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同济大学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同济大学

王佐林

双月刊

1005-4979

omsj399@hotmail.com

021-66527963

200072

上海市延长中路399号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界最早的一本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口腔颌面外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以及临床经验等文摘。设有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总结、病例报道、综述、讲座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读者面广,深受口腔医学院师生、口腔颌面外科和相关学科的医务人员及科技工作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2年WHO头颈部肿瘤分类(第5版)的解读:口腔和舌体上皮性肿瘤

    李金薇沙桐郑凯娟聂孟冬...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了第5版《头颈部肿瘤分类》.第5版的口腔和舌体肿瘤部分中,上皮性肿瘤相较于2017年的第4版作出了一些修改,其中包括将口腔潜在恶性疾病(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和口腔上皮异常增生(oral epithelial dysplasia,OED)作了分开阐述,并详细讨论了黏膜下纤维性变(submucous fibrosis,SF)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相关性口腔上皮异常增生(HPV-associated oral epithelial dysplasia,HPVOED);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部分,介绍了穿掘性癌(carcinoma cuniculatum,CC)和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VC),并阐述了其特有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本文总结了自2017年来口腔和舌体的上皮性肿瘤相关内容在临床、组织学和分子学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和舌体肿瘤非肿瘤性病变上皮性肿瘤

    去铁胺局部注射对小鼠牙槽骨骨改建的实验研究

    张倩康非吾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局部注射去铁胺(desferrioxamine,DFO)通过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α,H1F-1α)调控破骨细胞对牙槽骨骨改建的影响.方法:对C57小鼠局部牙槽骨注射DFO,通过micro-CT及组织学染色法观察牙槽骨骨量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se,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生成,之后用TRAP、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体外DFO通过HIF-1α对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Micro-CT及组织学染色显示,DFO局部注射后局部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组织学染色发现,相比对照组,DFO注射组局部破骨细胞数量增多、HIF-1α表达增加;体外细胞培养发现DFO可促进Raw264.7细胞中HIF-1α的表达及其向破骨细胞分化.结论:DFO局部注射可促进牙槽骨骨改建及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

    破骨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牙槽骨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4年征稿、征订启事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部
    93页

    白藜芦醇通过NF-κB相关通路对顺铂引起的OSCC细胞化疗耐药性的影响

    李少鹏杨海燕张力庞真贞...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顺铂(cisplatin,DDP)引起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化疗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取对数期CAL-27/DDP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白藜芦醇组(加入白藜芦醇200 μmol/L)、激动剂组[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10 ng/mL]、白藜芦醇联合激动组(加入白藜芦醇200 μmol/L、TNF-α10ng/mL).各组均培养48 h用于后续实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细胞内DDP蓄积与潴留;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orases Ⅱ,Topo 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磷酸化 NF-κB(phosphorylated-NF-κB,p-NF-κB)p65、核因子抑制蛋白 α(inhibition of NF-κB,IκBα)、磷酸 化 IκBα(phosphorylated-IκBα,p-IκBα)蛋白表 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药物蓄积量、药物潴留量、TopoⅡ蛋白表达升高,P-gp、p-NF-κB p65/NF-κB p65、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量的比值降低(P<0.05),激动剂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药物蓄积量、药物潴留量、TopoⅡ蛋白表达降低,P-gp、p-NF-κB p65/NF-κB p65、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量的比值升高(P<0.05);与白藜芦醇组比较,白藜芦醇联合激动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药物蓄积量、药物潴留量、TopoⅡ蛋白表达降低,P-gp、p-NF-κB p65/NF-κB p65、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量的比值升高(P<0.05);与激动剂组比较,白藜芦醇联合激动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药物蓄积量、药物潴留量、TopoⅡ蛋白表达升高,P-gp、p-NF-κB p65/NF-κB p65、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量的比值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降低DDP引起的OSCC细胞化疗耐药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有关.

    白藜芦醇顺铂口腔鳞状细胞癌化疗耐药性

    口腔鳞状细胞癌E2F转录因子1的表达与临床的意义

    王锦航崔子峰杨凯成陈彦平...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 E2F 转录因子 1(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1,E2F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并阐明其在细胞凋亡和周期中的作用.方法:基于R语言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OSCC中E2F1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发现E2F1参与的主要生物学过程.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 E2F1 在 OSCC 患者组织中的表达.通过细胞转染升高和敲低SCC15细胞系中E2F1的表达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2F1表达的改变对SCC15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E2F1在OSCC相关TCGA数据集中呈高表达,与T分期(T2或T4 vs T1)、组织学分级(G2或G3 vs G1)、临床分期(Ⅲ期vs Ⅰ期)、年龄(中年人vs青年人)和性别(男vs女)相关(P<0.05),多富集于细胞周期或核苷酸切除修复等基因组[P<0.05,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0.25].在37例OSCC患者组织中,E2F1的mRNA和蛋白均表达上调(P<0.001),表达上调的E2F1可降低SCC15细胞的凋亡率(P<0.05),以及在细胞周期中降低G1期的比率(P<0.01),并升高S期的比率(P<0.001).结论:E2F1在OSCC中呈高表达,且可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周期中G1/S期的转换.

    口腔鳞状细胞癌E2F转录因子1生物信息学分析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对数字、计量单位及统计学符号的书写要求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部
    107页

    3D导板引导下微创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骨性Ⅱ类错畸形的临床研究

    周杨一帆张京剧廖崇珊李思进...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三维(three dimensions,3D)打印导板引导的微创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骨性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24例成人骨性Ⅱ类上颌前突患者,均需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并使用种植体支抗内收上前牙,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正畸治疗,研究组在关闭间隙开始时实行3D打印导板引导下的微创骨皮质切开术,术后加力方式同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软硬组织变化相关指标和临床效果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U1-SN(上中切牙长轴与SN连线交角)的变化值为(-1.49±2.18)°,U1-NA(上中切牙长轴与 NA 连线交角)为(-5.63±3.39)°,NA-Apo(颌突角)为-4.10(-4.60,-2.00)°,U1-Apo(上中切牙突距)为(-3.10±0.95)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牙齿的每月平均移动距离[(0.90±0.21)mm]显著大于对照组[(0.54±0.15)mm],术后的牙根均未损伤,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牙根吸收程度、牙周探诊深度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骨性Ⅱ类的错畸形患者掩饰性治疗中,辅助3D打印引导下微创骨皮质切开术可有效实现上颌前牙的整体移动,缩短治疗时间,手术并发症较少,是骨性Ⅱ类患者掩饰性正畸治疗有效的辅助手段.

    骨性Ⅱ类3D打印骨皮质切开术正畸牙移动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声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部
    114页

    人工智能正颌手术板的设计与精确性评价

    刘志凯许春炜朱照琨刘瑶...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正颌外科手术板设计方法,并比较其与普通数字化板的精度差异.方法:通过相关软件程序建立正颌外科手术板的设计算法,得到可用的板自动设计程序,比较同一病例进行手术板设计所需时间.将40例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20例单颌,20例双颌)咬合模型纳入比较,分别由AI软件和人工数字化软件设计并打印手术板.将同一组模型分别戴入AI板与普通板后扫描获取数字化数据,比较整体偏差与部分牙尖位置偏差.结果:牙列模型整体偏差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偏差均小于0.1 mm,表示AI板与普通板在引导模型就位上未见明显区别;牙尖位置偏差比较显示,AI板与普通板偏差距离均值约为0.10~0.14 mm;使用AI软件在单颌手术[(10.7±2.4)s]和双颌手术[(21.5±3.9)s]板设计中均可极大减少设计所需时间.结论:AI板精度与普通板相比,未见明显差异,同时其能够提升正颌手术板的设计效率.

    牙颌面畸形人工智能正颌外科数字化外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参考文献著录要求示例

    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