齐昕
    1-1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析双元领导风格对科技人才双元创新行为及其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探究社会资本在该机制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双元领导风格通过影响利用式和探索式创新行为,进而促进科技人才成果转化绩效;科技人才的结合型社会资本正向调节了利用式创新行为与成果转化绩效的关系,而桥接型社会资本在探索式创新行为与成果转化绩效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双元领导风格双元创新行为社会资本成果转化绩效

    服务型制造企业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协同路径研究

    罗建强张昶蒋倩雯
    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服务型制造企业需发挥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的正向调节作用,摆脱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协同困境"。本文基于122 家服务型制造企业调查问卷,利用一致性分析方法研究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协同过程中存在的因果链条及协同路径。研究表明:服务型制造企业实现两类创新高协同路径多样,要素间形成的特定组合是驱动两类创新协同的前因;产品创新、服务化水平与两类创新协同之间存在单向因果链条:产品创新→服务化水平→两类创新协同,但需要其他要素的介入;在 8 个影响两类创新协同的要素中,知识吸收、企业间合作和产品创新水平是促成两类创新协同的必备要素。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服务型制造情境下的协同理论,对企业理解两类创新协同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服务型制造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协同路径

    如何克服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惰性:创新搜索视角下知识服务机构联结的作用

    王琳李贺澜张锐
    2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开展服务创新活动摆脱价值链低端锁定已成为本土制造业创新实践的普遍现象。但由于缺乏充足的资源与能力支撑,制造企业在服务创新过程中往往遭遇惰性的阻碍,如何克服服务创新惰性成为其面临的主要挑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基于 282 份制造企业调查数据,基于创新搜索视角,考察知识服务机构联结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惰性的直接影响。研究发现:知识服务机构联结有利于克服服务创新惰性。另外,创新搜索在知识服务机构联结与服务创新资源刚性的负向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知识服务机构联结与服务创新惯例刚性的负向关系中不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对制造企业合理利用外部资源以突破服务创新惰性壁垒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知识服务机构联结规模知识服务机构联结强度服务创新资源刚性服务创新惯例刚性创新搜索

    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中知识创新策略的三方演化博弈研究

    张慧尚蒋涛刘娜
    3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创新主体的知识创新策略,有利于促进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知识创新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协同演化。基于有限理性的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以核心企业、学研机构和服务中介机构为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结合仿真分析,探讨了博弈系统中知识创新补贴、知识吸收和知识整合对知识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核心企业作为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中知识创新的推动者,其策略选择直接影响系统内部知识创新的动能;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与创新主体知识势能呈正比例关系;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内部核心企业提供的创新补贴显著提高了学研机构和信息中介机构的知识创新积极性,但过度的创新补贴可能导致机会主义。

    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知识创新策略三方演化博弈

    数字基础设施促进了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吗?——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诸鑫哲杨丽华黄萍
    5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08-2020 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投资决策质量与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知识溢出环境与融资环境的改善是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内外部机制路径,而市场竞争机制与管理赋能机制在当前并不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有效性及企业高管的数字技术背景是市场竞争机制与管理赋能机制失效的潜在因素,且在高新技术行业及国有企业中高管的数字技术履历使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

    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创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文本分析法

    标准是否促进了低碳技术区域合作创新?——来自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市的经验证据

    周佳琦孙莹
    6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准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和知识共享机制,在促进低碳技术进步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标准对低碳技术区域合作创新的影响。因此,本文以 2003-2020 年我国 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检验标准对低碳技术区域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低碳技术区域合作创新网络具有相对显著的星型结构,且随着低碳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区间的合作创新网络越来越紧密,合作规模逐渐扩大;标准显著促进了我国低碳技术区域合作创新,并且标准推动低碳技术合作创新呈现出区域异质性的特征,相比内陆地区,沿海地区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此外,行业标准较之于国家标准更有利于低碳技术区域合作创新;规模经济对标准和低碳技术区域合作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标准低碳技术专利合作网络合作创新技术扩散

    新基建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创新中介和市场化调节

    陈美娟陈钧浩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08-2021 年中国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新基建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新基建显著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但也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作用不显著。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新基建通过提高区域创新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市场化水平则在此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应加大新基建规模,优化新基建的空间布局,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同时提升区域创新和市场化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新基建区域创新市场化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绿色创新耦合协调性分析

    王丰效李佳欣张雅玉王昱翔...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绿色创新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绿色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以"一带一路"沿线 17 个省域数据为样本,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13-2021 年评价指标体系各系统的发展水平,利用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其融合水平。最后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及绿色创新协调发展水平的演化动态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省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从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来看,北部地区协调水平最高,其次是西北部、西南部以及东部地区;从总体差异来看,各区域间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差异在不断减小,存在收敛现象。

    中国式现代化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Dagum基尼系数

    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的分析

    周慧慧黄晖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出发,将绿色创新效率分为绿色科技研发效率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采用2008-2021 年中国245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并且经过PSM-DID、安慰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得到一致结论。分区域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城市的碳交易试点政策可以显著地促进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而对于中西部的城市来说,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绿色成果转化效率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但对绿色科技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非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对比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对非资源型城市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更为显著,但对资源型城市的绿色科技研发效率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均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碳交易试点政策绿色创新效率双重差分两阶段价值链

    《科技管理学报》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