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昆明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昆明医学院

姜润生

月刊

1003-4706

0871-5333437,5936489

650500

昆明市呈贡新城雨花街道春融西路1168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昆明医学院主办,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报道我省及我院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辟有论著、综述、个案报道、短篇报道及经验交流等栏目,旨在促进医学信息交流,为发展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D4+CD25+Treg、sCD30与淋巴瘤临床特征关系及预测化疗后感染价值

    刘春艳常炳庆李超任欣...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可溶性CD30(sCD30)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 83 例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外周血CD4+CD25+Treg、sCD30 表达,Spearman分析外周血CD4+CD25+Treg、sCD30 表达与骨髓浸润相关性,同时将研究对象根据利妥昔单抗化疗后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n=26)和非感染组(n=57),比较两组外周血CD4+CD25+Treg、sCD30 表达及差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预测效能.结果 研究组有骨髓浸润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sCD30 表达高于无骨髓浸润患者(P<0.05);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sCD30 表达与骨髓浸润呈正相关(r=0.612、0.634,P<0.05);化疗后感染组外周血Tregs、sCD30 表达高于非感染组,差值高于非感染组(P<0.05);ROC曲线显示,外周血CD4+CD25+Treg、sCD30 差值联合预测淋巴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 AUC为 0.916(0.834~0.965),优于单一预测.结论 淋巴瘤外周血CD4+CD25+Treg、sCD30 呈高表达,其值与骨髓浸润呈正相关,联检有助于提高化疗后感染预测效能,指导临床诊治.

    淋巴瘤骨髓浸润化疗感染CD4+CD25+TregsCD30

    噬菌体在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

    黄浩李雪林韩泽华常琳...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噬菌体具有感染和杀死细菌的能力,现已应用于多种口腔疾病中,为口腔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并有望成为治疗口腔疾病的新型生物抗菌剂.从噬菌体的概念及应用前景、4 种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及其致病菌、现有治疗方法、噬菌体在该疾病中的应用和展望等 6 个方面综述噬菌体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为临床上开展噬菌体疗法奠定理论依据.

    噬菌体噬菌体疗法口腔医学感染性疾病

    孤立性髂动脉瘤分型及诊治进展

    王梦佳庆开雄赵凌峰
    15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立性髂动脉瘤是临床上罕见的疾病,其起病隐匿,一旦破裂,救治困难,死亡率极高.因此,发现疾病并对其进行合适分型和选择适宜治疗方案极为重要.近年来,腔内治疗逐渐替代传统开腹手术已经成为一线治疗方案,少部分学者提出可根据动脉瘤的解剖形态、影像学检查等将孤立性髂动脉瘤进行临床分型,以便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腔内治疗方案.因此,回顾现有已发表的文献,对孤立性髂动脉瘤的治疗进展及分型进行综述.

    孤立性髂动脉瘤腔内治疗支架

    三阶段式校内康复门诊临床见习模式对物理治疗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就业意向的影响

    孟繁媛陈茉弦李柯蓉邢志中...
    160-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校内康复门诊的临床见习模式对物理治疗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就业意向的影响.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 2020 级康复物理治疗专业 6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大二上学期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校内康复门诊三阶段式临床见习组(n=30)和常规临床见习组(n=30).三阶段式临床见习组按照培养目标在校内康复门诊完成三阶段的临床见习,常规临床见习组根据见习大纲要求完成临床见习.在全部临床见习结束时使用专业核心课程理论综合考试、物理治疗临床实践评估量表(APP)、就业意向调查表对两组进行临床见习后效果的评估.结果 两组在完成所有见习任务后,专业核心课程理论综合考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物理治疗临床实践评估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分评估中专业行为、沟通、评估三阶段见习组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分析和计划、干预、循证实践、风险管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业意向调查三阶段见习组 70%的学生愿意到康复门诊或诊所工作,而常规组只有 46.6%,两组就业意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校内康复门诊的三阶段见习模式不仅可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并增加学生到康复门诊或诊所就业信心,从而可拓宽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学生的就业途径.

    校内康复门诊临床见习实践能力就业

    温度干预对早产儿PICC置管疼痛及置管效果的影响

    漆永林王芳匡湘娟尹丽娟...
    16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温度干预对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疼痛及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于云南省昆明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 70 例PICC置管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按常规PICC置管流程进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了温度干预措施,即使用加温至 37℃的碘伏消毒、借助辐射台温度温暖操作者双手热敷置管部位、使用加温至 37℃的生理盐水配合送管及皮肤清洁.比较两组早产儿PICC置管中消毒、穿刺、送管、清洁时早产儿疼痛评分量表(premature infant pain profile,PIPP)评分、血氧饱和度、心率、一次性穿刺和一次性送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置管后低体温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PICC置管中消毒、穿刺、送管、清洁的PIP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中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中观察组心率差值和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置管时一次性穿刺和一次性送管成功率、置管后低体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PICC置管时实施温度干预可有效减轻患儿疼痛,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提高一次性穿刺和送管成功率,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率.

    温度干预早产儿PICC置管疼痛置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