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腔生物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腔生物医学
口腔生物医学

陈宁 王松灵

季刊

1674-8603

kqswyx@126.com

025-85031861

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136号

口腔生物医学/Journal Oral Bio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亚硝胺体内暴露水平及影响因素

    杨子王松灵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硝酸盐-亚硝酸盐-一氧化氮体系在机体中发挥重要生理作用,在多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亚硝胺是环境中常见的一类致癌物,与食管癌、胃癌等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亚硝酸盐作为亚硝胺的前体物,在特殊条件下可形成亚硝胺,其安全性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明确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和多酚类物质可抑制内源性亚硝胺的形成.本文将综述亚硝酸盐相关的亚硝胺的来源、致癌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亚硝胺亚硝酸盐硝酸盐食品

    炎症微环境对牙周膜干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再生功能的影响

    苏晓霞雷凤珍王芮林亭廷...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炎症微环境对于牙周膜干细胞(PDLSCs)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模拟炎症微环境,利用增殖实验和增殖标志基因细胞周期蛋白E1(CCNE1)、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检测比较PDLSCs与UCMSCs的增殖能力,Annexin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茜素红染色及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的表达水平,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结果:TNF-α处理导致PDLSCs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显著降低(P<0.001),凋亡细胞比例有较大升高;而TNF-α处理后UCMSCs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仅轻度降低(P<0.001),凋亡细胞比例轻度升高.结论:与PDLSCs相比,UCMSCs对炎症微环境的抵抗能力更强.

    牙周膜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炎症肿瘤坏死因子-α分化增殖

    钟状期小鼠上颌第一磨牙的拔除与原位移植模型

    李星瀚田卫东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研究牙再生、牙根发育和牙萌出建立能模拟天然牙发育环境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钟状期小鼠上颌第一磨牙作为牙拔除与牙移植的研究对象,进行动物建模,并通过术后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与肾被膜下移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出生后第8天的小鼠上颌第一磨牙牙胚处于牙冠基本形成而牙根即将开始发育的阶段,适合用于本模型.相较肾被膜下移植模型,本模型移植牙胚的牙根发育更接近天然牙发育.结论:钟状期小鼠上颌第一磨牙牙胚拔除及移植模型是观察牙根发育和牙萌出的良好选择.

    牙胚动物模型牙再生牙发育

    利用荧光染料CFSE分选衰老细胞的探究

    胡钦朝姜徕博彭建敏吴桐...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利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进行衰老细胞分选的可行性.方法:利用CDK4/6抑制剂LY2835219诱导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衰老,在LY2835219撤药后立即进行CFSE染色,避光培养,并在撤药后第0、2、4、6、8天进行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CFSE荧光强度高的细胞,进行SA-β-gal染色.结果:CFSE荧光标记的细胞与SA-β-gal染色阳性的细胞相一致.撤药后第4、6天利用CFSE荧光进行流式分选,CFSE-high组的细胞SA-β-gal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分选组(P<0.05).结论:利用CFSE分选衰老细胞具有可行性,可获得活的衰老细胞.

    衰老细胞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

    miR-21对牙周膜干细胞炎症状态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杨乔林刘朋郑云飞李巍然...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miR-21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炎症状态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收集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牙龈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21的表达.采用10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PDLSCs,模拟体外炎症微环境,qRT-PCR检测miR-21的表达.分别采用miR-21模拟物和miR-21抑制剂对miR-21进行过表达和敲低,qRT-PCR检测miR-21对TNF-α诱导的PDLSCs炎性因子IL-6、IL-1β分泌的影响.通过qRT-PCR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miR-21在PDLSCs成骨分化中的调控作用.结果:qRT-PCR结果显示miR-21在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表达升高(P<0.05);TNF-α刺激后PDLSCs中miR-21表达上调(P<0.01).过表达miR-21后,PDLSCs中IL-6、IL-1β表达量降低(P<0.05),敲低miR-21促进IL-6、IL-1β的表达(P<0.05).PDLSCs成骨诱导过程中,miR-2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过表达miR-21后,成骨相关基因RUNX2和OCN表达上调,ALP染色增强(P<0.01);敲低miR-21后成骨相关基因RUNX2和OCN表达下调,ALP染色减弱(P<0.05).在TNF-α刺激下,PDLSCs成骨能力减弱,过表达miR-21后PDLSCs成骨相关基因RUNX2表达上调,ALP染色增强(P<0.05).结论:miR-21抑制TNF-α诱导的PDLSCs炎性因子的表达,促进炎症微环境中PDLSCs的成骨分化.

    miR-21牙周膜干细胞炎症反应成骨向分化

    miRNA34a外泌体构建及其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研究

    邓威王晨星金齐尧毛广艳...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加载miRNA34a的外泌体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方法:采用超速离心的方法从HEK293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提取外泌体,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子追踪分析仪、Western blot实验鉴定外泌体,进而利用共孵育的方法将疏水性修饰的miRNA34a模拟物加载到外泌体中,以构建含miRNA34a的外泌体(exo-miRNA34a),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加载效率.将exo-miRNA34a接种于口腔鳞癌细胞HN6中,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N6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结合CCK-8实验检测HN6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在HEK293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物中观察到40~150 nm大小的小囊泡,囊泡粒径分布峰值为97.9 nm;肿瘤易感基因101蛋白(TSG101)和CD63表达阳性,钙联蛋白(Calnexin)表达阴性.疏水改性的miRNA34a可有效加载到外泌体中,载药率约为47%,载药后外泌体粒径增加,其完整性不受影响.exo-miRNA34a可以进入HN6细胞中,对HN6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外泌体介导的miRNA34a可明显抑制口腔鳞癌HN6细胞的增殖.

    miRNA34a外泌体口腔鳞癌增殖HEK293细胞HN6细胞

    黄连素温敏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牙周致病菌的抑菌作用评价

    柳玉梅宋亚吴娟梁惠强...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负载黄连素(BBR)的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S/β-GP)温敏水凝胶,表征其基本理化性质,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价,评估其对慢性牙周炎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物理交联法制备CS/β-GP温敏水凝胶,包埋法制备25、50、100μg/mL BBR/CS/β-GP温敏水凝胶.以不含BBR的CS/β-GP温敏水凝胶为对照,表征成胶时间、pH、流变性能、微观形态和药物释放率.CCK8法检测各组水凝胶对牙周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抑菌圈实验分析各组水凝胶对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的抑菌作用.结果:各组水凝胶在4℃均有良好的可注射性,人体体温时均可完成相变.CS/β-GP的相变温度37.26℃,各组水凝胶在37℃时3 min内可凝胶化,pH均在中性范围,扫描电镜观察为均一相互通联的网络结构.BBR/CS/β-GP水凝胶体外可以持续缓慢释放BBR,12 h累计释放率达70%~85%.各组凝胶与牙周膜细胞共培养1、3、5 d均显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各组水凝胶对P.gingivalis和F.nucleatum均有抑菌作用,且抑菌作用随载药浓度增大而增强.结论:BBR/CS/β-GP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且对牙周致病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以作为慢性牙周炎局部用药治疗的选择.

    黄连素水凝胶牙周炎药物输送系统

    RECQ1沉默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何晓南刘记伟
    102-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沉默DNA解螺旋酶RECQ1基因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口腔角质上皮HOK细胞、口腔鳞癌Cal27细胞,采用实时定量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RECQ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NA干扰法靶向沉默Cal27细胞RECQ1基因,实验分为5组:si-RECQ1组(si-RECQ1转染至Cal27细胞)、si-RECQ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RECQ1沉默后加入TGF-β1)、si-NC组、TGF-β1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实时定量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RECQ1及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N钙黏附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等EMT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HOK细胞相比,Cal27细胞RECQ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si-NC组相比,si-RE-CQ1组Cal27细胞中RECQ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si-NC组、si-RECQ1+TGF-β1组相比,si-RECQ1组Cal27细胞增殖抑制率、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TGF-β1组显著降低(P<0.05),且si-RECQ1组Cal27细胞侵袭数量、迁移距离、Vimentin、N-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TGF-β1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RECQ1沉默后明显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MT过程而实现.

    口腔鳞癌RECQ1细胞增殖细胞侵袭上皮间质转化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口腔鳞癌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毛广艳孙秋望月邓威金齐尧...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探讨口腔鳞癌(OSCC)组织与匹配的癌旁组织在代谢组学方面的差异.方法: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5对OSCC组织及匹配的癌旁组织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并确定差异代谢物.用MetaboAnalyst数据库对代谢物进行代谢集富集分析及代谢通路拓扑分析,确定异常代谢通路.结果:对OSCC组织及匹配的癌旁组织进行分析得到16个差异代谢物;经过代谢通路分析,OSCC患者体内可能存在鞘脂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嘧啶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通路异常.结论:OSCC组织跟匹配的癌旁组织在代谢组学上存在明显代谢异常,具有诊断价值的异常代谢物可作为OSCC早期诊断标志物.

    口腔鳞癌代谢组学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差异代谢物

    氟保护漆预防固定正畸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研究

    吴海苗许衍叶翠陈栋...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评价氟浓度为2.26 mg/mL的氟保护漆(Duraphat)对预防正畸固定矫治期间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临床正畸固定矫治受试者,在矫治期间进行牙釉质脱矿检查,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实验组每隔半年对全口牙齿涂布氟保护漆,在唇颊面牙釉质区域涂布2.26mg/mL氟保护漆,持续随访2年,与对照组唇颊面釉质脱矿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涂布氟保护漆的实验组患者在正畸固定矫治期间釉质脱矿发生率明显降低,并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浓度为2.26mg/mL的氟保护漆对于防治正畸固定矫治期间出现牙釉质脱矿有显著效果.

    正畸氟保护漆牙釉质脱矿再矿化