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智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智囊
科技智囊

刘立君

月刊

1006-3676

kjzn@bjast.ac.cn

010-68438816;010-68438817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0号首建金融中心八层

科技智囊/Journal Think Tank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科技智囊》杂志(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6-3676,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3538/G3)创刊于1995年,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设置了“科技时评”“科技战略与决策”“智库研究”“科技与社会”“科技传播与服务”“科技与健康”“国际科技合作”等栏目。杂志是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引文数据库(CHSSACD)入库期刊,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收录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来源期刊,每年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学家精神的具象化传播:叙事体系、媒体矩阵与互动机制

    张新俏杜智涛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走向具象化传播的趋势下,科学家精神在全媒体传播生态中仍存在传播范围有限、针对性与传播力不强的现实困境.因此,科学家精神传播的跨媒介叙事体系应当建立"元叙事体系搭建——跨媒介传播调试——自互动参与机制"的科学家精神传播路线,搭建有效的叙事框架,建立起跨媒介、多模态的科学家精神传播渠道,构建科学家精神传承与传播的互动参与机制,将叙事体系、媒体矩阵、互动机制有机结合,以达到对科学家精神更为精准和有效的传播.

    科学家精神具象化传播跨媒介叙事媒体矩阵

    科学家精神的分层传播策略

    李舒沁林腾严佳君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和塑造需要多元主体参与,以产生协同效应.科学家精神传播的受众也是多元化的,由于不同受众追求不同的传播效果,需要构建分层传播和协同推进机制.基于科学家精神形成的生命周期,科学家精神传播的PESI模型得以提出,它分别针对社会大众、教育系统、科学共同体和产业系统,明确了传播和塑造科学家精神的任务、方式和预期效果,通过"五不一有"原则构建科学家精神塑造与传播的协同推进机制,从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体系、培育体系、传播体系和转化体系四个方面建立了科学家精神分层传播矩阵,由此形成了科学家精神分层传播的策略体系,它可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科学家精神主流价值观分层传播PESI模型高质量发展

    科技馆赋能科学家精神传播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孙天垚邓兴军李秀菊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馆作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设施,肩负着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凝聚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职责.对科技馆科学家精神传播的理论逻辑、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进行阐释,有助于提出关于科技馆赋能科学家精神传播的对策建议,如聚焦科技热点扩大受众面、借助新科技手段打破时空局限、引导"大手拉小手"共同参与、加大馆校结合力度等.

    科技馆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传播理论逻辑实践路径

    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就及发展思路

    朱学彦胡曙虹张仁开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总结当前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成就,对新形势下持续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 年以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持续快速推进,在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营造创新生态、优化治理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影响力尚有不足、一流科研机构和顶尖科研人才缺乏、领军型企业数量少、创新网络枢纽功能亟待提升等挑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未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发展思路及对策、措施的进一步思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集群,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少干扰、强服务、审慎监管的创新环境.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建设成就发展思路

    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与启示

    苏适孙昌群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之下的湾区建设开世界未有之先例,其独特经验对国内其他地区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对大量政策性文件进行梳理汇总的结果显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四条路径:依托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增强科技创新实力的常规路径;把握"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深化改革的独特路径;具有鲜明的广东特色的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融合创新体系;高水平建设"两廊两点",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区域发展方案.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美国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运行模式及其启示

    曹静陈诗波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是全球领先的科技智库,其因原创思维、严谨的分析、务实的政策成为美国新兴科技智库的代表,在决策中正发挥着重要影响力,其智库目标、运行模式、研究领域等对我国科技智库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研究发现:该智库在智库目标上注重创新政策;在组织模式上注重多领域的智力资源、多来源的资金管理机制、完善的智库成果转化渠道;在研究领域上着眼中美科技竞争,聚焦清洁能源、数据创新、信息技术、量子等前沿技术趋势研究.据此,在研究分析ITIF智库运行规律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科技智库建设应注重结构合理的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灵活多元的资金渠道、智库成果的应用和社会化机制等政策建议.

    美国科技智库ITIF运行模式研究领域

    区域人才创新指数构建与评价——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证分析

    吴凡傅嘉钰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人才是中华民族赢得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客观、科学地评价城市人才创新发展水平,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确定人才创新指数的概念内涵基础上,科学合理的人才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从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个维度展开,对2011-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其一,2011-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指数逐年提升,发展态势良好;其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人才创新发展水平异质性显著,且中心效应较为明显.基于指数评价结果,人才战略的制定应当围绕人才规模、人才流动和人才产出方面进行,以进一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人才创新指数评价人才评价人才高质量粤港澳大湾区

    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与关键流程

    左崇良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集群式创新及其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梳理数字化转型与高等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目标,我国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进行的分析,从战略和运行两个层次阐述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流程,以期通过多方面的技术创新,真正实现大数据驱动教育智能化,回归教育本质,提升教育品质.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关键流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一体化的理论逻辑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功能聚合和产业集聚的分析视角

    张波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发和产业一体化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其他新兴产业不一样的是,生物医药产业对研发和产业一体化的要求更高,可以概括为"即研即产".研发和产业一体化的概念借助功能聚合和产业集聚得到阐释,并结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征,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一体化的作用机理,总结了推动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四种实现路径.

    生物医药功能聚合产业集聚研发和产业一体化路径

    科技智囊2024年度选题重点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