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王华

双月刊

1007-855X

journal@kmust.edu.cn

0871-5920021

650500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9年创刊,属不定期刊物,1988年经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及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向国外公开发行,双月刊,1995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因主办单位由昆明工学院改名为昆明理工大学,该学报也由昆明工学院学报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地质、矿业工程、冶金材料、自控计算机、建筑、环境化工、汽车工程、经济管理、数理化、力学等学科有创见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e掺杂的反钙钛矿InNNi3催化剂用于高效电催化CO2还原反应

    盖伊光郭浩然徐宗浩王光浩...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钙钛矿代表了一类新兴的功能材料,具有明确的立方晶格晶体结构,为研究多相催化中的构效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体.在此,合成了 In基反钙钛矿氮化物InNNi3,并首次探讨了其在电催化二氧化碳(CO2RR)还原中的催化性能.研究发现:将Se引入InNNi3中可以取代部分正八面体Ni3N中的N的位点,因为较大的离子半径的差距造成晶格结构被破环,从而暴露出更多In活性位点,显著提高催化剂电化学活性;InNNi3/Se=2∶1催化剂在-1.1 V vs.RHE的电位下电流密度高达180 mA/cm2,在-0.754 V vs.RHE电位下法拉第效率高达91.3%.这项工作首次探讨了 InNNi3/Se在CO2RR中超高的导电性和选择性,为In基反钙钛矿氮化物材料作为电催化CO2还原催化剂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反钙钛矿氮化物Se掺杂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甲酸

    搅拌釜的多场协同以及摩擦熵产率分析

    张继润攸骏孙辉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工搅拌釜是化工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重要设备之一,主要用于混合、搅拌、加热和冷却各种液体和粉状物料,以满足生产过程的需求.当前研究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搅拌釜内的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分析了搅拌桨旋转导致的流动特性;通过压力场与速度场的夹角,探究了化工搅拌釜内的压力场和速度场的协同关系;通过摩擦熵产揭示了搅拌釜内的流动不可逆性.结果表明:当搅拌桨转速为60 r/min时速度场与压力场具有最大平均协同角,平均协同角随着搅拌桨转速的增加而减小,协同角越小,流体的粘性耗散越大,产生的流阻也越大;流场的摩擦熵产主要集中在搅拌桨附近,平均熵产率随着搅拌桨转速的增加呈现指数增加;搅拌桨旋转产生的旋流是沿桨的两侧轴向逐渐增加并衰减的,搅拌桨转速的增加也意味着旋流强度的增加.

    搅拌釜数值模拟旋流强度摩擦熵产场协同

    AuAl2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制备与耐腐蚀性能研究

    杨荣清战明艺于杰崔小英...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AuAl2合金作为彩色首饰用合金材料,其成分为79%的Au和21%的Al,满足18K金比例,与其他首饰用金合金相比,呈现鲜艳的紫色,在首饰镶嵌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佩戴过程中容易被汗液腐蚀.对AuAl2合金采用阳极氧化的工艺,旨在AuAl2合金表面形成Al2O3氧化层来提高AuAl2合金耐腐蚀性能.通过对真空熔炼后的AuAl2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工艺探讨,并对阳极氧化后的AuAl2合金进行电化学工作站测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表面接触角测试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ICP)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液为pH1草酸,电压为5 V,氧化时间为300 s,氧化温度为30 ℃时,耐腐蚀性能表现最佳.阳极氧化后样品的表面粗糙度增加,接触角从亲水性变为疏水性.阳极氧化膜及稀土元素Y的掺杂降低了 Al的释放量.

    阳极氧化AuAl2合金耐腐蚀性能电化学

    微细电火花加工的材料蚀除特性及极性效应研究

    刘庆玉王亚青沙瑞姜芙林...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微细电火花加工的材料蚀除特性,对放电点处的热传导和材料蚀除过程进行了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研究,并开展了微细电火花单脉冲放电实验验证.根据放电等离子体通道内部电子和离子的运动特性,对微细电火花加工中的极性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通过引入Marangoni对流模块可形成放电凹坑的边缘突起,仿真出的放电凹坑形貌和实测的放电凹坑形貌一致;微细电火花加工短脉冲放电时的能量利用率比较高,能量利用率随着放电持续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通过引入实际的放电条件对仿真模型修正,对放电凹坑半径的仿真精度可提高至7%以内;放电通道中电子的加速度和速度非常高,相同时间内电子轰击正极电极表面的次数是正离子轰击负极电极表面次数的40倍以上,所以正极的材料去除量明显高于负极,微细电火花加工表现出显著的极性效应.

    微细电火花加工单脉冲放电极性效应带电粒子

    星链卫星TLE轨道预报精度分析和改善

    陈俊宇林初森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5月24日,首批星链卫星发射升空,截至2023年末,已经有超过5500颗星链卫星进入轨道.然而,这么大规模的低轨道星座给其他工作卫星,尤其是空间站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原因之一是星链卫星轨道误差大(有时高达十几千米).目前公开获取的轨道数据集中,两行根数(TLE)数据包含最多的太空目标轨道信息.分析星链卫星TLE数据的精度,并针对升轨期、稳定期以及降轨期的不同星链卫星,提出改善星链卫星TLE轨道预报精度的方法,并开展了性能分析.成果可以应用于各类卫星星座或太空碎片等的TLE数据的轨道预报分析和优化.

    星链非合作目标两行根数轨道预报太空碎片

    滇中引水工程砂化白云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王美乾张长兴刘海明许蔚...
    4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隧洞及沿线不同砂化等级白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CT试验,结合化学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分析了不同砂化等级白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得到如下结论:白云岩在成岩、重结晶、胶结、白云石化及溶解作用下发育各种类型的空隙,孔隙发育及空隙数量随砂化等级的提高而增加;砂化过程中,元素的变化过程是易溶物质元素Ca、Mg流失,难溶物质元素Si、Al富集;且主量元素迁移演变特征与白云岩砂化过程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从剧烈砂化到弱砂化,∑LREE、∑HREE和∑REE的含量逐渐减小,说明白云岩在砂化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淋滤丢失;稀土元素的富集随砂化程度的增强而降低,分馏程度随砂化程度的增强而增加.通过碳氧同位素中δ13CPDB和δ18OPDB的含量,计算出区分海陆相环境指标值(Z)的平均值为143.0‰,盐度(S)的平均值为30.0%,温度(T)的平均值为35.5℃.证明研究区白云岩的形成为海相成因,未受同期大气淡水影响,形成时环境盐度及海水温度较高,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白云岩砂化过程中的地球行为较为一致.

    滇中引水工程砂化白云岩岩石学地球化学

    低活性冶炼渣-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特征分析

    张攀科孙伟文瑶蔡发雄...
    59-6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矿石选冶过程中产生的尾砂及冶炼渣等固体废弃物,将其作为充填材料充填至井下采空区,对于实现矿山固废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某矿山冶炼渣、全尾砂为原料制备不同配比充填体试块进行单轴压缩试验,探究了不同冶炼渣掺量、质量浓度、灰砂比条件下充填体强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响应曲面法分析各因素耦合作用下充填体强度的影响特性,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实验因素与响应值关系的三维曲面图和等高线图.实验结果表明:其他条件固定不变,冶炼渣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且28 d充填体强度值降幅大于7 d充填体强度值降幅;质量浓度由74%提升至78%,灰砂比1∶4、1∶6、1∶12条件下,充填体7 d抗压强度增长率达到最大,分别为79.66%,91.96%和121.05%;当质量浓度、养护龄期一定时,随着灰砂比的降低,充填体试块单轴抗压强度有明显降低趋势.根据响应面设计原理,通过方差分析得到实验因素对响应目标的显著性影响次序依次为:灰砂比、质量浓度、冶炼渣掺量;由交互作用分析得到灰砂比和质量浓度对试块单轴抗压强度影响最显著;通过回归模型选择充填料浆的最优配比为冶炼渣掺量30%、质量浓度78%、灰砂比1∶4.

    冶炼渣全尾砂胶结充填单轴抗压强度响应曲面法交互作用

    面向海上OFDM通信系统的LS信道估计算法优化

    刘阳杨蕾吴志强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上无线通信技术"如何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研究,就海上OFDM通信系统中传统LS信道估计算法存在频域泄漏和噪声干扰会导致估计精度下降并影响通信质量和可靠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S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在频域将导频处获得的响应进行加窗处理减小频域泄漏的影响,然后利用IDFT在时域进行门限阈值降噪将信号噪声进行分离,DFT回到频域后再利用相邻信道联合估计算法进行优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LS信道估计算法相比,改进算法的估计误差更小,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海上通信正交频分复用信道估计加窗处理门限阈值降噪

    接触压力对导电滑环/碳刷滑动电接触信号传输波形失真的影响

    袁有录吕磊胡涛李运扬...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导电滑环/碳刷(简称环刷)滑动机构与固定机构之间电能和电信号传输的关键装置,通过自主设计环刷滑动电接触正弦信号传输试验机,研究不同接触压力下环刷滑动电接触信号传输过程波形失真规律.结果显示:信号波形失真随环刷滑动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随接触压力的增加而减小,增大接触压力可抑制电信号波形失真;通过环刷接触面SEM与XPS分析发现,信号波形失真主要由环刷界面摩擦膜引起,摩擦膜附加的膜电阻造成环刷接触电阻增大,同时环刷滑动电接触过程摩擦温度逐渐升高,摩擦膜氧化铜含量逐渐增加导致摩擦膜电阻增大,所以摩擦膜是引起接触电阻和摩擦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

    导电滑环/碳刷载流摩擦接触压力正弦信号波形失真

    基于多参数耦合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充电策略优化研究

    申江卫蒋宝良张政陈峥...
    87-9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电动汽车用户需求和保障锂电池使用安全,设计一项符合锂电池车载工作特性且安全高效的充电控制策略至关重要.基于多参数耦合模型开发了一种适用于车载锂电池的多级恒流充电策略,实现了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时间、充电温升和充电能量损失的综合性能提升.首先,基于等效电路模型、Bernardi热模型和能量损失模型,建立了电-热-能量损失多参数耦合模型,实现了锂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气特性、热特性以及能量损失特性的精确表征;其次,提出了考虑充电时间、温升和能量损失的多目标最优充电策略,并对温度和电池参数进行了限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多阶段恒流充电策略进行优化;最后,在实验室条件下与厂家确定的标准恒流充电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开发的多阶段恒流充电控制策略性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充电策略明显优于标准恒流充电策略,在充电过程电池最高温度仅增加约2.2 ℃的情况下,实现了充电时间缩短12.8%,充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减少19.1%.

    锂离子电池多参数耦合模型充电策略粒子群优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