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昆明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昆明学院学报
昆明学院学报

罗明东

双月刊

1674-5639

kmxyxb@vip.163.com

0871-5098138

650214

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浦新路2号

昆明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综合性本科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哲学、政治、法学、经济、文学、语言、历史、教育、心理、社会学、文化、艺术、体育、数学、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物理以及教育教学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科学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旅游消费现代化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聪马丽君李雯静
    9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界定了旅游消费现代化的概念并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法计算了 2011-2019年31个省市区旅游消费现代化指数,分析其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大部分省市区旅游消费现代化指数呈逐年上升的时间趋势,发展不平衡程度存在微弱的上升趋势;(2)旅游消费现代化存在区域异质,东部发展较好,中部和东北呈波动上升趋势,西部呈波动变化趋势;(3)旅游消费现代化水平存在空间正自相关,且程度呈增强的态势,集聚效果愈发显著.多数省市区旅游消费现代化属于低-低正自相关的集聚类型,且此类型的省市区逐年增加.(4)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字化、科技创新、政府干预均对旅游消费现代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中国式现代化旅游消费时空特征CRITIC赋值法莫兰指数

    风徽追仰三百年:写韵楼题咏升庵诗考论

    陈友康
    10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慎人品俊伟,成就卓越,滇文化人和外省来滇士人对他的崇仰和怀念是一个化不开的情结,瓣香顶礼,不断从他身上汲取人格力量和思想智慧,题咏升庵之诗层出不穷.感通寺写韵楼为升庵在滇遗迹中最显著者之一,题咏之作洋洋大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云南人文的杰出贡献和绵绵不绝的影响.同时,升庵在滇发愤著书,云南成就了他"一代伟人"的英名,他和云南实际上构成双向互动关系.写韵楼诗表明名贤遗迹对人有显著的感发、净化和升华作用.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保护和利用好名人遗迹.

    杨慎写韵楼升庵遗像题咏诗接受史

    杨慎在滇咏兰诗的文化史意义

    茶志高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兰是人们共享的文化符号,兰所象征的高洁与贤德是共有的审美标准.杨慎在滇咏物诗极多,兰花是他特别着力书写的对象之一.杨慎结合云南的自然地理、个人境遇和自我形象,创作出以《采兰引》为代表的咏兰佳作,诗人以兰自喻,寄情托意,实现了屈骚精神在边徼的光大.不同时期宦滇文人、本土文人对咏兰诗的唱和、阅读促成作品广泛传播与经典化,表现出人们对"芳草美人"文学传统、杨慎人品学识的集体认同;以杨慎为首的文化名人创作产生溢出效应,促成了当地地理文化的重构.响水关改名为兰谷关,是区域文化认同的具体体现.杨慎在滇咏兰诗创作成为研究中原与边疆文人交往交流交融、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新维度.

    杨慎响水关咏兰诗屈骚精神文化认同

    杨慎诗中的"滇海"地理意象探析

    高云翔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滇海"是杨慎谪滇诗反复书写的云南景观之一,是其笔下不可忽视的地理意象.杨慎诗中的"滇海"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特指滇池,广义泛指云南,还有象征性意涵.此一意象体现杨慎对云南的地理认知及情感体验,可作为解读杨慎与云南之间"人地关系"的关键一环.文章将"滇海"意象置于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研究,考证相关文献,究其名称由来,解其构成要素,探其情感蕴含,阐明杨慎谪滇期间的生存环境及与之对应生成的空间想象,揭示杨慎与云南之间从"抗拒憎恶"到"接纳亲善"再至"无奈遗恨"的变化,以求更好把握杨慎贬谪期间的诗文特征和心路历程.

    杨慎升庵诗滇海地理意象

    重写立场的三重维度——评梅杰《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

    王子凡
    封3页

    征稿启事

    《昆明学院学报》编辑部
    封4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